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老”到“享老” 青岛24项举措发展银发经济
《青岛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现代化银发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从“养老”到“享老”,青岛24项举措发展银发经济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青岛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数量为238万人,居山东省首位,老年人口占比达23.8%。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银发经济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近日,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多部门印发《青岛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培育潜力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效能、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四个方面提出24项举措,加快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不断增进老年人生活福祉、提高生活品质。
银发经济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据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50年将达到49.9万亿元。在目前多元化的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中,银发经济正在从零星散发逐步向产业归集过渡,但如何更好地满足适老需求、如何发展从“养老”到“享老”的产业生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享、老有所乐,进而推动银发经济成为“朝阳产业”,是所有城市的“必答题”。
青岛希冀通过打造更完善的银发经济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到2027年,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现代化银发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建设成为国内产业特色鲜明、发展优势明显的银发经济发展新高地。
聚焦老有颐养,优化服务供给
从“家门口”的托老所到温馨的“老年食堂”,再到花样“上新”的“银龄课堂”,近年来,青岛密集出台养老相关政策,加快构建更加普惠优质的服务体系。
青岛坚持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构建“1+N”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健全机构、镇街、村居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市现有养老机构304家、机构床位4.6万张,其中三星级以上机构110家,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福山老年公寓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
全面普及的医养结合模式,让养老更有“医靠”。青岛为1.8万户老年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累计5万余名失能失智老年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
“小饭碗”承载着“大民生”,老年助餐服务既要“暖胃”更要“暖心”。在提供更加暖心的老年助餐服务上,青岛聚焦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全市老年助餐机构达到1394处,服务老年人1600万人次。
青岛还着重健全老龄工作体系,培育更加浓厚的爱老助老氛围。举办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深入开展“银龄行动”和“敬老月”系列活动,组织关爱帮扶5000余次,发放老年人福利津补贴2.18亿元……一系列活动和举措增加着老年人的幸福感。
根据《实施方案》,下一步,青岛将聚焦老有颐养,围绕推进适老化改造、优化老年助餐服务、拓展居家助老服务、提升老年健康服务、完善老年照护服务、丰富老年文体服务、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老年人急需的7个方面高频服务,进一步优化供给,从“关键小事”入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适老化改造。青岛将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家庭进行政府补助。推进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口袋公园等适老化建设改造,鼓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家庭配备智能安全监控设备,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和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优先设置养老服务功能。
优化老年助餐服务。青岛将统筹用好各类老年助餐服务设施资源,鼓励采用“养老企业+助餐”“餐饮企业+助餐”“物业企业+助餐”“党组织领办+助餐”等模式,稳妥有序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打造“一刻钟助餐服务圈”。
在浮山路街道河南庄社区养老服务站,老年人在养老大食堂享用午餐。
拓展居家助老服务。青岛将规范和公布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清单,重点向失能老年人照护倾斜。发展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康复保健、长短期托养、精神慰藉等服务。积极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扩大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护理等居家服务供给。探索开展“养老顾问”服务,提供专业咨询、委托代办等助老项目。
提升老年健康服务。青岛将进一步规范发展老年病医院,到2025年年底,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普遍设置老年医学科,全市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完善老年照护服务。青岛将促进医养结合,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协同,强化整合照护。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安宁疗护床位比例。持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支持取得相关资质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范围。全面落实异地长期居住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支付政策,探索将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纳入保障范围。
丰富老年文体服务。青岛将依托国家老年大学青岛分部(青岛开放大学)、青岛市老年大学等平台,利用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扩展老年人教育培训点,丰富老年教育资源。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老年人开放。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管理社区成立老年秧歌队,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青岛将统筹镇街辖区内闲置小学幼儿园等房屋资源,健全村居养老服务站、助老食堂等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创新农村居家养老邻里互助模式。探索采取“公司(社会组织)+农户+合作社”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居式养老服务。支持公益慈善组织面向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按规定对农村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给予农村消费引导补贴。
选定六个赛道,培育潜力产业
如今,银发经济不仅涵盖医疗、养老等传统领域,还拓展到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康养、养老金融等诸多新领域。
聚焦银发人群需求,海尔集团成立康养产业平台,创新智慧适老产品和康养客厅、卫浴、卧室等成套解决方案。比如,针对老年用户行动不便、站立起身困难等痛点,依托智能扶手马桶、坐式淋浴器等打造智慧康养浴室,依托智能护理床等打造全能护理卧室空间;针对用户慢病管理需求,创新居家氧疗、按摩等健康场景。
山东青鸟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则将数字科技与养老运营服务相融合,以全域智慧康养平台、各级运营服务指导中心、青鸟颐居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为依托,连接政府、企业、老人和社会各行业优质资源,建设养老服务生态圈。
作为北方地区唯一集合了个人养老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商业养老金五项国家试点的城市,青岛正在打造养老金融“青岛模式”,推动产业驶入“快车道”。来自青岛金融监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青岛养老理财产品实现销售规模61.14亿元,特定养老储蓄产品余额达78.19亿元。
尽管银发经济市场巨大,但当前青岛银发经济依然处在发展的早期,面临着产业布局散、产业链条短、应用场景不足等问题。从培育壮大银发产业着手,青岛选定6个前景好、潜力大的产业赛道重点发力,提出做大做强传统养老产业提质升级、打造智慧康养新业态、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加快老年旅游产业发展。
黑龙江路中海国际社区天桥的无障碍垂直电梯方便老年人出行。
做大做强传统养老产业提质升级。青岛提出加强老年人服装用材面料、款式结构、辅助装置等研发创新,发展功能性老年服装服饰。鼓励企业发展适老化家电、家居产品、厨房用品、安防监控和家务机器人等智能家居产品。
打造智慧康养新业态。青岛提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生活场景,打造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全场景居家康养解决方案供应商。
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青岛提出支持康复大学围绕康复辅助器具、康复医疗等进行研发。推动助听器、矫形器等传统功能代偿类康复辅助器具升级。加快发展智能康复护理床、智能轮椅、移位机等生活照护产品,扩大认知、失禁、睡眠等障碍评估和康复等设备供给,创新研发智能矫形器、可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等设备。全面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工作,探索共享租赁、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多元化供给。
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青岛提出聚焦合成生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基因和细胞诊疗、康复医疗器械、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把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研究全球生命健康产业新态势,培育生命健康产业新的增长点。例如,发展以海洋寡肽、海洋多糖、脂类、不饱和脂肪酸及南极磷虾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海洋功能性食品等。
创新养老金融产品。青岛提出深入推进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等养老金融业务试点工作,聚焦不同老龄群体提供多样化养老金融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推广商业护理保险产品,持续推动寿险责任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试点工作,探索提供“医、护、康、养、居”一体化的养老金融综合解决方案。
加快老年旅游产业发展。青岛提出充分依托青岛邮轮母港,推出适合老年人乘邮轮旅游的定制产品。丰富老年旅游产品,推出休闲度假、青春怀旧、观光康养等旅游产品,推介一批老年旅游(旅居)示范景点和线路。依托山、海资源优势,发展候鸟式、疗养式等旅居养老新业态,打造一批具有青岛特色、注重老年人体验的康养打卡地。
做大产业生态,提升发展效能
随着老年群体消费需求从生存型必需品向享受型非必需品转型,银发经济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分,企业需要更强大的创新力,持续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以精准匹配银发人群的新需求;城市也要为企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提供更完善的产业生态,助力企业深耕、做大市场,提升产业发展效能。
福彩四方伊春路社区站点工作人员为有需求的老年人送餐上门。
青岛是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城市,正依托康复大学布局打造“中国康湾”,在康复产业聚集、康复孵化器建设、康复辅助器具与养老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泽普(青岛)医疗自主研发的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相关技术填补了国内高端康复机器人产品空白。总投资超过2500万元的逢时海洋医药研创产业基地投产,从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掘发展机遇,满足慢性病群体对于健康管理的多元化需求。
面向未来产业的更高质量发展,青岛提出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银发消费新场景、培育推介银发经济品牌、加强标准化建设6个方面举措,通过高质高效的供给创造需求,提升产业发展效能。
加强科技创新应用。青岛将围绕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老年用品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医院、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加强企业、医院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企业和医院“出题”、院所“答题”、用户“反馈”的一体化创新机制。推进“全市一家养老院”平台建设,拓展智慧养老场景,创新适老化数字服务产品,到2027年年底,建立20家达到标准规范的智慧养老院。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青岛将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推进银发经济市场主体向专业化、产业化、连锁化、集团化方向迈进,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智能传感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康复辅助、安全监护、生活辅助等产品开发等领域;引进一批总部型、创新型行业企业,逐步形成银发经济产业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企业集群。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青岛将结合康复大学周边区域开发,积极打造“中国康湾”,发挥康复大学、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平台及产业优势,推动设立青岛医疗器械审评核查分中心,为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培育一批银发经济细分行业特色园区,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培育、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等方面探索创新。
打造银发消费新场景。青岛将实施消费场所适老化改造工程,鼓励商场、超市等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提高老年人消费便利度。完善家政企业、家政服务员信用记录,推广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推动家政服务放心消费,为银发群体提供优质的居家养老等家政服务。
培育推介银发经济品牌。青岛将遴选培育一批银发经济“青岛优品”,分产业、分领域建立产品、企业培育库。
加强标准化建设。青岛提出健全养老、老年助餐等服务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项目建设,在养老服务、适老化改造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
此外,青岛将以要素保障为着力点,在保障用地需求、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数据要素支撑、加强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和消费权益保障方面推出5条保障措施,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护航。(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