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重点布局,青岛人工智能产业找到“爆破点”
2025年年初,青岛的龙头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了新一轮布局。
海尔旗下的海尔智家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海尔兄弟机器人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奥斯研究院”)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至1亿元。
两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均涉及“智能机器人”。这也是青岛将人工智能列入两大先导产业后,海尔在短短几天内的连续“落子”。
海信则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幕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示了从重塑屏幕音画交互体验到智慧家庭、智慧城市,再到可持续智慧能源的AI解决方案。
随着人工智能(AI)开始广泛影响从智能网联汽车到人形机器人的诸多产业,任何想要搭上新一轮产业革命快车的城市,都不能在人工智能产业中缺位。
在最新的“10+1”产业布局中,青岛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在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中地位,将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并列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通过研判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产业优势,青岛找到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力点:重点发展海洋领域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垂直领域大模型等细分赛道,以此推动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01
找到自己的优势
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并不晚。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支持山东省创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是继上海(浦东)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后,全国第二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以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发力点,经过几年的发展,青岛打造了人工智能产业专业园区,吸引了创新奇智、极视角、以萨技术等相关企业落户,优必选、标贝科技、乐聚机器人、华智图腾等国内头部企业,也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在青岛落地。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加速崛起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大模型时代,每一个想要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的城市,都要在大模型这个主流赛道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当前,要上大模型的“牌桌”有两条路:一条是聚焦底层能力的通用大模型,另一条则是聚焦行业应用的垂直大模型。
前者卷算力、卷数据,向万亿参数发展,诸如Open AI、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均在这条赛道上;后者则专注于“一个大模型干一件事”,向场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被认为是大模型落地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既有产业基础和人工智能先期发展路径来看,青岛显然更适合后一条路。
海洋资源丰富、制造业基础深厚、拥有一批龙头大企业,这些为外人熟知的重要产业标签,是青岛长久以来形成的产业优势所在。
基于自己的产业优势,青岛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明确了自己的发力点:海洋领域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垂直领域大模型。
02
聚焦三条细分赛道
海洋经济是青岛长期以来发展的重点,也是青岛优势的产业领域。如果说青岛的大模型在哪一个点上最有希望突破,海洋无疑是第一选择。
2024年6月,青岛印发《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成为国内首个从政府层面提出发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城市。
青岛致力于打造一个基础大模型矩阵、N个行业大模型、X个重点应用场景的“1+N+X”的海洋大模型体系,推动青岛在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中走在前列。
目前,“瀚海星云”基础大模型,N个行业大模型中的“问海-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均已发布。
“瀚海星云”大模型发布
与发展海洋大模型的理念相近,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力垂直领域的大模型,也是青岛人工智能产业一个顺势而为的选择。
从创新奇智“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以萨技术“数智八斗”大模型,到海尔智家HomeGPT大模型以及全球首个橡胶轮胎行业大语言模型——赛轮橡链云聊-EcoRubberChat,青岛企业已经研发出10余个垂直大模型,目前这些大模型都已投入商业化应用。
山东省日前公布的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名单中,青岛有三个案例入选,分别是卡奥斯的“基于天智工业大模型的跨行业跨场景融合创新应用”、山东港口集团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的解决方案及实践应用”、海尔科技的“基于海尔HomeGPT智慧家庭模型的全屋智慧场景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此外,青岛还有五个工业大模型应用,入选了山东省首批优秀工业领域大模型服务平台名单。
下一步,青岛将聚焦国家级和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突出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支持行业企业加快智慧家居、智慧金融、智慧港口、智慧城轨、智慧政务等垂直大模型研发升级,打造细分领域领先的行业大模型体系。
除了发力大模型,青岛也为越来越智能的AI,着手匹配物理上的硬件。
人形机器人,就是青岛的落子。
这一细分赛道集成了芯片、传感器、软件、人工智能、通信、机械、材料等诸多前沿技术。
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青岛智能终端产品布局,还将助推其他新兴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加速升级。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训”
在山东省工信厅发布的《2024年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和培育名单》,由海尔牵头的山东省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由海信牵头的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均成功入选。
根据青岛去年已发布的产业行动计划,青岛将聚焦“3+2+4”产业发展路径,通过突破“大脑”“小脑”“肢体”三类关键技术,发展基础版、功能型两类重点整机产品,做强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动力能源四类关键部组件,来培育壮大人形机器人产业。
03
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当越来越多产业领域应用AI,就需要建立起一个能够满足企业“AI生存”需求的产业生态。
青岛瞄准当下大模型对算力资源的高需求,统筹布局智算中心、按需部署边缘计算中心,打造集通算、智算和超算为一体的算力支撑体系。
中国联通(青岛)智算中心
目前青岛算力总规模持续增长,赋能企业数量超3.6万家。同时,青岛统筹调度算力资源,加快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
政策扶持也是产业生态的重要一环。青岛每年将发放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的“算力券”,支持企业购买算力服务,按照实际支付算力费用不超过20%的比例,给予企业最高100万元补贴。
对人工智能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青岛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从薪酬补贴、猎聘补贴、按薪定才、柔性引才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还拿出专门资金,重点支持在青高校建立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加大本地人才的培养规模。
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青岛雄心勃勃——到2027年,这一产业的营收目标是1200亿元。
(记者 孙欣 编辑 赵笛 制作 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