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提“产业生态”,一窥山东营商环境新境界
6月14日,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在济南召开,会议两次提到“产业生态”。大会指出,在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上持续用力,加大创新平台支撑,力促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大会还指出,全国各地都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其中之一是更加注重从简单的要素保障转向综合的产业生态服务。
“生态”一词,意思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产业生态”,则专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状态。
优秀的企业家无不重视企业内部的“产业生态”建设。海尔和海信两家山东著名企业,都是注重生态建设的典范。为避免科层制模式下企业领导人交接班常见的兴衰更替,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在2021年11月辞任董事局主席之前,就通过16年人单合一模式的探索,把科层制企业成功转型为自组织、自驱动、自进化的生态型企业,他交给未来的是一个人人创客、生生不息的生态。2022年3月,周厚健辞去海信集团董事长职务,退休前他一直思考的是“留下一个怎样的海信”,周厚健将“终身制”股权改为“非终身制”的岗位激励,自己退休时也不例外,失去了“终身制”的股权,为的是让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
对一地发展来说,“产业生态”又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要素的总和。企业内部的“产业生态”建设,着眼的是企业内部的生生不息;优化营商环境,则是着眼于就解决政府和企业、社会和企业等关系问题。企业就像一粒种子,总是生长于一定的环境,它能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离不开扎根的土壤,也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从“土壤、阳光、空气和水”等外部要素着眼,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近年来,山东持续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开展“无证明之省”建设,营商环境整体取得新成效、展现出新气象。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连续发布4个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山东连续三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十个省份。但营商环境不断跃升,不代表各种“隐形门”“玻璃门”“旋转门”能一下完全消除,融资难、融资贵、互联互保影响优质企业发展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正因为如此,在本次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拿出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承认与先进地区相比,山东营商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体现出全方位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的决心。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正是山东营商环境“更上一层楼”的必然选择。
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注重事物发展的横向联系,强调发展环境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这是发展环境塑造的“最优解”。会议强调,在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上持续用力,着力打造“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这12字很有现实意义。举例来说,在招商引资中,企业落地有时会涉及到拆迁事宜,拆迁就牵扯到居民利益问题,“民事无忧”企业才能顺利落地,“企事有解”才算工作完成,民和企都满意才能显示出“政事高效”,三者环环相扣,必须全面统筹考虑,系统性解决。
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注重事物发展的纵向联系,兼顾环境发展的稳定性和成长性,这是用发展的眼光优化发展环境。本次会议用了8个“持续用力”:政务环境上持续用力、市场环境上持续用力、要素环境上持续用力、创新环境上持续用力、法治环境上持续用力、开放环境上持续用力、政策环境上持续用力、人文环境上持续用力。
何谓“持续用力”?持续,是在过去优化环境的基础上继续优化,这既认识到营商环境具有承接性即稳定性的一面,同时又认识到营商环境有不断纳新即成长性的一面。好的需要继续坚持,不好的需要不断扬弃;同时,好了,也还可以更好,这是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营商环境塑造,也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像创新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这些软环境建设,因时因势提升的空间不少,细化的空间也有不少。
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是既重视客观要素,又重视主观努力,以主观创造创新,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发展难题。在本次大会上,继续提出“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也很具有现实意义。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纵然千头万绪,但常常集中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常常集中在一件事上,这一件事或体现为土地要素不能保障,或体现为资金流紧张,在关键时间点,集中攻克作为难点的“一件事”,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就像一个森林系统,生态好了,稳定性增强,生物的多样性、不同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都会增多增强,同时森林系统始终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不断吐故纳新。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使企业有自生能力,还有反哺社会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这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必需境界。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