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怎么打,97%老师表示惩戒有所“顾虑”
日前,教育部出台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 (征求意见稿)》,将教师惩戒权再次拉入了人们的视野。教师惩戒权如何使用,使用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问题?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有近八成的老师赞同可以对学生适当惩戒,不过有高达97%的老师也表示,惩戒学生会有所“顾虑”。实际执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手段也相对“文明”,口头警告、学校劳动、通知家长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惩戒手段。
调查A
近八成老师赞同教育惩戒
仅有5%老师表示没顾虑
记者在早报教育微信公众号“教育范”上,发起了一份针对教师群体对惩戒教育看法的调查,截止到记者发稿时,共有30名中小学教师参与。小学与高中学段教师各占约36.5%,初中教师占比27%。
受访者中,23位老师赞同对“熊孩子”进行适当惩戒,6位老师认为要视情况而定,仅有1人“投了反对票”,这一数字说明教师群体对惩戒权有相当的共识。
“学校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结合使用,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规范意识”是受访教师支持教育惩戒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方面讲,教师惩戒学生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学生,适当的惩戒也是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不过受访者中有15人认为,“实施惩戒教育前,应先了解学生行为动机,找该学生谈心,疏导学生的心理。”也有14人认为,适当惩戒可以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严。
老师们虽然赞同“适当惩戒”,可也有所顾虑。在“您认为惩戒学生时有何顾虑”的多选题中,仅有3人表示没有顾虑,占比仅为5%。老师们最大的顾虑来自“家长不理解”,有24人选择该项,占比高达41%,其次是担心“学校、教育部门处分”,有19人选择该项,占比为32%,担心学生不接受的老师占比则为22%。
调查B
超过八成老师惩戒过学生
不过惩戒频率非常低
2017年,我市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明确“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这也是全国地方性法规中首次出现“惩戒”的教育概念。实际操作中,也有不少教师也使用了这项“权利”,有83%的老师表示惩戒过学生,不过教师使用惩戒权的频率并不高,高达43%的老师表示,“很少,一学期4次左右”,选择“经常,一周3次或以上”“很少,一月3次到8次”两个选项的,各占17%。
“在什么情况下会惩戒学生”的多选题中,“欺辱、殴打同学或老师”成为教师实施惩戒的首要情形,占比为19%,“违反班级、学校纪律”和“自制力差,影响到其他同学”则位列二三位次,分别占比18%和17%,“不能完成作业等学习问题”占比仅为13%。进一步看,教师实施惩戒的这些情况,也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树立规则与纪律意识。
调查C
口头警告等轻度惩戒最常用
超九成学生接受或部分接受
学生犯了错,老师如何惩戒?惩戒的尺度与方式一直是人们争论和关注的焦点。受访的老师中,“口头警告”和“学校劳动,如打扫卫生”等轻度惩戒成为老师们最为认同,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各有22名老师选择了这两项,占比各为16%。“没收违纪物品”和“通知家长”则成为并列第二的方式,占比各为15%,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罚站、跑圈”也比较受认同,有18人选择了该项,占比为13%。
对学生惩戒,大家关心的主要是学生的接受度,以及惩戒的效果。数据显示,有50%的学生接受教师惩戒,有43%的学生部分接受惩戒,仅有7%的学生不接受教师惩戒,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学生认同教师对自己的批评,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
惩戒效果方面,同样有一半的老师认为,“很有效果,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有37%的老师表示“有一定效果,但不明显”。不过也有13%的教师认为“情况加重,与老师对立”,这部分所占比例虽然不多,但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调查D
新规让教育惩戒有了“抓手”
具体实施情形仍需细化
“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老师想管却不敢管,或者管得少、管得轻,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尴尬情形。赏识教育的盛行,让人们宽泛了体罚的含义,认为点名批评、写检查、适当罚跑、罚站等惩戒行为都是体罚,导致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想为而不敢为,不知道怎样才是惩戒而不是体罚。”青岛四流中路第三小学老师刘龙龙表示,虽然有的校园中确实有一些带有侮辱、过分体罚的现象,加之网络的炒作,使教师的群体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家长也因此对教师丧失信任,但科学、适当的惩戒是老师教育的权利,约束老师的行为同时,更多的是希望重新唤起老师们对教育的责任;科学、适当的惩戒也是成人社会应该对孩子成长所尽的义务,是对孩子权利的保证。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中将惩戒分为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强制措施四个层次,并明令禁止侮辱人格、“连坐”惩戒等现象,这让广大教师有章可循。不过,也有老师表示,征求意见稿中列了实施惩戒的手段,可是实施惩戒的情形却没有细化,老师在实行惩戒时,仍有一定难度。
编辑: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