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做到执政为民。这是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前提。如何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笔者认为,以一个普通群众的身份联系群众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当前,群众对少数领导
干部身上的官僚主义作风比较反感。你高高在上,他就不买你的账;你摆官谱儿,他就不理睬你。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打着电话问情况、坐着小车转和隔着玻璃看,群众必然会远离你。所以说,不带着和普通群众一样的感情,不与群众同甘共苦,不转换角色,不放下架子,就不能很好地联系群众。史载: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很重视体恤民生,有一次他到昌平巡视农耕时,接过农民手中的犁推了三下,感叹到:“朕只推了三下,已不胜劳累,更何况长年累月的这样劳作!”因作《耕夫记》以激励大臣和自己时刻不忘农民的辛苦。封建帝王出于自己长治久安计,尚能如此,而作为一名为民谋福的党员干部又缘何不能做到呢?为民模范周国知之所以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爱戴,也正是因为他有一种朴实的爱民情怀,他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零距离”接触,当群众劳作在田间地头,他就和群众一起顶酷暑冒严寒;当群众有困难和疾苦时,他就和群众心贴心共同克服困难,全力接济群众;群众在茅棚里,他就去钻茅棚;群众坐在拖拉机上,走在泥泞的路上,他就并肩靠上去,把自己真正当作普通的百姓,如果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有这种工作作风,都有这种爱民情怀,都有这种朴实感情,还愁听不到群众的真实声音、掌握不了真实情况吗? 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有一些领导干部面对群众喜欢打官腔、讲官话,和群众座谈时居高临下;还有的爱讲让群众听不明白的官话,因此群众对此颇有微词。群众说话喜欢直来直去,与群众交流就要丢掉官腔高调,少说让群众听不明白的话,更不能说贬低和伤害群众的话,干部说话亲切,就能够迅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温家宝总理到云阳县看望乡亲们,见到正在院子里吸烟的农民,便和气地问:“老乡,我能在你家坐一会儿吗?”看着越来越多的村民,温总理又微笑着说:“乡亲们,快都坐下,咱们一起聊一聊!我很想知道你们村子里的情况。”总理这样掏心窝子和大家交谈,村民们的拘束一下子就没有了,都争着与总理啦起了家常,如此这样与群众交流,群众还有什么话不愿意说呢?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在群众眼里威信不高,主要还是对群众缺乏真情,有的热衷于做“应景”文章、建“面子”工程;有的不是想方设法为民谋利,而是与民争利;还有的为群众办事开空头支票,只给“想头”,不见“甜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正当的需求能够得到尊重和满足,他们一般不会有什么过分的奢望和要求。哪怕帮助群众办一件在我们看来不起眼的事,他们都会感动很久、铭记在心。温总理在帮助农家妇女熊德明追讨工钱之后说:“现在老百姓的好多事情,在一些领导干部看来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可对老百姓来说,却是大事。”这话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河南内乡县古衙有一副楹联,这样写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百姓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我们共产党人更应具备这种境界。能不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善不善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会不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否坚持执政为民的分水岭,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一种检验。要取得领导的资格,要增强执政能力,就要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身怀爱民之心,多办利民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