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听王菲,直到午夜。俨然“夜空中的精灵,注视游魂背影”,这是《将爱》里的语句,似乎独白,似乎召唤。
睡至日上三竿,枕边三个闹钟的大合唱竟浑然不觉。索性告了假,在阳台一边晒太阳,一边读王菲。
一直以为这是一个不羁的小女子,风情,冷漠,犹疑,但是不想打听什么,包括自己,都是率性处之的。
一直自以为是的,竟是误读。
终是错了。她只是不敢再认真了。她所呈现在听众面前的是十分的洒脱,是眼里空无一物的骄纵,偶尔瞟来一丝眼风,也是随遇而安的。
片刻之后,依旧随波逐流。
她所追逐的,是虚无。所以不忙着赶路,早点儿或晚点儿都没关系,即使永远不能抵达也是无所谓的。
乐得轻松。
很早以前的《寓言》,非常端庄的管弦乐队伴奏,在整齐划一的掩映中,王菲的声线进进贴和着一缕游丝,飘荡,浮沉,那种“怕镜花水月来不及”的“去相遇”,竟是骨子里的凄凉。看似繁华的管弦或笙箫的背后,还是一个人的舞台,孤单的谢幕,更加孤单的返场。
寥落的掌声,稀薄的美丽。
最后呢?“一切很好,不缺烦恼。”
断断续续读过一些王菲的履历,好像她永远都不缺新闻。我无心拼凑关于她的花边儿,只关注她的呈现。
对于一个歌者来说,所谓呈现才是最庄重的。
一个完整的上午,在王菲的梳理中清清白朗朗。我想,和午夜适合听蔡琴一般,王菲应该是属于阳光明媚的白天的。
蔡琴能把一支浅显的曲调唱的柔肠九曲,情深似海,而王菲却有本事把一首刻骨铭心的挽歌演绎成轻飘飘的闲言碎语,虽说哼哼叽叽的,但是清澈,凛冽,不足挂齿的情谊,就这么淡淡地说给你听了,然后忘了。
那是王菲的香奈尔,只有一个人的清香——
把芬芳留给年华。
《棋子》,《红豆》,《天空》,《蝴蝶》竟然有如此酷似的气质——在一条情感的边缘海岸线上,绕啊,绕啊,偶然轻轻地点触一下水中央,然后迅速地逃离。仍是不羁的,不肯把脆弱的一面,示人。
是不甘,再有不敢。
《执迷不悔》竟然是一种境界,那是一错再错的决然。什么样的造型,她都敢来试上一把。诸如眼泪妆,晒伤妆,在王菲是时尚先锋,在别人却是惨不忍睹。迷——就迷吧,也是一种勇敢。
《给自己的情书》,写满了《但愿人长久》。即使是所有爱情,或只是女人的失败,在王菲这里,也是另一个时代的诞生——没有负重,没有姿态,一切似乎都无所谓,一切都是可以承受的重量,她那么爱惜自己的羽毛,如果不能比翼,那么宁愿单飞。
王菲,在自己唱的《哗一声之后》,为自己喝彩。乱发如云,胭脂染透,但是她不允许自己沉溺,所以宁愿无依无靠的——飘。
飘以前,是一颗勇往直前的心。
哗之后,是一张索性冰冷的脸。
用气,用声,用叹息,用欢笑,编织成一个壳子,不留门窗,自己在里面游刃有余。你可以听,可以唱,可以误读,至于其他,不容探听。
拒绝,也是一种吸引。
歌唱,为了一种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