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推行!青岛这一创新模式被写入了国家文件
有态度的思想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信任基础,基于国家的市场监管职能。
然而,原有的执法模式过于“重管理”,在效率和效果上如今不断受到挑战。如何在保持监管力度的同时,推进服务导向,成为一座城市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时,必须做好的答卷。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关于牢固树立监管为民理念 推行服务型执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在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推行服务型执法,这是新时代市场监管执法理念的一次重大革新,也是市场监管执法方式的一次重要改革。
11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率先推行“服务型执法”新模式的城市,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现场介绍了青岛经验做法,受到全国媒体的高度关注。
“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服务型执法“青岛模式”,不仅写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文件,还写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
从新理念提出,到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全面推行,再到“青岛模式”对外“输出”,上升为全国做法,“服务型执法”正成为青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块金字招牌。
01
理念转变
2022年青岛一家医疗美容医院因广告违规受到5000元的行政处罚。案件查办期间,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从一张“经营管理服务费”发票中,敏锐发现其不当承担了转供电费用。
按山东转供电电价政策,转供电单位除收取损耗率不超12%的损耗费用外,不得随电价加收其他任何费用。因对政策不解,美容医院对多交的供电费用毫不知情。
执法人员遂联系了转供电单位,帮美容医院向物业公司追回了多收取的9万余元转供电费用。当时正值疫情期间,一下子解决了企业职工工资发放的燃眉之急。
“以前看到执法人员来就知道有处罚了,平时也对他们敬而远之。现在倒盼着他们经常来看看,多给予指导和帮助。”这家美容医院总经理朱晨说。
经营业户这种心理的变化,折射的是市场监管执法思维的转变。
这个“又罚又帮”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为岛城市民所津津乐道,也一举颠覆了市场监管部门“冷冰冰的执法者”的固有印象。
经济发展要稳健,要获得持续繁荣,必须依靠市场主体的活力。
在以往的执法实践中,市场监管部门往往侧重于惩罚违规行为,而忽视了教育和服务的功能。机械执法、趋利执法、粗暴执法等做法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市场的活力。
“究其根源,是在执法理念上出现了偏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说。
2022年,青岛市场监管部门开始重新审视自身职能和定位,“我们不只是市场主体的监管部门,更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服务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林科表示。
基于对监管理念的新认知,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市市场监管局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服务型执法”,转变执法方式,将其上升为一项制度,在全市市场监管领域推行。
“服务型执法”本质是执法,核心是服务。说到底,就是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监管,实现监管、执法、服务有机融合的一种执法理念和模式,推动行政执法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优质的营商环境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高效监管、精准服务的保障下,打造无事不扰、轻微不罚、服务常在的市场环境。”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党总支书记郭大鹏介绍,这与服务型执法“科学精准有效执法、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的核心理念相契合。
“如何实现服务型执法?我们总结了三点:既要有严厉的手段,也要有包容的柔情,更要有服务的“硬核”措施。”
就是突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建立“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新模式,执法“无事不扰”和服务“无处不在”,以精准监管与服务提升执法质效,打造营商环境“活水”生态。
02
制度创新
“雨虹”是国内防水材料的驰名商标,但青岛市北区10家商户未经商标权利人许可,便擅自在自家门头店招上使用该商标。
2022年6月,远在北京的“雨虹”商标权利人委托律师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维权。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现场执法检查时,了解到侵权商户均经营投诉人的“雨虹”品牌防水材料,且都与投诉人的相关经销商具有合作关系,但对注册商标的使用存在法律认识误区,以为销售他们的产品就可以在自家门头店招上使用商标。
执法人员并没有对侵权商户简单地一罚了之,而是秉持审慎处罚“轻违法”的理念,通过耐心细致地沟通、释法明理,侵权商户主动进行整改,市场监管部门最终以不予立案方式成功处置了这十起涉嫌侵犯“雨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事件。
在执法人员牵线搭桥下,有的商户还和投诉人签订了商标使用许可协议。
有商户表示,相比一罚了之,这种以教育和服务为主的监管方式更能够帮助他们从根本上重视、解决问题,还让人心服口服。
轻微免罚体现了执法的温度,也是服务型执法理念落地的最生动实践。
市场监管部门将自我定位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医生”,将职能优势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经络”,从看病问诊、到手术治疗、再到术后康复。正与市场监管事前服务、事中执法、事后回访的职能异曲同工。
事中执法以“去除病灶”为着力点,让服务贯穿执法中。近年来,市场监管不断完善包容审慎机制,免罚清单从1.0版升级至3.0版,并于近日出台“新增免罚事项清单”,不予处罚事项累计达122项,共为企业免除罚款2.26亿元。
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并不代表企业的任何违法都可以被容错,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也会重拳出击、绝不姑息。
事后建立回访制度,坚持做好执法“后半篇文章”,帮扶企业健康发展。包括前文所提到的美容院,市场监管部门已为3500余家经营主体追回不合法、不合理收费1200余万元。
03
模式输出
2022年在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率先探索实施“服务型执法”;到2023年一体化统筹全面推行,再到2024年向着纵深推进……
在青岛,“服务型执法”新理念开辟新路径、打开新空间,一个良性的监管与被监管、服务与被服务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要想使服务型执法理念发挥最大功效,更为长远地服务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就需要将理念逐步落实为制度,把抽象的理念具象化为操作性强的规则。
青岛提出“服务型执法”,并没有停留在理念上,而是通过构建体系、健全制度、建立标准、搭建平台、赋能发展,形成相对系统的体系、规范的制度和标准——青岛制定了全国首个服务型执法地方性标准,还获批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
2023年2月,青岛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宣传培训基地揭牌,服务型执法“青岛模式”持续输出,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来青学习调研经验和做法,至今已接待全国各地百余批次调研参观人员。
2023年以来,通辽市、随州市、昆明市、成都市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借鉴青岛经验做法陆续出台文件,探索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服务型执法模式。
就在今年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来青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将结合青岛经验,研究制定“服务型执法”指导意见,力争在全国推广实施。
9个月后,结合青岛经验的《指导意见》出台落地,“服务型执法”在全国推行。这不仅仅是对政府监管体制的优化,更将成为推动中国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在两年来的不断探索和深入实践中,青岛敢想敢试敢做,通过构建体系、健全制度、建立标准、搭建平台、赋能发展,将“服务型执法”从理念落地为实在成效,护航和服务全市210多万户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和壮大,赋能高质量发展。
记者|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