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个园区、3家企业分别入选减污降碳首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名单
2个园区、3家企业分别入选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首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名单
青岛探索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的创新工作机制,更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青岛正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
在团岛污水处理厂,几座污水处理生物池内的水泛黄且像开水一样翻滚着,啤酒废液和污水一同混合在生物池中。这是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首创的“啤酒高浓废水与市政污水协同处理减污降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项目的关键一环。据了解,啤酒生产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可生化性极好,且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可以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碳源的绝佳补充,但由于需要执行污水间接排放标准,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经过预处理后再排入污水管网,属于一种典型的“放错位置的资源”。面对这一难题,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水务集团组成联合项目组,合力研发耐高温防沉淀提取技术、反硝化碳源精准投加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实现了啤酒热凝固物的资源化利用,让啤酒生产废水“变废为宝”,转变为市政污水处理厂生物碳源的同时,还大幅减少了啤酒生产企业的污泥产量。作为全国范围内的首次探索实践,该项目重塑了酿酒行业的污染物处理方式和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打造了以废治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循环经济新模式,并在全国广泛推广。
2023年12月,青岛高新区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图为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
位于城阳区的顺安热电厂承担着城阳区95%的居民及180家企事业单位的供热任务。烟囱不再吐出白烟,厂区变得一尘不染、绿意盎然,鲜花在阳光下竞相绽放,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顺安热电厂区内,一幅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但几年前,这里曾是典型的传统燃煤热电厂景象:高耸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空气中弥漫着尘埃和煤炭的气味。今年该厂启动了全国首例燃煤电厂余热利用与超净排放协同技术示范工程。通过引入清华大学烟气消白余热深度回收新技术,成功将烟温降至15摄氏度,有效回收烟气冷凝热并用于冬季居民供暖。此外,顺安热电还创新性实施了余热利用与废水净化协同项目,实现了废水和结晶盐的回收利用,每小时处理水量达10吨,产出净水量达8吨。这项示范工程不仅大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还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展现了现代工业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的美好前景,更让企业收获了“真金白银”的绿色效益。“2019年到2022年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完成碳排放履约任务后,碳排放指标累计盈余46899吨,在全国碳排放交易平台挂牌交易,盈利471.26万元。”顺安热电厂环保负责人张均龙介绍。
像啤酒生产废水“变废为宝”和燃煤电厂的“绿色革命”一样,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正成为推动青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动能。《青岛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开展城市、产业园区、企业三个层面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探索协同路径,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标杆、样板。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有2个园区、3家企业分别入选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首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名单。其中,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分别入选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试点,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青岛顺安热电有限公司入选省级企业试点。目前,试点园区和企业正在围绕试点目标抓紧推进各项试点工作任务,力争形成可复制的试点经验。
“下一步,我市将深化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中的重点任务,以扎实推进城市、园区、企业等多层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政策协同、部门协同、措施协同,创新打法、探索路径、形成样板,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山东贡献青岛经验、青岛力量。”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处长刘赞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张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