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湾大桥效果图 双塔斜拉桥 李村河互通立交桥 跨海大桥区位图 玉带神弓飞架碧波数字大桥长度全国第二 建筑风格举世无双 青岛海湾大桥(北桥位)是国家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的“青岛至兰州高速(M36)”青岛段的起点,也是我市道路交通规划网络布局中,胶州湾东西岸跨海通道中的“一路、一桥、一隧”重要组成部分。海湾大桥的建设,将实现半岛城市群区域内各中心城 大桥东起308国道,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路线全长新建里程35.4公里,其中海上段长度26.75公里,青岛侧陆上段桥梁5.85公里,红石崖侧陆上段桥梁及道路共0.9公里,红岛连接线长1.9公里,总投资99.38亿元,大桥按双向6车道设计,设计行驶时速为80公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长约70公里,而大桥将青、红、黄三岛便捷地联系在一起,使青岛至黄岛陆路距离缩短近30公里,车程缩短约22-25分钟。 作为全国第二长的跨海大桥、我市有史以来耗资最庞大的建设项目,青岛海湾大桥在设计、施工、使用高科技手段等方面均有大量的独到之处,除了桥身更加稳固、安全外,由于有了三段外型各异的通航孔桥和两座宏伟的海上互通立交桥,整个大桥的建筑风格举世无双。 三颗瑰宝镶嵌碧波 海湾大桥建成后,在沧口、红岛和大沽河的三个通航孔上,各建有一座漂亮的主桥。 “这三座主桥气势宏伟、设计独特,凝结着我们设计人员的多半心血,是整个海湾大桥项目中的三块‘瑰宝’,也是大桥上最值得观赏的美景。”海湾大桥技术总管——项目建设办总工程师曲立清对记者说。 这三座结构不同的主桥分别是一座双塔稀索斜拉桥、一座单塔稀索斜拉桥和一座自锚式主塔悬索桥,三座主桥外观不同,其独特构造也是全国罕见。比如说,许多地方建设斜拉索式大桥时,多将绳索固定在岩石或固定物上,但由于海湾大桥的海底地质十分复杂,海底岩石不够坚固,因此大桥的索就固定在桥身上,这是海湾大桥最有特色的地方。主桥最高点为高达165米的塔顶,足有55层居民楼高,远远看去十分壮观。 翩翩天神引弓射箭 “要说咱的海湾大桥与其他地方的跨海桥比起来有什么特点的话,那么,‘一个半海上互通立交桥’应该是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海湾大桥项目建设办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青岛海湾大桥除了长达26.75公里的海上段外,还有两座漂亮的海上互通立交桥,分别是红岛互通立交桥和李村河互通立交桥。 市民们也许会问:明明是两座桥嘛,为什么非叫“一个半”呢?其实,两座桥中,只有红岛互通立交桥才是真正完全位于海上,李村河互通立交桥则只有一半位于海上,另一半架设在陆上的高速公路。 从效果图看来,这两座大桥设计得格外漂亮宏伟,尤其是红岛互通立交桥,从红岛东大洋架出一座长约1.9公里的引桥,达到海中时与海湾大桥主桥身相接,其外型宛如射手座的天神弯弓射箭,气势磅礴,卓尔不凡。人们行车经过大桥时,一路漂亮独特的设计和巧夺天工的建设风格将使人目不暇接。 酝酿到开工历时十二载 据悉,从有设想开始到如今正式开工,大桥已经走过了12年的“艰难历程”。 1993年,市政府首次组织海上通道方案专家论证会,形成“南隧北桥、先桥后隧”的结论; 2003年9月30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了市交通委关于青黄高架路有关情况的汇报并同意按规划路线方案启动国家重点公路青岛-红其拉甫线青黄高架路-青岛海湾大桥(北桥位)项目; 2004年2月27日至29日,省发改委在青主持召开了“国家重点公路青岛-红其拉甫线青黄高架路段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会后,我市将相关情况上报省发改委; 2004年10月26日,根据国家要求,我市正式将青岛海湾大桥(北桥位)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核准; 2005年3月3日,青岛海湾大桥(北桥位)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讨论,3月7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投资[2005]327号批文核准。(撰稿 张贝 田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