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有一种“忙年”,是一如既往的坚守

2025-01-27 07:1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黄海孤岛实现智慧化升级

记者连续十年登岛千里岩,见证小岛水文气象基本实现自动观测、生活用电基本实现不间断

1月24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当很多人已踏上归家旅程,自然资源部千里岩海洋站副站长车豪杰和观测员刘俊廷却收好行囊准备“上班”,目的地是距离青岛55海里的千里岩。这是千里岩海洋站春节前最后一次值班轮换和物资补给,意味着二人要在岛上度过春节了。这也是青岛日报记者连续第十年登岛千里岩,记录守岛人的故事,见证千里岩的蝶变。

“去年开始我们增加了快艇上岛的新方式,如果不需要淡水补给,就乘车到海阳市再换乘快艇上岛;岛上气温低,多加件衣服……”出发前,车豪杰专门电话告知记者这次上岛的方式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早晨7点从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车程,抵达码头附近的农贸市场。车豪杰和刘俊廷要在这里采购蔬菜、肉等岛上所需的食物。白菜40斤、土豆25斤、青萝卜15斤、鸡蛋18斤……为了节省时间,车豪杰提前列好了清单,记者发现,清单上大都是易存储、不易腐坏的食物。

海上潮涌,船靠在岸边摇摇晃晃,车豪杰(中)站在摇晃的船头,将物资一件件递到岸边。杨琪琪 摄

上午10点半,快艇满载着补给从码头出发。海上风大浪急,一个浪涌来,船上的人如坐过山车般心跳加速。一个半小时后,快艇抵达千里岩北码头,站长张炳仁和观测员郭栋早早等候在此,满脸笑意的他们已在岛上值守了40多天,船的到来意味着他们可以回家过春节了。海上潮涌,船靠在岸边摇摇晃晃,记者只得扶着扶手艰难前行,也不知是被谁拉了一把才终于上岸。站在岸边,脚下终于有了踏实感,千里岩,这座伫立于黄海中部的孤岛,终于出现在记者眼前。

“最近天气状况较为正常,各项比对观测记录表我都已经整理好放在文件夹里了,会议室暖气管道上的一处活节有点漏水,记得修一下……”没顾上休息,车豪杰便和张炳仁交接起了工作,随后拿上钥匙到太阳能发电机组和气象观测场进行设备检查。

千里岩海洋站是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下属一个特类艰苦海洋站,该站地理位置特殊,所处海域是海上交通要道,观测数据代表性好、要素齐全、观测历史长,对准确及时地发布北海区海洋预警报特别是风暴潮预警报,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今,观测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除了云、天气现象等仍需人工观测,风向、风速、降水量、气温湿度、能见度等数据都可进行自动观测和采集,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也不怕了。”在气象观测场,车豪杰向记者介绍,目前,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巡查,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要实时监控数据,看有无异常;要每天实时将观测数据传输回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

20岁参加工作,今年55岁的车豪杰已经记不清在岛上过了多少个春节,“我从老同志身上学到了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在为我们国家的海洋事业作出贡献,也是在为全世界甚至整个人类的海洋事业作出贡献,我觉得很有意义,感到非常自豪”。

今年,是1999年出生的刘俊廷第一次在岛上过年,他是目前所有观测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刘俊廷有点内向,不太爱说话,谈及第一次在岛上过年的感受,他说:“我的父母很支持我这么做,我自己也觉得能用实际行动为祖国作贡献非常光荣。接下来,我也会以平常心干好这份工作,坚守好这个岗位。”

令人欣喜的是,过去的一年,千里岩海洋站又有了新变化,诸多生活、观测设备进行了“升级”。气象观测场的围墙从水泥固件换成了不锈钢材质,更稳固了;对一号太阳能发电机组进行了更新,可以基本保证生活用电不间断……

下午2点,快艇发动,车豪杰和小狗“可乐”站在岸边,目送大家离开,“过年好啊!”当驾驶员掉转船头准备离开时,车豪杰在岸上向大家提前送上了新年祝福。船渐行渐远,穿着橙色工作服的车豪杰身影逐渐模糊,但那抹亮眼的橙色就如同他守岛的初心,永远热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近千名地铁建设者春节在岗

青岛地铁三期工程7条线100座车站已进入主体施工,85台盾构/TBM设备投入掘进

青岛市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已列入山东省2025年省重大实施类项目。目前,青岛地铁在建线路8条、154公里。其中,三期工程7条线102座车站中的100座已进入主体施工,51座车站已封顶,85台盾构/TBM设备投入掘进,区间贯通24个,土建工程整体进度完成过半。

作为三期工程中的一条关键线路,地铁5号线连接市南、市北和崂山三区,是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具有环线功能的“C”型骨干线路。开通后将带动麦岛风景区、宁夏路居住区、大港规划区、中车科技园、欢乐滨海城、闫家山居住区、浮山后居住区和石老人风景区等区域的规划发展,进一步推动青岛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的形成。目前,5号线27座车站全部进入主体施工,11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19台机械掘进设备已始发,区间掘进完成约60%。

对地铁在建线路而言,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也是工程施工的关键期。近日,记者来到地铁5号线土建一标段05工区四方厂站,切身感受地铁建设者为城市发展作出的贡献。

地铁5号线土建一标段05工区共包含1站2区间,目前四方厂站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八四区间盾构也已双线贯通,目前正在施工的是昌八区间的盾构掘进和四方厂站出入口的施工。在四方厂站,厂区内各类设施摆放有序,巨型龙门吊安静地停在原地。监控室内,中铁十一局项目盾构班组操作手成旭峰和工友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盯着面前的屏幕。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近百个监控探头所覆盖的区域。今年35岁的成旭峰,来自山西吕梁。作为盾构班组的操作手,去年年初来到青岛。“项目始发了两台盾构机,春节假期期间也必须有人员随时紧盯着,确保节后能第一时间复工。”成旭峰说,两台“钻地龙”都是土压平衡盾构机,春节假期期间需要安排留守人员,随时查看它们的土压和水平、垂直偏差情况,避免因为失压而导致意外情况发生,进而影响到项目整体施工进度。

成旭峰和工友正在监控盾构机施工状态。周建亮 摄

虽然进入青岛地铁大家庭只有一年,但青岛地铁班组建设的效果让成旭峰折服。在安排留守人员时,他主动请缨,把回家团圆的机会让给了其他工友。“我是盾构班组的操作手,对盾构机最为熟悉!”成旭峰兄弟姊妹三人,父母年轻时也从事过工程建设工作,对工程建设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深有体会。得知他决定过年留在项目坚守,家人都给予了强力支持。同样给予坚决支持的,还有他的未婚妻。蛇年正月,待工友们都返岗复工后,成旭峰将回到老家,完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与女友正式订婚。

正如成旭峰所言,依托青岛地铁第三建设分公司和后方公司的强力赋能,地铁5号线土建一标段05工区项目部持续开展班组建设通过双向“四管”,让班组成员以主人翁姿态参与。通过角色转换,让班组作业人员深入体会安全管控重点、施工作业要点和现场管理难点,也让他们能及时表达工作和生活诉求,真正实现了管理互动和班组自治。与此同时,项目部全面提升班组建家标准,着力打造“工友之家”、职工书屋、活动室、理发厅等活动场所,配备热水器、洗衣机、消毒柜等生活设施,成立食堂宿舍管理委员会每月评比“最美菜品”“最美宿舍”,组织开展“优秀工友家庭青岛游”活动等,极大激发了大家全身心投入青岛地铁建设的热情。

青岛地铁5号线土建一标段05工区中铁十一局项目党支部书记、副经理王肖峰告诉记者:“我们为留守人员准备了‘春节大礼包’,组织大家包饺子、贴春联,除夕夜还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并组织所有留守人员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记者从青岛地铁集团了解到,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将有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坚守在项目建设工地,为早日建成“轨道上的青岛”贡献着智慧和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大棚“黑科技”催熟“金果果”

胶州樱之语农业有限公司智能温室内,系列高科技装备推动大樱桃“早熟”上市

车厘子是相当“友好”的进口水果——其“主攻”中国春节档,当二三月份结束“退出”后,设施大樱桃恰好进入收获期“承接流量”。

在胶州樱之语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蒙看来,露天种植要五、六月成熟的大樱桃之所以能承接到车厘子的“大流量”,关键还要靠现代设施推动成熟期的提前。

1月20日,记者驱车行至胶州市洋河镇宾贤村的乡间路,道路两旁连绵成片的樱桃种植联栋温室映入眼帘。这连片的温室,便是樱之语的樱桃种植大棚。虽然室外温度已至零下,但推门进入温室,二十多摄氏度的室温让记者“秒回暖”。挑高7.5米的大棚内,果树整齐排列,王蒙正带领工人修剪枝条。这意味着今年这里总面积200亩、近2万株大樱桃开启了新一年的生长。

王蒙正在温室内为大樱桃树剪枝。张晋 摄

“我们的设施大樱桃大约3月底成熟上市,比露天大樱桃提前1到2个月,早成熟的诀窍便是现代设施发挥的作用。”王蒙指着玻璃温室告诉记者,玻璃温室看似普普通通,却是处处“高科技”。比如,大棚中布有二三百个传感器,负责传输温湿度等关键数据,平时操作手机就能对棚内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如果气温过高,电脑就会自动控制开窗通风。王蒙告诉记者,大樱桃生长过程中,对温湿度的要求极高,整个生长期白天温度不能超过25摄氏度,尤其是开花期温度要精准控制在18到20摄氏度,否则会因温度高导致不结果。这些精细化的数据,必须依靠电脑自动控制系统,根据数据做出指令、进行调节。

“再比如我们整个大棚布有水肥一体化设施,电脑根据土壤温湿度并综合大樱桃树生长周期,每隔5到7天进行一次定量滴灌。”王蒙随即在手机App上点开“水肥一体化远程控制系统”,将“浇水”“施肥”两个指标都点至“100%”,立马滴灌就开始了,不到两个小时,整个园区就圆满地完成了水肥灌溉。在这些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最终实现大樱桃的提前成熟。

虽是企业的负责人,王蒙却和普通技术工人一般,在大棚操作剪枝等一线工序。谈话间记者了解到,今年36岁的王蒙,大学读的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进入大樱桃种植管理领域,如今已有8年的时间。这期间,这位“新农人”从一个种植“门外汉”,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技术能手。

当然,现代设施是手段,产品是否过硬、是否受到市场认可才是承接市场购买力的关键。王蒙告诉记者,由于品种选择得当、平日种植和管理形成了一套标准体系,设施大棚每年可收获大樱桃20万斤以上,大樱桃外观饱满红润,口感脆甜,受到都市白领人群的喜爱,产品全部销售至北上广深等城市的大型商超,预计地头价达到每公斤120元至160元,亩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王蒙还专门设置了一处30余亩的“空调大棚”,将现代制冷降温技术应用到大棚樱桃种植中,棚内利用制冷空调、补光系统自动智能温控设备,从而让樱桃树提前进入休眠,实现提早开花结果,并确保大樱桃的果型、色泽和口感达到最佳。这个棚计划在年后实现一批大樱桃的上市,预计地头价将达到每公斤300元至400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连续11年握着方向盘过大年

223路公交车驾驶员于斌坚守岗位,春节期间将有近2万名城运控股工作人员忙碌在一线

车窗上贴满了窗花,车厢顶部悬挂着红彤彤的灯笼,扶手上缠绕着五彩的拉花……1月24日,在刘家下庄公交场站,223路公交车驾驶员于斌正忙碌地将车厢装扮一新,每一处细节都传递着新春的喜悦与祝福。“快过年了,我想让车厢的氛围喜庆一点,让乘客们在年味十足的环境中乘车,感受节日的快乐。”于斌边忙边笑着说。

于斌将车厢装扮一新。刘栋 摄

于斌已连续11年坚守岗位过春节,今年也不例外。“只有我们在节日里握好‘方向盘’,城市公交系统才能保持有序运转,确保乘客们享受到便捷的服务。我也希望远在家乡的亲人能够体验到同样温馨周到的服务。”对于斌而言,这份坚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他对公交职业的热爱与执着。“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我会用心对待每一位乘客,安全开好每一班车,这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223路公交线路自辽阳东路的刘家下庄至武昌路的天泰体育场,单程18.8公里,共设29站。车辆途经崂山区、市北区和市南区,覆盖众多旅游景点、学校、商圈、居民区和医院,车上老年乘客多、学生多,外地游客也多。“公交驾驶员不仅是一个岗位,更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表。”于斌说,根据往年经验,过年期间,青岛游客增多,他将用幽默的东北话编成顺口溜,向乘客介绍青岛的风土人情和旅游景点,让外地乘客在旅途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阿姨,您慢慢来,咱不着急。”“叔,我来帮您搬,您放心。”……运营途中,于斌热情地招呼着上下车的乘客。为了更好地服务乘客,于斌还总结了“三心、三勤、三主动”服务工作法。对待外地乘客耐心细致,对老弱乘客关怀备至,对问询乘客热心解答。他时刻保持警觉,脑勤多思、眼勤多看、耳勤多听,密切关注乘客的需求和变化。主动问候乘客,积极扶老携幼,主动为乘客排忧解难,让更多乘客感受到乘车关怀和温暖。乘客王女士是223路的常客,她称赞道:“于师傅不仅开车稳,服务也特别周到。”记者采访时发现,于斌还细心地在车上准备了数据线,以备乘客在应急情况下使用。

作为线路的一名班组长,于斌不仅以身作则,还积极带领班组成员共同进步。他利用业余时间与其他驾驶员交流,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在班组群里,从途经地标的曾用名到驾车节能妙招,再到路上的应急处理方式,常能看到于斌分享的内容。

于斌是公交行业众多奉献者的一个缩影。除了驾驶员,公交行业还有更多位居“幕后”的奉献者,如公交车修理工、充电工、调度员、安全员……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市民出行提供贴心守护。记者从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春节假期,公司将有近2万名工作人员坚守在工作一线,调度7000辆公交车全力保障市民的出行需求。鉴于春运期间探亲流、学生流、务工流和旅游流高度集中,加之恶劣天气易发频发等情况,公司提前制定并完善了应对恶劣天气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增强应急机动运输能力。此外,公司还全面推行“4+5”公交亲情服务举措,以服务细节提升服务温度,让每一位乘客都能感受到旅途中的温暖。(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栋)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青岛今天多云转晴 市区最高气温-1℃最低气温-4℃

2025-01-27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1月26日11时至27日06时 青岛平均降水量0.6毫米

2025-01-27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周知!青岛交警发布2025年春节假期交通安全出行服务提示

2025-01-27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柯洁还原判罚现场:对手举报完我后和人说笑聊天

2025-01-27    环球时报

男子将9只狗“连狗带窝”一锅端带回家过年:1个都不能少

2025-01-27    封面新闻

11岁女孩摆摊写春联最高日入700元 乡亲们开车来买

2025-01-27    九派新闻

女子当“宠托师”1天能接20单 春节期间收入可上万

2025-01-27    封面新闻

涉“内乱头目” 尹锡悦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首位被起诉的在任总统

2025-01-27    央视新闻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