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两者如何分工定位,避免同构,东营市将从特色上破题■本报记者刘宗伟    资源之利
&nb
sp  站在东营市政府12楼向东南方远眺,零零散散的新建厂房外,是一望无垠的空地(盐碱荒地)。“东营市目前荒碱地不下500万亩,在土地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的大背景下,如此规模,在半岛城市群中,谁与伦比?”东营市委宣传部有关人员颇为自豪。    在东营市发改委重点项目办公室副主任朱建坤的眼里,作为半岛城市群的北翼,除盐碱荒地外,东营市还拥有水利资源充沛、油气和盐卤资源丰富、工业用地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正是基于这些因素,2002年5月,东营市向省委、省政府呈报了《关于在黄河三角洲(东营)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请示》。2003年1月,省政府以《关于同意在黄河三角洲(东营)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的批复》予以批准。
   朱建坤称,依靠资源、政策优势,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正在释放“磁场效应”:到目前为止,在基地园区内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近40个,投资过五亿元的项目6个。2004年9月召开的东营经贸洽谈会上,全市共签约合同项目132个,投资总额128.3亿元。其中,加工制造业项目多达116个,总投资额超过百亿元。1997年,东营工业在地方经济中的比重是23.8%,去年已提高至33%,东营市多年来形成的经济结构单一状况有了明显改变。
   “盛世危言”
   据朱建坤介绍,东营市争取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东营市因油而生,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来,东营市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工业。背靠汩汩的石油,油田、地方日子过得都很滋润。“石油采完了,东营以后怎么办?”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起,资源型城市由盛到衰的例子在国内外屡屡出现,东营人开始自问。
   即使石油开采处于稳定期,单一的石油经济结构也蕴藏着极大的风险性,国际油价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对东营经济产生不小的冲击波。“石油一感冒,东营跟着打喷嚏。”东营市领导形象地比喻说。
   在稳定石油采掘业和深化石油加工业基础上,东营必须发展替代或接续产业。
   东营市给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市曾作过一个发展替代产业的调查,当时确定了5项原则,即:非油主业,具有较大市场前景,可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能够吸收利用科技成果,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弱,按照这样的标准对全市企业进行排序,结果前10名中有9名都是制造业。也就是说,相对于非制造业,从产业关联度等方面,制造业在东营都具有绝对优势。
   而联合国开发署曾仔细分析过东营市297家企业的投入产出,得出的结论如出一辙:东营应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定位与错位
   东营市的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两者如何分工定位,避免产业同构?特别是去年省里明确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各种规划纷纷展开后,这种疑问之声日高。
   “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并不意味着省内其它城市不能搞加工制造业基地。”省外经贸厅开发区管理处处长、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靳忠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半岛制造业基地主要目标是承接日、韩产业转移,该基地的青岛、烟台、威海三市,目前均已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优势。东营除石油化工非常发达外,其他工业优势尚不明显。因此,东营市必须以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为载体,发展壮大其它工业体系,东营只有具备较强的工业基础后,才有能力承接日、韩产业转移。
   东营市发改委重点项目办公室副主任朱建坤直言,依托胜利油田,东营市目前虽已形成了以石油机械配套产品为特色的加工制造业,由于东营加工制造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短板”较多,比如,在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突出东营特色、优势的产业培育还不够;企业总量少、规模小,缺少加工制造业骨干龙头企业,拳头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缺少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关联集聚效应不明显等,这些“短板”决定了东营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今后必须在培育主导产业上有所突破。
   朱建坤认为,东营应重点搞好石油化工、盐化工、机械电子、制浆造纸、橡胶轮胎等主导产业的培育,石油化工抓“油头化尾”,盐化工抓“盐化并举”,机械电子抓石油机械配套产品,制浆造纸抓林纸一体化,橡胶轮胎抓子午胎生产及配套产品,纺织服装抓规模扩大和精深加工。在立足当地特色上,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当然,东营市还可发挥荒碱地多的优势,吸引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中一些占地面积大的项目,双方既分工又合作。
   实际上,东营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该如何定位、竞合,已引起了东营市政府的重视。记者在东营市采访时,见到了该市政策研究室刚刚完成的“关于加快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东营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如何建设作了如下表述———
   为避免与制造业基础较强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同构、“撞车”,东营制造业基地建设必须突出自己的优势和强项。为此,在半岛城市群发展中,要定位于“机械制造业”,与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有所错位。其主要目标是,发挥现存的石油机械制造业资产、技术、人才优势,支持帮助油田机械制修企业改制,加快油地双方机械制造行业的融合,联手打造在半岛和全省独具特色的制造业品牌。同时,努力寻求新的制造业增长点,建设特色鲜明、竞争有力、多元并
   存的制造业基地。
   这一信息表明,围绕与胶东制造业基地错位,东营将在特色上破题。
   
■链接: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
   根据省政府的批复,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初步确定按照“一个中心,一条长带,三个组群”展开布局。一个中心,即以中心城为依托,把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营区工业区建成加工制造业基地中心,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加工制造业基地发展。一条长带,即沿东青高速公路建设以东营港区、垦利县经济开发区、大王镇工业区为主的加工制造业长廊。三个组群,即以广饶县、利津县、河口区三个城区为依托,形成南部(广饶县经济开发区)、西部(利津)和北部(河口)三个加工制造业次中心。
   目前,以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各县区工业园区为依托的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已达8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制浆造纸、橡胶轮胎、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依托油田机械产业,将是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较长时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