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上科技“透视眼” 看清“地下生命线”!青岛搭建“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平台”
装上科技“透视眼”,看清“地下生命线”
青岛搭建起“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平台”,绘制“地下管线一张图”,摸清地下“家底”的同时,守护群众“脚下安全”
每座城市都有一个隐蔽的“地下世界”,其间交织分布着供水、供热、供气、通信等各种管线,它们被喻为“地下生命线”,源源不断地将水、热、气等送到千家万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之对应,地下管线也越铺越广、越织越密。然而,地下管线往往隐藏着“看不见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城市安全隐患。
让“看不见”的地下管线变得“清晰可知”,成为一项必要且紧迫的任务。
对此,各大城市纷纷开展普查工作,摸清地下“家底”,青岛也不例外。记者采访获悉,在前期开展大量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青岛搭建起“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平台”,围绕地下管线数据采集、生产、建库、系统建设等,形成地下管线数据库,实现地下管线数字化“一张图”,守护群众“脚下安全”。
不仅如此,结合老旧管线改造,青岛还积极开展地下管线“体检”,运用管道检测机器人、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黑科技”,为城市地下管线“把脉诊病”,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数字测绘摸清“家底”,绘制“地下管线一张图”
“蓝色的是自来水,绿色的是通信,褐色的是污水。”在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测绘所数据信息室的电脑上,点击香港中路的地下管线3D全景分布图,通过各种五颜六色的线条模型,记者能清晰且直观地看到地下各类管线的空间分布情况。
工作人员任意点击一条管线,其埋深、管径、材料等数据信息一目了然,甚至每一处井盖、雨箅子的位置也清晰可见。“目前,地下管线数据库已基本覆盖青岛全市,市内三个区的覆盖率较高。”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测绘所所长助理李志刚告诉记者,目前青岛城市道路以及部分新建小区地下管线的“数字化”程度较为完善,结合动态更新,正在补充完善老旧小区的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之所以有地下管线数字化“一张图”,是基于此前大量摸排工作的开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青岛市就组织了一次地下管线普查工作,获取了第一套宝贵的地下管线数字化成果资料,为日常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应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支撑。
为统一全市技术标准,彻底摸清地下管线“家底”,2012年5月,青岛启动了市区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于2013年底正式启动,又一次拉开了管线普查序幕。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完成了市区约192平方公里普查范围内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综合管(廊)沟八大类19种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并同步建立了地下管线数据库和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地下管线信息浏览查询系统、地下管线三维展示系统。
2016年,《青岛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通过建立施工区域地下管线查询制度、确认会商制度以及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测量制度、档案预验收制度、档案移交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一方面加强对既有地下管线的保护,另一方面确保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的及时报送和动态更新,及时摸清“地下血管”脉络。
基于空间坐标的“地下管线一张图”有效解决了以往看不到、查不清,以及同一区域不同项目重复探测等问题,可查询地下管线数据,为城市安全运行隐患排查、应急抢险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如今,虽然可以看到所处的地下管线空间位置,但只有静态数据还不够。“目前我们正在借助智能传感和物联网等技术,力争做到通过平台,不仅能展示和管理地下管线在内的地下空间的位置、形态等静态信息,还能掌握其运行的动态信息,只有动静结合,才能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撑。”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张志华介绍。
机器人下井做“肠镜”,为地下管道“体检”
“扛”着摄像头沿管道口往深处爬行,短短半小时就完成近百米的排水管道检测任务——近日,在市北区平安路,记者在探访中看到,工作人员操控着一台管道检测机器人,顺利完成了地下排水管道“体检”工作。
机器人的外形就像一套医用的胃肠道检查设备,一头连着高清摄像头和探照灯,另一头通过电源线连着控制器。打开窨井盖,将机器人放进窨井,通过管道内窥摄像系统,工作人员在地面远程遥控拍照录像,实时传输高清图像到后台。
“管道检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员进入管道内部,开展电视成像精细化检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老旧管道的各类缺陷,还能用于雨污混接排查等。雨污水管道内再微小的问题,也逃不过机器人的‘眼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测绘所管线室主任工程师吴延峰说。
事实上,利用“黑科技”不仅能为地下管线做“肠镜”,还能做“B超”。工作人员手持管线探测仪,在马路上来回走动,手中的仪器不断发出“滴滴”的响声。通过电磁感应,工作人员可轻松得到地下金属管道的走向、长度、方位等具体信息。
作为城镇的“静脉血管”,地下雨污水管网关系着群众日常生活能否正常运转。“过去,管道检测机器人无法进入的密闭空间,靠人工佩戴防毒面具进入操作,既危险又费时费力。”吴延峰介绍,防撞无人机代替人工让排查变得更加安全高效,它可以飞入暗渠中,实现360度全场景数据扫描,开展三维激光测量定位,把地下管道与地上地物地貌的相对位置关系很好地展现出来。
“目前,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正以地下管线信息化技术成果为基础,以地下空间数智化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实景三维、BIM、CIM等先进技术,研发新一代地下空间智慧化平台,铸造地下空间安全之盾。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势必将为品质之城提供扎实的技术服务保障。”张志华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