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大漠戈壁“种太阳”!青岛开放大学毕业生远赴乌兹别克斯坦参加风电项目建设

2025-01-21 08:5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茫茫戈壁滩上,一个个巨大的风车转动着,来自中国的建设人员在这里日复一日地努力耕耘,将戈壁大漠变身绿电蓝海的梦想照进现实。1月7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火电)等企业共同承建的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1吉瓦风电项目,首批风机通过可靠性测试。在现场欢呼雀跃的人群中,有一位年轻的姑娘显得特别兴奋。她是青岛开放大学2023届金融管理本科毕业生王烨箐。作为一名参建人员,她亲历了项目团队与参建各方在茫茫戈壁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战的每个日夜。“乌兹别克斯坦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支点国家,我们的建设项目能帮助当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看到当地老百姓开心的样子,我们感觉付出再多也值得。”近日,她通过微信告诉青岛早报记者。

人物名片

王烨箐

年龄:26岁

身份:青岛开放大学毕业生、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风电项目参建员工

每当看到当地居民的笑脸,我和同事们都会由衷地开心,为能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而感到自豪。”

毕业前遇考试难关

1999年出生的王烨箐性格开朗、待人真诚,这是接受采访时她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2024年10月19日,回国休假的王烨箐来到青岛开放大学,作为2023年度国家开放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和学士学位获得者代表,参加秋季开学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

在典礼和仪式结束后,她和班主任周萌接受了采访。在入读青岛开放大学之前,王烨箐读的是一所专科学校。当时的她为自己规划了学习目标:从专科学校毕业后要继续深造,拿到学士学位,让自己更有竞争力。于是她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不仅每个学期都以优异的成绩结业,还在课余时间自学本科课程,为毕业后进入青岛开放大学系统地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烨箐(前排右一)参加学位授予仪式。

“我在专科学校时对青岛开放大学就有所了解,觉得青岛开放大学宽严相济、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学习方案的教学特色非常适合我。”王烨箐说,现在她一直庆幸自己当时的选择,是青岛开放大学“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帮助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迈过了一道又一道坎,最终圆梦。

回忆起在青岛开放大学的学习经历,王烨箐颇为感慨。“我在班主任周萌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学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当所有课程都顺利完成后,却在考学位英语时遇到了麻烦。”她告诉记者,因为疫情原因,计划内的学位英语考试被取消,只能等下一次再考。原本王烨箐毕业前可以参加两次学位英语考试,如今却只剩下一次机会,一旦考不过,申请学位、参加研究生考试和知名企业招聘等事情都无从谈起。

师生携手“背水一战”

“当时已经准备得特别充分,就等参加考试了,没想到考试前一天下午收到了考试延期的通知。”王烨箐说,在学位英语考试这个关键节点上遇到困难,自己心里十分慌乱。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状况,班主任周萌和王烨箐一样着急:“我的这位学生特别争气,上进心极强,如果拿不到学位就太可惜了。学校以前没有遇到这种考试突然推迟的情况。抱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我们紧急为她调整学习计划,不过这也要求她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

周萌告诉记者,学校给王烨箐制定的计划是:准备学位英语考试和撰写学位论文同时进行,“如果她学位英语考不过,即使论文写出来也不能进入学位申请环节。”就这样,英语老师、学位论文辅导老师一路陪伴着向终点冲刺的王烨箐,成为她的“领跑人”。“上天总是垂青那些愿意付出努力的人,最终王烨箐的学位英语一次考过,紧接着学位论文也通过了,整个过程真的可以说是‘背水一战’。”周萌笑着说。

“当时压力特别大。”王烨箐说,老师们关键时候对她的帮助,让她终生难忘。2023年6月,她如期毕业并取得学位,7月参加了浙江火电的招聘,最终凭借优异的表现被录用。如今,王烨箐正奋战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项目贡献青春力量。

异国参建风电项目

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风电项目是中亚区域在建总装机容量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预计每年可向当地电网提供35亿度电,减少当地碳排放160万吨。王烨箐的岗位是财务管理。“我的领导是一位有4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职工,我跟他学了很多知识,加上在青岛开放大学打下的基础,我在岗位上越干越从容。”1月9日23时,下班回到宿舍的王烨箐通过微信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所在部门连续两年获得了优秀集体的称号。

王烨箐在建设现场。

王烨箐坦言,刚到乌兹别克斯坦时非常想家,几乎每天都要和妈妈视频通话。但现在已经深度融入了项目中,一工作起来就忘了想家。“施工现场在沙漠腹地,距离最近的城市有300公里。我们在施工现场整出一块平地,用集装箱搭建起食堂、宿舍、办公室和培训室。项目前期不通水电,后来通了电,但水仍是个大问题。”她说,施工现场下挖400米仍然采不到水,只好每天从最近的城市运来日常用水,“条件虽然艰苦,但没有人抱怨,大家都说‘把项目建好比什么都重要’。”

“工地附近有个村子,有十几户人家、100多名居民。村里有所学校,项目部时常会去慰问帮扶,给当地的小孩送去零食、衣服、足球等物品,还经常向当地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提供援助。”王烨箐介绍,项目部对村里的土路进行了平整和修缮,同时还为当地人提供了帮厨、保洁、司机等上百个岗位,“当地居民对我们非常热情。每当看到他们的笑脸,我和同事们都会由衷地开心,为能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而感到自豪。”

新闻

链接

把大学办在

经济社会发展一线

王烨箐走出国门参加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青岛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陈宏也为她点赞。“学校一直致力于推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在具体的教学中,学校为每位学生负责,采用线上线下灵活的教学方式帮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校每年有约两万名毕业生走出校门,在各自的道路上发展进步。学校老师经常会收到他们的好消息,有的评上更高一级职称,有的调整到更关键岗位,有的应聘到心仪的单位,有的考编、考公、考研成功上岸……”陈宏告诉青岛早报记者,从成功申请到英国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机会的赵小晶,到在国家级创业大赛中获省赛金奖的快递学院学生尚红振,再到参加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王烨箐,青岛开放大学众多学子的优异表现,一次又一次印证了学校“个性化”“量身定做”的教学效果,也是学校“把大学办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教育理念的真实写照。(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魏铌邦 受访者供图)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代表委员心声 | ​省人大代表刘延会:推动汽车充电桩“村村通”

2025-01-2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第二次出舱圆满成功 神十九航天员将在太空迎蛇年春节

2025-01-21    央视新闻

“走在前挑大梁”:从政府工作报告看“青岛担当”

2025-01-2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新型消费“焕新”传统商业街区

2025-01-2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荣军联盟”:三年惠及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34.1万人次

2025-01-2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携手“出战”!两部“青岛出品”电影竞逐春节档

2025-01-2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今天晴转多云 市区最高气温8℃最低气温4℃

2025-01-2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市纪委监委通报

2025-01-21    清廉之岛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