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看“双师课堂”如何拓展线上学习
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几乎袭击了全球,波及了各行各业,为有效应对疫情,教育部下发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那么,疫情之下“教”与“学”如何进行?我想:“双师课堂”就是对其做出的理性智慧地应答。
01
“双师课堂”的提出
尽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且在教育领域中也不断被广泛应用,但真正倒逼老师们利用信息技术,走上线上教学的还是这次疫情。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体老师主动担当,迅速行动,开始尝试“线上教学”,“全民网课”就这样真实地走进了师生的日常。
线上课堂的确有着传统线下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线上课堂所需要的学习终端仅仅是一台电脑、一部手机或一个平板,甚至是智能电视。这些终端都能满足学生在自己最为舒适便捷的地点、时间进行学习。其次,线上课堂能极大地发挥时空优势,尤其是录播类线上课堂在学习时间上灵活性更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遇到重点疑点部分,学生随时都可以按下暂停键,更容易引发深入思考,深度学习。最后,线上课堂具有大量的丰富的优秀课程资源、全国各地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学习,更加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虽然线上课堂有很多优势,但就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反馈来看,线上课堂也并没有获得普遍的满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个别学校把“不停学”搞成“不停地学”,把线上课堂照搬线下课堂一天6节课的样子,误把线上教学单纯演变成了老师线上直播(录播),类似直播(录播)缺少师生、生生多维度互动和反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其效果有的还不及线下学习;同时一天六节课下来致使学生视力下降,社会满意度不高。其次,线上教学内容的确定值得商榷。线上学习让学生迎来了大数据,多重优秀课程资源,如果老师不加选择的叠加推送给学生,学生也会面临选择困难,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线上学习如果缺少老师、家长的监督,很难按照既定课程表进入学习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线上资源和宝贵的学习时间。
02
“双师课堂”的实践
正是基于以上利与弊的思考,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疫情当下,我们开始着手建构“双师课堂”。
顾名思义,“双师课堂”指两位老师同时开展在线教学,其中一位是“录播名师”,另一位是“直播导师”,上课模式为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即线上播放名师微课,“直播导师”全程进行在线答疑、针对性辅导、查漏补缺、指导练习,诊断反馈等课堂服务。两位老师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其具体操作如下:
1、名师录制微课
“双师课堂”首先要组织学校(或区域)内名师团队进行教研,录制微课程。课程以居家在线学习为背景,力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基于项目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引领,促进学生真实地深度学习发生。配合课程开发,团队还应编制配套的预习学案、课后检测等资源。一节微课设置原则上不超于20分钟。
2、导师提前观课
直播导师研读教材,提前观课,在观课过程中找准师生互动点,预设难点,疑点,生发点,制定直播课堂流程,写出主持词,做好课堂答疑、课后辅导的准备。
3、导师引导学习
上课伊始,一般由导师进行在线学习温馨提醒:包括提醒学生与屏幕保持距离,调整状态,做好学习准备,课堂文明互动等。然后介绍录播教师,引出学习课题,播放录制的课程,进行录播教学。录播教学中,直播教师根据提前备课,适时切换暂停键,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指导点拨,疑难问题甚至也可以连线录播教师现场线上答疑。课程完成后,直播导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及时批阅及反馈,写出直播反思,反馈给录播教师,为下节课跟进教学服务。
03
“双师课堂”的反思
不可否认,疫情当下“双师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双师课堂既有录播名师的课程讲解,又有学生线下自己学习、自主探究,再加上直播导师及时的评价反馈,基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也凸显出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带给我们不少反思。
1、教学方式
“双师课堂”仍属于在线课堂,与线下教室里的教学一体、师生频繁互动的完整教学活动仍然差距很大,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坚持听讲?我想仅仅依靠打卡代替点名的方式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变革教学方式,创设情境与实践体验的项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注学习。
线上的“双师课堂”使得教学场景变了,我们居家工作了;个人角色变了,我们成为导师了;教学方法改变了,我们要借助工具授课了,但是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变革还没跟上,这需要所有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反思。
2、学习内容
对于要完成的知识类学习,录播教师怎样把学习目标变成一个个的学习任务,然后精选整合素材,为学生提供资源包,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去完成;直播导师怎么做到目标精准、资源到位、任务清晰,以大主题、大问题引领学生,以项目、单元为结构进行任务驱动,让学生凭借网络自主探究、同伴合作,规定时间上交作业,实时展开交流分享,然后进入下一个探究任务;“双师教学”怎样落实并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以上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和实践。
3、学习方式
“双师课堂”如果不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分离状态,导致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容易放任自流;缺少情感的交流,学习的动机会减弱;长时间看屏幕,专注度会下降,视力会受损。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双师”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变革学生学习的方式。如学生通过“学案”,了解学期、单元、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带着问题去自读教材,网上浏览PPT(老师编辑推荐),网络查询资料,观看重难点突破的视频、音频(可直播、可提前推送),通过QQ、钉钉、腾讯会议、微信平台即时协作交流,通过纸质练习来检测与巩固(有条件的建议先打印),对照笔记、教材整理,实现自我建构。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才更有利于长久保持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接受度。
4、评价方式
双师课堂中,无论是录播名师还是直播导师,他们的发力点不再仅是知识的讲授,而是在设计、指导、提示、启发、点拨上下功夫,在创新落实过程性、生成性、表现性评价方式上下功夫。学生在此基础上也逐步学会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习得,自主内化,自我突破,自我建构。
“双师课堂”评价主要依靠信息技术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形成关于“完成顺序,时间消耗,落实效果”等过程或结果的数据,学生也不再过多依赖老师的监督评价,而是更加自觉地进行自我反馈评价。这种教学评价丰富了评价的载体和维度。但是,“双师”均看不到学生的表情与表现,感觉不到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直播导师的过程反馈有时也很无力。
总之,疫情之于教育,即是“危”,更是“机”。作为老师,我们与其看到其带来的危机,不如尝试这场危机里蕴含的学习契机。“双师课堂”就是对疫情做出的理性智慧地应答。我想:“双师课堂”线上教学的新尝试,可能会推动教学模式的新一轮变革。
作者 |李永芹 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盛和小学
作者:李永芹
编辑: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