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个在国际上颇有名望的科学家咋会与雕塑扯上边呢?当然会,世界上什麽事都有可能。
今年8月13日,一位叫徐征的企业家来到画报编辑部,他向我们描述了他眼里的郑守仪——一位体重只有42公斤,年已73岁,依然精力充沛,对她从事的事业执着追求的海洋生物学家。通过一年多的交往与合作,如今,徐征先生与郑守仪情似母子。既是母子,儿子的冷暖,母亲当然牵挂在心,徐征因工作太忙,常顾不上吃饭,她多次提醒要注意身体,有时提着饭盒到单位,眼睛不好,她帮忙去找眼科专家谢教授......简单说来,就是郑守仪通过徐征“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了生产力”,把肉眼看不清的有孔虫的小世界用科学瓷等材料制作成普通人可以欣赏的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有形世界,即有孔虫模型和雕塑。
所以,在郑守仪的办公室,她说:“徐征的功劳很大,没有他的帮助就没有这屋子里的玲珑剔透的有孔虫世界。”
尽管学者们对有孔虫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所了解,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其本身的美学和实用价值。郑守仪说:“这麽美的东西光我一个人看、一个人懂太可惜了,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我希望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加快速度。”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海洋地学部主任哈克博士认为,有孔虫模型一旦开发投入市场,将大大推进世界有孔虫教育事业,是对世界有孔虫研究和应用的真正贡献。令人欣慰的是,郑守仪的有孔虫模具已获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徐征的帮助下,开发的上百个有孔虫属种模型极其旅游纪念品已进行批量生产,即将投入国内外市场。
郑守仪还有更大的理想,就是在我们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建设一处世界独一无二的有孔虫雕塑园,据说,郑守仪的祖籍广东中山市对此很感兴趣,有关部门准备来青岛联系在中山市也建一处有孔虫雕塑园的事宜。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但愿,大批量地开发生产有孔虫模型系列旅游纪念品、设计有孔虫模型建筑,我们不再给自己留下遗憾。
郑守仪在有孔虫的世界里,畅游了48年。在南海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草坪上,40余座大型有孔虫石雕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小的四、五百公斤,大的七八吨,就是徐征根据她亲手雕琢的有孔虫原模制作而成。风里雨里,它们似乎在诉说48年来,郑守仪与有孔虫世界、与大海的未了情。她在这些雕塑中徜徉,从远处望去,她已融入了一生挚爱着的有孔虫世界,融入了大海。
郑守仪,女,海洋生物学家,1931年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祖籍广东中山,1956年回国,迄今是山东省惟一一位中科院女院士。曾任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青岛市副市长。2003年,被美国库什曼有孔虫研究基金会授予国际有孔虫研究最高奖-有孔虫研究杰出人才奖。
关于有孔虫
有孔虫,一种带壳的海生单细胞动物,人肉眼看不清,古今大约有4万余种,在海洋的潮涧带至1万米深处均有分布,生命周期短则几周,长则2年多。
研究有孔虫,不仅能促进海洋原生动物学、生物海洋学、地质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为石油等沉积矿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撰文/王基德 于丽 摄影/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