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服务
关于青岛新闻网
APP下载
正文

青岛学科竞赛走向“精研”

2019-12-16青岛日报

扫描二维码 下载客户端

近段时间,高中学科竞赛全国决赛成绩陆续出炉,我市捷报频传,不少竞赛选手提前被名牌大学“抢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与学生意识到,通往大学的道路并非仅有夏季高考这一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春季高考等都是可供选择的路径。特别是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帮助不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针对学有余力、具有学科禀赋的学生,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优化培养机制,于2018年组织成立自主招生研究学校联盟,深入研究学科竞赛活动,大力提升竞赛辅导质量,这也成为今年我市学科竞赛成绩大放异彩的原因之一。

4枚金牌收入囊中,6名学生被清华北大“抢订”

12月上旬,伴随全国化学奥赛的闭幕,本年度全国五大学科竞赛的奖牌归属已经尘埃落定。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大学科竞赛由市教科院组织参赛,其中,青岛二中学生綦熙荣获2019年第28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金牌并进入国家集训队,拿到清华大学的预录取通知书;青岛二中学生陈晓琨荣获2019年第35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并进入国家集训队,拿到北京大学的预录取通知书,同校李彦樵荣获银牌;青岛二中学生赵昱荣获2019年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金牌,同时与北京大学签订“最优惠录取”协议;青岛九中学生王竞荣获2019年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金牌,同时与北京大学签订“最优惠录取”协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学和化学两科竞赛分别打破了我市自2007和2012年以来的“金牌荒”。

第35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2019)由市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中心组织参赛,来自青岛二中的迟凯文获得银牌第一名并与清华大学签订“最优惠录取”协议,张艺缤获得银牌并与清华大学签订 “最优惠录取”协议,李亦非获得铜牌并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最优惠录取”协议,王硕、王鹏程均达到铜牌线并与北京邮电大学签订“最优惠录取”协议。

自招联盟让“单打独斗”变“携手攻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与学生意识到,通往大学的道路并非仅有夏季高考这一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春季高考等都是可供选择的路径。特别是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帮助不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市教科院院长柴清林说。

在自主招生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由于含金量较高,历来被国内高校所看重。特别是2019年,教育部为高校划定“十严格”自招“红线”,第一条便是严格报名资格条件,论文、专利、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不能作为自招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从许多高校的自招简章来看,一些文科类竞赛也被排除在报考条件以外,大部分高校都将自招报名的最低“门槛”定为五大学科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由此,五大学科竞赛进一步成为学生走向自招的 “必经之路”。

翻开往年五大学科竞赛的成绩单,南方诸多省市战绩赫赫,北方稍显逊色;放眼山东省内,广饶一中、历城二中冲锋在前,我市唯有青岛二中成绩斐然。

面对这样的境况,突破,势在必行。为深化我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积极探索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和规律,推动我市高考录取质量进一步提升,2018年,市教科院组织成立自主招生研究学校联盟(以下简称“自招联盟”)。首届自招联盟由我市具有一定自主招生优势或潜力的共计16所普高学校组成。各校“单打独斗”的局面开始转变,盟校“携手攻关”的成效逐渐显现。

“分、散”训练变为“精、深”培养

市教科院副院长孙刚介绍,市教科院依托自招联盟,紧抓“尖子生”培养、教练员队伍打造和课程建设三方面工作,全面提升竞赛辅导质量。

在“尖子生”培养方面,市教科院立足“新高考”改革,坚持“全面+个性”“基础+选择”的学生发展理念,遵循拔尖人才成长规律,建立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在学科竞赛活动开展过程中,自招联盟各成员校更加注重发掘与培养学生对竞赛知识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各成员校通过自招联盟加强交流沟通,实现信息资料共享,往届的金牌选手也被邀请回来分享经验,这也促进了竞赛选手的培养。

在教练员队伍打造方面,市教科院成立专门的竞赛辅导工作领导小组,邀请北师大等高校专家对自招联盟成员校教练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开展科学训练。依据教练团队及课程实际,各成员校力行“模块化”教学,变从前的“分、散”训练为现在的“精、深”培养,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提升了竞赛辅导的实效。同时,市教科院注重选拔素质高、业务强的优秀骨干教师参与竞赛辅导,为壮大教练员队伍提供了保障。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沐源

编辑: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