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准的“停课不停学”,别增加农村孩子新的焦虑
据中国网消息,2月29日上午,河南邓州初三年级的14岁女孩因家中贫困,没有钱买手机按时跟听学校网课,大量吞服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
3月1日晚,邓州发布官方通报,称事情发生后,邓州市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安排医院全力救治。目前,李某没有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同时,邓州市已成立调查组,对李某服药原因深入调查,调查情况将及时公布。
李同学究竟因何原因自杀,尚需进一步调查。但是,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孩子在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期间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开展“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需要做到“精细化”,根据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孩子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在线教学一直被赋予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价值,形象点说,一根网线就可拉近城乡差距。从当前的实践看,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只是提到公平的概念,却缺推进公平的实际行动。
在各地启动“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之前,网上曾传出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发给学生、家长调查是否有在线学习条件的问卷,所有调查问题的选项只有两个,一是“有”,二是“没有但可以想办法解决”。这样的调查,摆明了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而“创造条件”的任务交给了学生、家长自己。
这就出现了后来一系列“令人感动”的农村、边远山区孩子上网课景象,有农村孩子跑到山顶搭帐篷上网课,有学生在雪山顶搜网络信号在零下2度的环境中一学就是三四小时。这些孩子的学习精神值得肯定,令人感动,但上网课不应该是这样“艰苦”。教育部门、学校应该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上网情况,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上网问题。或者如果实在因环境限制无法在短时间中解决,应该想其他办法,让这些学生和其他学生获得一样的学习资源。
做到“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的精细化,其实并不难。教育部门、学校只要愿意,就可摸清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而有的学生的困难是可以妥善解决的。比如,邓州这名同学,如果教育部门了解其家庭有三个学生,都需要用智能手机上网课学习,但因家庭贫困只有一部智能手机,那么,学校可以联系当地扶贫部门,帮助解决上网课的智能手机问题,如果扶贫部门有现实困难,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找移动或电信部门,给予学生上网课一定支持。
不管学生实际家庭情况,有无上网条件,就“一刀切”上网课,这种粗放做法无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反而会增加农村孩子新的公平焦虑。事实上,“停课不停学”并非教师上网络直播课这一种打开方式,而是有多种方式的。教育部针对“停课不停学”,明确要求既不能搞“一刀切”要求所有教师都制作直播课、所有学生每天上网“打卡”,又要扎实推进线上教学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在线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指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在线课程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是指在网络平台授课方式之外,可以利用多元传播途径,让学生获得学习资源。
像上海从2日起,面向全市学生上网课,采取的做法是组织全市各学段、各学科一千多名优秀骨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录制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以电视播放为主,包括有线电视和IPTV,共分为12个频道,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个年级一个频道,除了首播外,还会安排重播。无法收看电视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平板(Pad)、手机等多种终端听课。还会在相关网站上提供课程视频下载。听课后,学生可通过多种信息平台,与本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这是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家庭情况采取的“停课不停学”方式,郊区、农村孩子和市中心的孩子一样学习。
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我国各地的中小学、幼儿园还需要继续延期开学,为此,有必要针对前期“停课不停学”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不能简单化、形式化,要强调精准化、科学化,让每个孩子在延期开学期间收获成长。
编辑: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