6月底,温家宝总理率国务院15个部委的负责人考察天津并明确指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环渤海区域及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步棋,走好这步棋,不仅对天津的
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全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具有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有权威人士确认,天津滨海有望继上海浦东之后,成为第二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使此前并不显眼的滨海新区突然跃入公众视野中心,其规划发展定位亦广为传播: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面向东北亚,成为现代化制造和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海滨城区。
   基于这一规划,天津滨海的发展方向及区域价值已清晰可见,其重要性应当足以与广东深圳和上海浦东相提并论。结合中央基于科学发展观而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思路,力推天津滨海新区,应当是在振兴东北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第三极”发展的突破性布局,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
   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高度来看,今年无疑有特殊意义。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正式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迄今正好四分之一个世纪;今年4月18日,浦东刚刚度过了开发开放15周年纪念日。事实表明,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带动了珠三角经济先行发展,刺激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速度和力度;开发开放浦东,显然正把上海推向与纽约、伦敦、东京齐名的世界级经济和金融中心,同时也实质性带动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并刺激着整个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和发力。
   结合区域格局来看,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所构成的中国经济“三极”一直非常清晰。如果说深圳带动珠三角发展已成为现实,浦东带动长三角发展正在进行时,那么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也许只能算蓄势待动。此前中央提出振兴东北,天津、大连及山东个别沿海城市则纷纷试图引领环渤海发展,但谁能真正成为像深圳或浦东那样的区域发展带动者,除了自身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更需要中央政策明确支持。因此我们认为,如果天津滨海能顺利升格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很可能由此真正破题。
   引擎中国经济“第三极”
   这样的判断显然不是基于天津本身,因为从经济指标、综合实力和发展模式上看,天津比上海还有一段差距,滨海似乎不必简单复制浦东。不过只要我们承认,浦东不仅得益于上海支持,更有赖长三角联动,甚至中国和世界性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流动,那就不难看到,滨海也将不仅有赖于天津支持,更要依托京津冀联动、环渤海融合乃至整个东北亚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流动,惟有如此,天津滨海才会避免自拉自唱,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第三极”的发动机。
   因此,只要中央相关决策进一步明确,更关键则在于滨海新区如何具体操作。从深圳和浦东的经验与挑战来看,政策性支持或投资项目倾斜,比较容易在短期内形成繁荣发展态势,但真正能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则要靠整体投资和经济运行环境的优化。
   应当看到,天津滨海所申请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其核心内容既区别于25年前深圳经济特区享有的税收等政策优惠,也不完全等同于15年前浦东获得的政策支持与投资倾斜。不是继续靠政策优惠,而需要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以获得持续性的整体发展优势,在尽快做大自身的同时,更要带动本区域发展。这其中挑战会有多大,经济与发展基础还不够深厚的滨海新区应当不难想象。
   更大的考验还在于,滨海新区既是天津的,也是环渤海的、全国的,这多重角色其实也是双刃剑,各种利益诉求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就是说,滨海新区的整体发展态势,将不仅考验天津,更考验环渤海的区域协调意愿和具体协作能力,而其成败也将直接影响中国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构建进程,关系到中国经济“三极”的平衡发展,真可谓“兹事体大”。
   由此我们期待,天津滨海新区能务实前行,不断推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蓝图变为现实。(据第一财经日报)
   
环渤海经济区
   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面积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占全国1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占全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