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等高校强基计划,科目特长生的好出路?
6月22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各校公布了首届强基生转段(转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数据后,2024年“强基计划”的报考热度高涨,总报名人次突破92万,比去年增加4万多。多所高校在招生规模和招生专业上都进行了扩容。此外,在“强基计划”最关键的入围环节,新增了“数学单科赛道”——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提出,考生高考数学成绩达到一定分数即可申请破格入围。
(山东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新增“数学单科赛道”。)
“强基计划”,是针对某些科目有特长的学生准备的“录取套餐”。四年前,教育部宣布取消自主招生,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由此启动。依据教育部的要求,“强基计划”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笔者查阅山东大学官网,在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优异的考生。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考生。
山东在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规定:对于已确认的第一类考生,其高考成绩须达到所在省份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一本线”,合并本科批次省份参照部分特殊类型招生最低录取控制线执行,下同)上50分,对于高考成绩满分不是750分的省份,按比例折算。山东大学依据“高考成绩优先、遵循考生志愿”的原则,按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人选及其唯一入围专业(如有末位同分考生,均可入围);高考数学成绩为148分及以上的考生可满足其第一专业志愿入围。对于已确认的第二类考生,其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一本线,由学校审核通过后即可入围,且不占第一类考生的入围名额。
依据山东大学上述规定,像在数学上有特长的学生,高考数学达到148分及以上可满足第一志愿入围,就可以走校考和录取程序。但对于“强基计划”,有关专家也表示,“强基计划”目前仍处在早期探索阶段,应让学校进行多元选拔方式的不同尝试,逐渐总结摸索出很好的经验。
以历史发展视角来看,对于科目特长生怎么录取,一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关于科目特长生录取,很多人引用解放前钱伟长、钱钟书、吴晗、闻一多考清华的故事,来说明曾有过“破格”录取一事。但2019年9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张铭雨在《光明日报》发表《民国时期清华学人“破格”录取的历史考察——兼论史实考证与历史虚无主义批驳》一文,这篇文章目前被收录在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上,此文指出:这些学术大师在被清华录取的时候并未“破格”,相反,他们的录取过程完全符合清华大学的招生规范。所谓“破格”的印象,大部分是由于人们对当时高等教育的情况了解不够,将当下的教育制度投射到历史时代而导致的。
这篇文章明确一件事,无论是钱钟书、吴晗,还是钱伟长、闻一多,都是靠总分,而不是靠某一单科成绩突出而被录取。以钱伟长考清华为例,文章说:根据钱伟长自己的回忆,他的“数理化和英文基础很差,在苏州高中补了不少,但究竟不如按部就班那样学得透彻明白。在考大学中只有文史尚过得去,数理化英文很没有把握”,而在投考大学的过程中,他“以文史等学科补足了理科的不足,幸得进入大学,闯过了第一关”(钱伟长:《八十自述》)。钱伟长回忆,“我是1931年考进清华大学的,在入学考试中,由于历史和国文考了个满分,虽然数学、物理成绩很差,还是因名列前茅而被录取。”(钱伟长:《论教育》)钱伟长在回忆中并未提及自己是被清华“破格”录取。
以文史见长考取清华大学的钱伟长,后来因为祖国的需要弃文从理,改学物理,成为一代力学大师级人物。值得关注的是他对人才培养的见识,他认为:大学应该培养两种人才,一种是通才,一种是专才,两种人才的就业渠道和应用范围不同。钱伟长强调通识教育,提倡理工合一、文理渗透,认为理工科院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知识结构完备的人,理工科学生应该学习中文、历史、经济、管理等,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成为专业技术和人文素养两者兼备的人才。鉴于此种认识,上海大学当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一年三学期考试制度,让学生在短时间尽量学习多科知识。
钱伟长辩证看待通才和专才关系的观点,对今天我们讨论科目特长生,依然很有启发。身为物理学家的钱伟长,晚年仍然自学历史。1996年他说:“前几天我还在学夏朝商朝的历史。”2000年12月,钱伟长发表了《鲜卑族的由来与现在的分布》,其中谈到鲜卑族的发源与发展,以及进入中原,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建立北魏的过程。
理解专才和通才的辩证关系,另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的“科学和艺术关系”的故事。1991年10月,在“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授奖仪式上,钱学森说:“我要感谢妻子蒋英同志,因为她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正是她给我介绍的音乐艺术以及这些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闻思维方法和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才更宽一点、活一点。”这说明,“专”和“通”相互依存。
与此同时,专才的重要性也无可置疑。今天科技巨头空前重视数学,正如任正非所言“真正的突破在数学”。著名教育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王金战近日表示:这个时代培养专才比全才更重要!社会发展更需要专才,他打了一个比喻,挖一个坑,一个直径10米,深一米;一个直径一米,深10米,哪一个获得的更多,当然是后者。
专才和通才的关系复杂而难以分离,而专长对科学研究又意义非凡。正因为如此,在高考中,对单项特别突出而综合分数不够理想的学生怎么录取,一直是录取的难点。近些年,“强基计划”被视为高考通道之外的另一种多元人才选拔方式,经过四年多探索,试点高校已达到39所。与自主招生不同,“强基计划”站位更高,旨在选拔对基础学科真正有兴趣、有潜力的拔尖人才,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破解“卡脖子”难题。
山东大学等高校强基计划,是不是科目特长生的好出路?山东大学等高校的强基计划新增“数学单科赛道”,突出了对数学特长生的重视,说明教育界正在“全和专”之间寻找平衡点。山东大学“高考数学达到148分及以上可满足第一志愿入围”,是对于已确认的第一类考生之内,即“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优异”的基础上;第二类则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考生。”科目特长生如果符合以上两项规定,倒不失为获得继续深造的好机会。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