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科创策源,青岛蓝谷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2024-06-16 06:29    青岛日报

青岛蓝谷汇聚“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50余家,引进培育各类创新平台112个;布局打造四大千亩产业园,加快推进总投资650.43亿元的71个重点产业项目——

科创策源,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勇闯近万米海底的“蛟龙”号、探索大洋奥秘的海洋科考船、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日前,青岛蓝谷科技嘉年华活动在蓝谷人才公园举行,20件代表国家实力的大国重器以精致模型的形式震撼登场。这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蓝谷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底气”所在。

当前,青岛蓝谷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已驶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创新方面,集聚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山东大学等“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50余家,引进培育各类创新平台112个,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达400余人;产业方面,确定了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3个新兴产业,海洋文旅、涉海总部经济2个特色产业的“3+2”产业体系,搭建四大千亩产业园作为产业项目落地的载体,加快推进总投资650.43亿元的71个重点产业项目。

锚定海洋科学城这一目标定位,青岛蓝谷正加速驶向“深蓝”。

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科技策源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蓝色代表海洋,硅谷代表高科技,青岛蓝谷诞生之初就自带光环。青岛蓝谷坚持在海洋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持续放大高端创新平台集聚优势,一系列科技成果呈“井喷”之势。

日前,位于青岛蓝谷的国家深海基地码头,“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缓缓靠泊母港,我国首个大西洋载人深潜科考航次取得圆满成功。“蛟龙”号是中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本航次“蛟龙”号共开展载人深潜作业46次,创造了单航次下潜次数最多和3次“九天九潜”的新纪录,验证了“蛟龙”号在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的精准作业能力以及团队的专业保障能力。

“深海极端环境光学探测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荣获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由位于青岛蓝谷的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该项目自主研制的系列光学水下探测传感设备,实现深海极端环境固、液、气和地形地貌的探测与监测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可广泛应用于我国深海极端环境矿产资源探测与评价、海上油气平台水下作业、海底管道巡检等多个领域。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案例》入选全国76个2023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名单。“国信1号”实现了养殖工船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可年产名贵经济鱼类约3700吨,年均营业收入约4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群式发展,推动智慧海洋建设。

海船智能航行关键技术研究与“智飞”轮示范应用项目获评2023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截至2023年12月,“智飞”轮完成了500余航次、3万余海里智能航行实践,生成智能航行决策超150万个,其实船测试数据量庞大且珍贵,为后续智能航行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青岛蓝谷将继续把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瞄准“国字号”“中字头”平台、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型企业,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全面提升。

其中,在重大科创平台建设上,推动国家海洋计量中心、海洋一所科考船岸基平台等重大平台启动开工,崂山实验室浅海实验平台、海上综合试验场(一期)、中国船舶集团第725研究所二期、超算与海洋数据应用公共服务中心等加快建设,青啤科技研发中心、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建设项目北部码头等竣工交付。在人才引育上,聚焦“3+2”产业体系,按照“落地一个链主企业+一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带动一批上下游产业+培育一批产业人才”的招才引智模式,加快产业人才集聚。

聚焦海洋经济,提升产业引领力

当前,蓝谷正处在产业发展“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的酝酿期,加快提升蓝谷产业发展质量已成为广泛共识。为此,青岛蓝谷布局了海洋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能源4个千亩产业园,作为产业项目落地的载体,以高质量项目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全面提升。

日前,青岛蓝谷数字装备生产基地项目首栋单体封顶。作为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四大板块之一,数字装备生产基地从今年1月开工建设到首栋单体封顶,只用了短短110天。项目以数字装备制造产业等为方向,持续引入数字装备制造相关上下游企业,构建集创新研发、生产制造、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助力蓝谷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蓝谷美谷生物项目现场,一栋栋办公楼和在建厂房拔地而起,未来这里将成为海洋生物产业的新高地。作为海洋生物产业园的链主企业,美谷生物项目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凌沛学领衔,聚焦海洋生物美妆产品这一细分领域,建设集新品研发、智能制造和品牌孵化于一体的规模化生产制造项目。

全国唯一水下考古博物馆落户青岛蓝谷。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集聚全国海洋考古资源,全国大量的珍稀出水文物将在馆内永久展出。与此同时,依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将设置国家考古研究中心展区、水下考古修复展区、水下考古巡展展区、青岛海洋考古展区四大展区。

“今年以来,青岛蓝谷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包抓责任制和清单管理制,加快推进总投资650.43亿元的71个重点产业项目。包括推动国信中船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2.0版项目、国际竹藤组织青岛科技基地项目等加快建设,推动多功能岛礁补给船示范应用、中电建青岛蓝谷研究院、乐化集团总部基地等项目年内启动开工。”青岛蓝谷经济发展和投资促进部部长程谋松表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青岛蓝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2%。

加码招商引资,提升项目支撑力

如何打好海洋科研这张“王牌”,促进海洋产业全面发展?青岛蓝谷将突破口放在招商引资上。

在2024年青岛蓝谷招商引资工作大会上,总投资213亿元的1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涵盖高端制造、新能源、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不仅如此,会上还聘任山东大学(青岛)、北京邮电大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国实集团青岛美尔高科等13家院所、单位、部门相关负责人,担任蓝谷招商大使。

“下一步,青岛蓝谷将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主责主线、重中之重。聘请驻区各大院所、企业代表为招商大使,就是要扩大招商引资的‘朋友圈’,提升项目招引的‘精准性’,让社会各界朋友成为蓝谷发展有力的参与者、合伙人,齐心协力奏响‘大抓招商、共促发展’的强音。”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即墨区委副书记杜乐江表示。

今年2月,海尔集团旗下的纳晖新能源签约落户青岛蓝谷。双方欲共建新能源产业互联网生态园,聚焦“场景定制”应用,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多种前沿技术,通过软硬件智能化集成为用户提供集发电、储电、管电于一体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未来,生态园还将争创新能源数智创新和新能源技术研发两所国家级实验室,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我们将以产业链思维谋划招商,动态完善更新‘3+2’产业体系招商图谱,瞄准海洋产业链前沿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和价值链高端环节,聚焦关键产业链和关键环节的上下游企业,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激发更多新质生产力。”青岛蓝谷科技创新和投资促进部部长刘玉龙说。

在海洋高端装备领域,青岛蓝谷将依托森科特、智慧航运等项目,加快形成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在海洋信息领域,依托超算资源、国实集团、景悦科技等加速大数据、云计算等关联项目集聚,打造海洋特色超算聚集地;在海洋生物领域,依托崂山实验室、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青啤科技研发中心、青岛美谷、蓝澎实验室等平台,以国际蓝色生物谷为核心载体,加快打造海洋生物产业集群。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展望未来,青岛蓝谷将锚定海洋科学城的目标定位,聚焦项目招引落地、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蓝谷新城建设、改革创新驱动、营商环境优化,以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在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上打头阵、当先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蓝谷新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院士校长面对面答疑,康复大学首个开放日透露更多“关键信息”

2024-06-16    青报观象山

持续营造“年轻人友好”的音乐文化氛围!演唱会之城:青岛值得“奔赴”

2024-06-16    青岛日报

青岛今天晴间多云,市区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20℃

2024-06-16    青岛气象

警惕!青岛市教育局重要提醒→

2024-06-16    QTV青岛全接触

青岛交警最新提醒:请路过周边的市民提前规划行车路线

2024-06-16    青岛晚报

新开放停车泊位千余个 青岛崂山区加速解决停车难问题

2024-06-16    崂山融媒

山东夏季高考共有404.2万份试卷,6月20日完成评阅

2024-06-16    青岛日报

明年建成使用!孙家下庄安置区配套幼儿园顺利开工

2024-06-16    崂山融媒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