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二论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作支撑。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八个聚焦聚力”的重要要求,其中第一个就是“聚焦聚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求实效”,强调“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事关现代化强省建设,事关山东、青岛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要求山东“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求实效”。作为经济大市,青岛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智能家电、轨道交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可以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青岛基础扎实、优势显著,有责任、有条件“挑起大梁”。我们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青岛产业科研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要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创新引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青岛科研资源汇集,拥有崂山实验室等多个“国字号”创新平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900多家,连续三年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十强,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具有良好基础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青岛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坚持“立足我所有、用好我所能、突出我所长、补齐我所短”,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统筹用好高校、企业、研究院等科创资源,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
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当下,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国各大城市都在加快行动,紧跟产业技术演进趋势,优化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塑造城市新的竞争优势。青岛制造业基础较好,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竞争力较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领域正加快完善。我们要立足这些比较优势,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挥好“链长制”和“链主”企业作用,改造升级智能家电、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培育行动,持续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
要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协同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我们要认真落实“双碳”战略,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努力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和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海洋和海岸带等管控要求,持续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厚植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的绿色底色。
向“新”图强,聚“链”成势。新征程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青岛产业发展将不断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动能将更加丰盈和充沛!(青岛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