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资委来说,2004年是繁忙的一年。不仅忙着调整各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而且通过大规模的业务重组和资产重组,积极打造新的企业集团,同时还进行着轰轰烈烈的主辅分离的工作。
国企问题研究专家、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企业重组专家张春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
现在这个阶段,(国资委)也只能做到这个样子。”他同时认为,国资委将来可以做得更好。
《第一财经日报》:从调整人到选拔新人,从企业重组到主辅分离,在您看来,国资委到底应该管些什么?
张春霖:我们都希望国资委能像一个私人老板一样,帮全国人民看着国有财产,虽然国资委毕竟是个假老板,不可能像私人老板一样替全国人民看管财产。所以,在它管辖的范围以内,进行企业重组、选聘一些高级经理人员和进行主辅分离,都无可厚非。至于有关国资委的决定是不是都对、是不是都能赚钱,这是另一方面的事情。
《第一财经日报》:国企排队回归内地资本市场,说明了什么?能否看成是国企改制路线的一种大修正?
张春霖:业绩非常优秀的中国内地企业是不是一定都要到海外上市,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样都是为了筹资,都是拿利润来换投资,差别在于声誉和信任度不一样,公司治理也不同,因为在海外上市可能会有利于公司改进治理。但是,如果好的公司都跑到海外去上市,内地的股票市场发展就会有问题。在海外上不了,海外不要的,再回到内地来上市,对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以前是鼓励到海外上市,现在鼓励在内地上市,我估计跟国内证券市场和企业在海外面临的形势有关,具体原因很难分析。
《第一财经日报》:国资委调整国企老总,除了年龄原因,其背后是否有一种国资委调整国企领导人的思路在里面?
张春霖:国资委管人,这是国资委设置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实际上也是所有者管自己的企业最能够管到实处的关键。美国的公司就是由董事会管人,其他都管不了,真正能管的就是那个“官帽子”。国资委的思路就是以任免人为准绳,第一,派董事选经理;第二,提出业绩目标;第三,派人去考核;第四,决定报酬和奖惩。
《第一财经日报》:那您怎么看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
张春霖:资产重组的一个考虑就是造航空母舰,打造具有跨国竞争力的大集团。但这个是值得争议的,现在的企业经常说要做大做强,有很多人看到人家强,觉得是因为人家大,但是经常忘记它大是因为它强。在中国做大很容易,大家一商量就合并了,可真正的难点是如何做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世界上竞争,都需要国家的扶持,适度的政府干涉也是必要的。
《第一财经日报》:您如何评价国资委目前所作的努力?在您看来,国资委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好?
张春霖:现在在这个阶段,国资委也只能做到这个样子。至于将来如何能做得更好一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董事会治理,淡化股东权力,强化董事会权力,即建立一个靠得住的董事会,然后放权给董事会。国资委现在是股东,将来在它下面控股公司的资产重组、副总经理任免、上市、战略决策这些事情慢慢转移到董事会,国资委只任命几个董事。现在国资委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需要一定时间过渡,我觉得应该是3年吧。
另一个就是公司法的改革。要建立一个董事会的信托责任或受托责任:董事和总经理给公司做事,做错以后,不仅可以走人,也可以坐监狱。即使没有贪污,也可能会受到这样的处罚,因为是受人之托。这个法无论对民企还是对国企,都应该适用。(马晓华)
特约编辑:舒薇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