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赞成建隧道。”“我赞成建大桥。”10月12日,青岛市10位市民代表和5位专家一起,成为探讨青岛跨海通道建设方式的主角。由青岛市政府组织的“青岛—黄岛湾口位置跨海通道桥隧方案决策听证会”,之所以让市民唱起主角,是机制使然。
青岛市2003年出台
的《重大社会公共事项决策听证实行办法》明确规定,对涉及政府重大决策和与市民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公共事项,必须与市民互动,这是青岛建立与民互动的长效执政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青岛还建立起了公开电话、网上信箱、来信来访、下基层走访、“市民月”活动、电视对话、网上对话等立体的与市民互动体系,问情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零距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围绕群众的需求提高执政能力。
互动的基础是渠道畅通。青岛市着力打造“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市民月”这一核心互动渠道,每年的7月1日至7月31日,青岛市民可以通过青岛新闻网、青岛政务网、金宏网,以及政府公开电话和信箱等多种途径为发展提建议和意见。市政府公开承诺,市民提的每一条建议都会由相关部门做出答复。今年已是第二个“市民月”,群众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达11000多条。“市民月”办公室经过分类整理,转交给各有关部门,督促他们十天之内必须做出答复。
渠道的生命是要能畅所欲言。渠道建立之初,市民们对能否畅所欲言持怀疑态度,在网上发牢骚的居多。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和市长夏耕,先后进行了现场直播的电视对话和网上对话后,市民们认真地提意见、建议的开始多起来。互动的关键是政府的落实力度。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都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情况,并明确要求“每条意见建议都要答复”。
落实群众意见建议,使青岛市委、市政府找到了提高执政能力的一条新途径。青岛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一把手要对市民意见建议当月给予答复,建立了对市民意见建议办理情况的定期通报制度,还着手建立一个“闭环系统”,让党委、政府与市民的互动,能够在建议——落实——督察这样的循环中,自行地运转,长期地发挥效应。(原载《经济日报》10月24日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