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这个跨国合作项目今天从青岛出发
来自哥伦比亚、澳大利亚、墨西哥、尼日利亚、新加坡、孟加拉国等国家的8名外籍科学家,今天从青岛出发,搭乘“深海一号”科考船,与中国12家单位的科研人员一起,进行为期45天的海上科考任务。
这次科考任务,创造了两个中国首次——
中国首个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首次搭载外籍科学家下潜作业;
由联合国批准的、中国唯一一个聚焦深海的大科学计划,开展的首次大洋国际共享航次。
深海一号缓缓驶出国家深海基地。韩星 摄
从“蹭”别人的船和深潜器,到别人来搭载我们自己的船和深潜器,这无疑是中国海洋科研装备的一条从追赶、并跑到个别领域领跑的漫长之路。
首个大洋国际共享航次的实施,是中国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2021年开展的?“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简称“海洋十年计划”)的一次完美融合。
今天的青岛,见证了中国国际海洋交流合作的又一个里程碑。
01
从“蹭”别人到“被蹭”
中国海洋科研领域的许多大事件,都发生在8月。
2005年的8月,通过国际合作,首次中美联合深潜科学考察启动。当时,中国专家跟着美国的科考船,考察了美国“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的操作与维护、潜水器的布放与回收。
从那之后,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更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研制(即我国第一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在研制“蛟龙”号之前,美国、法国、俄国、日本都已拥有各自的载人潜水器,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缺席了近50年。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蛟龙”号正式立项后,全国百余家单位通力合作,最终于2009年完成总装,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中国首个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2009年8月——又是一个8月,“蛟龙”号首潜38米,迈出了中国载人深潜第一步;
此后,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五个国家深海基地在青岛建设,并于 2015年启用,“蛟龙”号正式安家青岛。
继“蛟龙”号之后,“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相继研制成功并投用,进一步推动着我国载人深潜事业跨越升级。
距离2005年过去了19年。今天,又是一个盛夏的8月,“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搭载着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从青岛出发,去探寻深海的奥秘。
从“蹭”别人的船和深潜器,到别人来搭载我们自己的船和深潜器,这无疑是一条从追赶、并跑到个别领域领跑的漫长之路。
而中国海洋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式,随着我们自身科研能力和科研设备的提升,慢慢发生着改变。
02
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
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青岛正式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而此次我国首个大洋国际共享航次在青岛出发,正是深化海洋国际交流合作、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又一具体实践。
深化海洋国际交流合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深海大洋的属性“深且大”。无论是海洋开发抑或是解决海洋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甚至就是更好的认识海洋,也不是单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所有工作。
国际合作,是加快认知海洋、开发海洋最有效的途径。
这次科学家们的目的地,是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链。这里是全球最古老的海山群,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生物多样性高、生态系统独特,也是典型的脆弱深海生态系统,被视为未来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
科学家们将利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装备,调查海山深海生物类群,掌握深海典型海山生境所在区域的位置、环境特征和生物群落组成,进一步提升调查海区的深海生物多样性和深海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
少先队员向出发的科考队员们送上鲜花。韩星 摄
据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科考航次,是“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的研究内容。
这一计划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牵头,组织全球6大洲、39个国家、64个机构的专家共同发起。该计划是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批准的第四批“行动方案”中,唯一的大科学计划,也是我国迄今获批的唯一聚焦深海的大科学计划。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负责具体实施这一航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通过这个国际航次,与全球科学家同行一起,不断拓展人类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发现新现象,探知新原理,形成新思想,获得新知识。
03
国际海洋交流面更大
青岛,一直是中国海洋国际合作交流不断取得突破的见证者。
从2021年联合国发起的最重要的海洋倡议海洋十年计划来说,青岛始终深度参与。
2022年,“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成功获批,这也是目前为止,亚洲唯一获批的协作中心。
2023年,“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地青岛。这是全国唯一由自然资源部批准,聚焦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计划,部省市三方共建的合作中心。
同时,作为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唯一的亚洲城市,青岛将于2025年1月举办“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国际大会,这将是该平台正式启动后的第一次全球大会。
除了参与联合国的重大项目。多年来,青岛在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搭建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
由中国海洋大学举办的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学术论坛,已连续举行两届,日渐成为品牌鲜明的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学术论坛与对外交流活动;
已经举办七届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今年将升级为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成为山东省唯一省部共建的海洋国际论坛。
青岛还将于2029年举办第四届世界海洋观测大会,这将是海洋观测领域世界顶级盛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青岛及中国将在世界海洋观测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国际交流合作,诸多成果正在青岛不断产出。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中心,聚焦海洋监测装备,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开展海洋监测装备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引领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研发。
自2021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建成4个国际合作中心,开展国际合作项目26项,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0余项,研制的海洋资料浮标、传感器等系列海洋监测装备已出口至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记者|李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