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省挑大梁·青岛走在前 | 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奋力“打头阵、当先锋”
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奋力“打头阵、当先锋”
——写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为山东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赋予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清晰定位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坐标与位势。
青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担当作为、加压奋进,扎实做好稳增长、提质效、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努力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黄海之滨,城市拔节生长;胶州湾畔,发展日新月异。站在新旧交替的时间节点,回望即将过去的一年,一路大潮奔涌、波澜壮阔,令人心潮澎湃、感慨满怀。
这一年,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2399.1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与全省持平,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增速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这一年,科技创新活力蓬勃迸发——启动实施科技强市建设行动计划,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977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65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已达65.36%。
这一年,产业发展根基不断夯实——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入选2024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位列第6位;今年前11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
这一年,对外开放优势持续拓展——深入实施上合示范区扩能行动,深化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被确定为“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1至11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306.5亿元,其中出口4781.3亿元,增长10.8%。
这一年,海洋经济特色更加彰显——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完成4026.5亿元,同比增长7.9%,分别占全国、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5.2%和30.1%,140个海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0亿元、开工率96%。
这一年,城市综合品质显著提升——连续5年登上“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榜单,前11个月,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4.6%。
……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站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上来,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切实增强信心决心,积极克服困难挑战,努力把各方面优势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汇聚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磅礴力量,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今年以来,青岛充分发挥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方面优势,坚持“立足我所有、用好我所能、突出我所长、补齐我所短”,系统谋划、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企业主体、海洋特色、教育发展、人才支撑,不断塑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年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榜单上,青岛升至全球第20位、全国第8位,成为近五年国内位次跃升最快城市。
抓好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发布《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配套出台成果转化、海洋科技、研发投入等一系列重点领域专项举措,打出了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组合拳”。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崂山实验室发挥海洋科技创新“总平台、总链长”功能,加强深海开发、海洋观探测等领域科技攻关;围绕海洋、信息、材料等领域新争取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新获批30家省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71家。育强企业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77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650家;面向全省复制推广“云端研发”模式,注册“云上研发中心”企业超过8000家。加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专项行动,建立成果跟踪对接机制,组建52个服务专班,征集成果3200余项;发布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十条措施,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今年以来,青岛坚定不移大抓产业、抓大产业,聚力推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全市重点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进行认真研究谋划,提出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具体推进中,每一个产业都明确了牵头市领导和牵头部门,产业方向更加聚焦、细分赛道更加精准、产业体系更加协调、责任分工更加优化。同时,注重把握发展的先后时序和侧重点,对不同赛道分批、分类进行培育布局,做到了精准发力、梯次发展。
聚力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不断扩能提质,北方华创山东区域总部、胜科纳米北方总部等5个项目投产,园区内已落户40个重点企业,设立11支总规模215.32亿元的基金,基本形成从设计到材料、设备、制造再到封测、模组的全套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立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青岛引进了“AI+制造”第一股创新奇智、全国首个视觉算法商城极视角、行业领先的智慧城市企业以萨技术等垂直领域人工智能企业总部落户,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已集聚相关企业200余家,年内产业规模将达350亿元,算力规模达到1900P。
聚力突破发展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青岛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产业基地一期项目顺利完成封顶,已签约华科先锋、百洋大骋、五维康、百年康健等医疗器械智造行业顶尖企业;《青岛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发布,成立青岛市动力电池产业创新发展联盟;顺丰集团、青岛地铁、青岛慈航机场联手打造开通中国北方首个低空物流航线(青岛—北京),《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青岛首个海上光伏项目——总投资102亿元的中电建海上光伏项目正式获得国家批复,12月27日,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海上部分开工建设。前三季度,青岛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80万千瓦,占比达到52%;青岛牵头的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及青岛仪器仪表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聚力提质发展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等优势产业。青岛市智能家电集群集聚了2200余家上下游企业,52家国家级研发创新载体,产生了17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在全国678家化工园区中,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80位,青岛董家口化工产业园位列第87位;青岛啤酒年产100万千升高端特色啤酒生产基地开工,益海嘉里二期项目加快建设,投资30亿元的瑞幸咖啡创新生产中心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青岛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深度融入海洋强国战略,青岛向海图强步履铿锵。今年出台了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意见、行动方案和远景规划,勾画出经略海洋宏阔愿景。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改造提升现代渔业、港口航运、海洋文旅、海洋化工等优势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前三季度,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完成4026.5亿元,同比增长7.9%;今年以来,140个海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0亿元,新签约海洋项目153个,总投资951亿元。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扩大投资的“主平台”、促进消费的“主阵地”。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基础条件和产业优势,聚焦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要部署。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及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对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部署。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6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4667.8亿元,同比增长5.8%。
坚持以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时,要求“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
发展道路上的问题,只有用改革的办法才能解决。今年9月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岛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意见》,提出397项重要改革举措,全面部署我市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发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动员令。
持续推进国家重大战略。上合示范区深入开展扩能行动,加快推进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累计推出30项制度创新案例。青岛自贸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探索形成32项高质量创新成果,其中2项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4项获国家部委推广认可,26项获省政府和省级部门推广认可。
放大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编制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提出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优化企业家培育生态,全力打造企业家创新创业沃土”等3项案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标志性成果清单并在全国推广;推进民营领军标杆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45家企业入选山东民营200强;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着力解决优化营商环境面临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发力。研究制定新一轮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促就业等政策措施;实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从课程品质、教学研究、学生素养、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改革保障6个方面,规划了未来三年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实施医保职工门诊共济改革,报销限额比上年提高4倍,截至11月已结算2340.5万人次、共计24.8亿元。
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开放始终是青岛的鲜明标识和突出特质,已经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成为青岛的兴市之本、发展之机、活力之源。一年来,青岛始终靠开放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扩大开放,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扩大开放,全力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今年前11个月,全市实现货物进出口8306.5亿元、增长3.2%,其中出口增长10.8%。
功能区是对外开放的主阵地。青岛统筹推进各类功能区建设,聚焦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自贸区提升战略、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推动开放平台能级不断实现新跃升。上合示范区集聚贸易主体超2000家,今年前10个月,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1052亿元,占全市的13.9%;2024年已开行中欧班列超1000列。全市7家经开区、5家综保区贡献了全市73%的进出口、67%的实际利用外资。
外资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出台加大吸引外商投资24条措施,新设外资企业557家,其中高技术外资企业109家、增长7.9%;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到账外资比重较去年提高22.1个百分点;新加坡托克、法国威立雅等优质外资项目落地,累计吸引179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410个项目。
高标准举办国际经贸交流活动。组建国际招商专班,赴日韩、新加坡、欧洲、中东等地举办经贸交流活动9场,拜访企业和机构125家,达成68个合作项目,总投资25.6亿美元;成功举办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140家世界500强企业、311家行业领军企业参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今年以来,青岛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至11月,全市民生支出108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6%,青岛连续五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就业是民生之根本。青岛牢牢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先进制造业就业支撑行动,出台就业服务质量提升“32条”、社区就业重点任务“22条”等系列举措,深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今年前11个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61万人。
教育是百年大计。青岛今年推动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2所,推动续建完工42所,总共可增加学位约6.59万个;大力推广“强校+弱校”“普高+初中”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全市共组建235个教育集团,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85%。
卫生健康全民关注。青岛启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改造服务人口相对聚集的薄弱村卫生室769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二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项目主体封顶,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红岛院区启用;接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的医疗机构增至690家,完成互认128万项次,节约群众就医费用5885万元。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青岛年内完成433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3.26万户,稳步推进138个城中村改造;重庆高架路、辽阳路快速路完工,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剩余匝道、山东路—鞍山路立交、唐山路—黑龙江路地道等重要节点提前通车,胶州湾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建设有力推进;优化“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运营,年内新增泊位2.4万个。
一项项惠民生举措落地实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享受到更多民生保障,拥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坚持树牢实干实绩鲜明导向,昂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干部的精气神和工作状态,直接关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色成效。
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打头阵当先锋动员大会暨高质量发展“亮绩赛季”工作调度会,激励动员全市上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发进取、真抓实干,随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保护干部担当作为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的意见》,提出筑牢担当作为思想根基、以鲜明用人导向引领担当作为、广泛发现识别担当作为干部、大力选拔使用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等十条重点措施,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
今年以来,青岛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把高质量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党纪学习教育目标要求和工作安排,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以学纪知纪明纪促进遵纪守纪执纪,以实干实绩检验党纪学习教育成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青岛统筹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紧紧抓住居民小区这一城市治理基本单元和社区治理的前沿阵地,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共建社区幸福家园”行动,集中力量解决小区党组织体系不健全、业委会组建难、公共资源管理不规范等难题。围绕持续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深入推进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抓实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出台《加强新时代党员队伍体系化建设的意见》,一体推进发展党员精准化、党员教育系统化、党员管理精细化、作用发挥常态化、党务工作规范化。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深入推进专项整治,进一步优化“12345·青诉即办”诉求解决平台体系,提高为民办事能力。
时光步履匆匆,崭新的一年即将开启。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扩大国内需求、科技创新、创新型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城乡统筹、绿色转型、民生改善、安全发展上持续用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