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塞战前,中国男篮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无路可退,只能选择沉沦或者蜕变。出人意料,这次他们选择了后者。
射手复活
说态度决定一切,纯属扯淡。但是,态度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比如挽回一个射手的尊严。中塞之战中,李楠三分球9投4中。对比赛的胜利而言,4记三分球如雪中送炭;对
李楠个人而言,“9投”的意义更重,它表明了一个射手最根本的姿态。正如李楠赛后所说:“哈里斯教会了我们如何不放弃,即便希望渺茫也不能放弃。”身为射手,为国出战宛若荆轲刺秦,成败只是一个结果,刺与不刺则关乎操守与风骨。
从“易背投”到杜锋
中塞之战,杜锋的12分、5个篮板,成为中国队获胜的关键因素。经历了一个苦难的轮回之后,哈里斯总算明白美国篮球理念在中国不可能机械移植,不是每个身材像加内特的孩子皆堪大用,在中国,没人可以全然漠视一个CBA总决赛MVP的价值。
与阿根廷一役,易建联有一记看上去相当标致的拉杆跳投,准备动作充分至极,只是球一出手,却直往背后飞去,堪称惊世骇俗。几场比赛下来,国内舆论对易建联的造星运动戛然而止,不仅将其打回小毛孩的原形,更有人在反思之余,奉送小易一个雄壮的绰号:“易背投”。中国队斩落塞黑时,小易终于成了场边看客,而出战31分钟的杜锋功不可没。原本取易而舍杜,是单纯从身体的角度选择。按照哈里斯的想法,背投电视不过四五十英寸,而以小易七尺之身,竖在场上,与姚明组成双塔,场面将何等雄壮。但事实是,在姚明作为绝对核心的前提下,内线的另一支点最应具备的素质是赛场经验、突破能力而非身高块头。
从姚核心到高大全
中新之战姚明独揽39分,中塞之战姚明力砍27分。这两战,也正是中国队在小组赛里仅有的两场胜利。而输掉的三场比赛,姚明总共只得到36分。毫无疑问,中国队是姚明的球队,姚明不在状态,就无法取胜。但中国队不是姚明一个人的球队,只依赖姚核心攫取的胜利,并不足道。
对新西兰一役,姚明得39分,占球队总得分的56.5%;上赛季的一场NBA常规赛,麦格雷迪独得62分,占球队总得分的57.4%。两场比赛,姚、麦所在的球队都赢了。而单就数据而言,两人对各自球队的价值竟又如此相近。但正如奇才队后卫阿里纳斯评价麦格雷迪独取62分时所说:“这样的比赛,是丑陋而荒诞的。”无论个人主义何等泛滥,篮球运动的集体性都不可抹杀。中国队在小组赛中的屈辱经历和魔术队联盟垫底的糟糕战绩均可证明,个体价值的过分开掘只能加倍彰显集体的无能。
与塞黑的比赛中,姚明的价值要远远高于中新之战。因为到这时,姚明终于从喜欢发飙泄愤的老大蜕变成一个真正的赛场领袖。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姚明做到了让队友变得更好。虽然在技术统计单上,姚明只有两次助攻,但姚明在比赛中对队友的策应、支持有目共睹。与杜锋屡试不爽的内线配合和为李楠制造的外线空位,使中国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层次感。
单纯的姚核心并不足够,中国队要想取胜,姚明就必须承担更多。群雄并起可以各领风骚,而只一人伫立天地间时,我们就只能苛求他做一个高大全的劳动楷模。否则若干年后,中国男篮也无法从屈辱的闹剧转向动人的史诗。(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