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连续6年选派骨干医生下沉偏远、薄弱卫生院 给其带来了什么
青岛连续6年选派骨干医生下沉偏远、薄弱卫生院,从转变落后观念、打造特色专科、建立绿色转诊通道等方面持续发力,助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挂职“业务院长”给卫生院带来了什么
“徐大爷,做了几次小针刀,您的腰腿疼刚见好,但药还得坚持吃,特别是要好好保养,最近就别下地干活了。”近日,在西海岸新区大场中心卫生院,已经卸任4年的“业务院长”袁丁仍然放心不下当地的老患者,每到周末就前来看诊。
2018年,山东省参照“第一书记”的做法,在全国首创向偏远、薄弱卫生院选派挂职“业务院长”。青岛积极先行先试,每年从委属医院选派5名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挂职“业务院长”。6年来,30名“业务院长”从转变落后观念、打造特色专科、建立绿色转诊通道等方面持续发力,成为撬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支点”。
转变落后观念 让基层医生“敢看病”
2018年,5名挂职“业务院长”在基层卫生院走马上任,这在青岛帮扶偏远、薄弱基层医疗机构历史上尚属首次。与长期以来医疗专家短期、定点下基层帮扶的传统有所不同,这批来自三级医院的骨干医生长期担任基层医疗机构分管业务的副院长,工作着眼点在于借助手中相对稳定的“管理权”来发现并改变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的薄弱项,以学科发展为引领,推动基层医疗整体面貌的改变。
袁丁(左一)指导基层医生完成治疗。
很多“业务院长”的调研报告中都着重强调,基层医疗的薄弱项不只在硬件,更在观念。“患者不信任,医生不自信”就来自青岛市市立医院急救科首批派出的“业务院长”袁丁上任3个月后的“诊断”。大场中心卫生院位于西海岸新区西部,紧邻日照五莲县,包括袁丁在内的87名医务工作者担负着87个村5.2万人的基本医疗服务和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袁丁初到卫生院时发现,这里很多病床常年空着,看门诊的医生不问病史、不开检查、不写病历,开药全靠患者从上级医院拿回来的处方单。
其他区市的基层医疗机构同样存在这种问题。2022年,青岛市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的医学博士王宁开始在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职“业务院长”,经过调研,王宁发现,附近胶州市中心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两家三级医院对患者“虹吸效应”明显,患者对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生不信任,一般都是“持方看病”,而基层医生也默认了这种现状,将“照方开药”当成主营业务。
转变观念是挂职“业务院长”改变基层医疗服务现状最难的一步,也是势在必行的一步。因此,“让医生敢看病”成为他们开出的第一张管理“处方”。他们选择从自己擅长的医疗领域着手,做给基层医生看,带着基层医生干,用实际行动重塑患者的信心和基层医生的自信。
袁丁发挥专业特长,从急危重症快速识别与抢救着手,在大场中心卫生院开展集中培训。“我希望全卫生院的医生通过培训能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险,当危重症患者上门时,基层医生也要敢救人、会救人。”袁丁表示。
转机发生在袁丁挂职的第4个月,一名3岁男孩被花生米堵塞气道,送来卫生院时已经缺氧休克了。值班医生没遇到过这样的“大场面”,用海姆立克法救人时双腿不住发抖。当时,海姆立克法无效,必须气管插管,可整个卫生院都找不到一根合适的儿童导管。危急关头,袁丁带领团队创造性地用呼吸球囊将堵塞气管的花生米“吹”进一侧肺叶,让患儿暂时恢复了呼吸,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半年之后,袁丁再次带领团队用18次电除颤成功挽救了因电击伤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命。两次成功的抢救让大场中心卫生院“名声大振”,越来越多的患者前来就医,卫生院医生也能“挺直腰板”看病了。
赋能特色学科 让基层医生“看好病”
“敢看病”是第一步,“看好病”才能真正破局。挂职“业务院长”带来了市区三级医院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也带来了宝贵的线上线下培训资源,成为基层医生精进业务水平的重要助力。
近年来,青岛着力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在推动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的同时,推动人才提能扩量,通过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计划和乡村医生轮训,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储备了一批年轻人才,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临床医疗专业本科生。然而,部分偏远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断层明显,尤其缺乏中生代骨干医生,年轻医生入职后业务难以精进。还有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重公共卫生服务、轻临床医疗,难以长期留住人才。
“患者是否愿意选择在基层首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医院’有没有‘好医生’,缺少‘一技之长’的基层医生难以在患者中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感染性疾病科的王妍表示。王妍2022年开始在西海岸新区大村中心卫生院挂职“业务院长”,她将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治疗技术带到基层,积极开展门诊带教和教学查房,还协助中青年医生制定职业规划,目前已培养了两名有呼吸专业特长的基层医生。“王院长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入手,为我们系统、有条理地培训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规范诊疗,尤其侧重临床思维的培养,制定了从基础疾病的发病机制到鉴别诊断、治疗、健康管理的一整套方案,为我们的临床诊疗业务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大村中心卫生院执业医师宋金凤如是说。
挂职“业务院长”们一致认为,基层卫生院同样需要能够吸引患者的特色专科。部分基层卫生机构以开药为主业,药品耗材占比高,但缺少以技术服务为主、“创收”能力强的专科,患者花钱多但医院不挣钱,基层医护人员拿不到绩效奖金,工作积极性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袁丁在大场中心卫生院的支持下,率先试点基层医生绩效改革和“一人一技术”的职业发展规划,安排有进修意愿的基层医生分批前往青岛市市立医院短期学习。在袁丁的“牵线搭桥”下,青岛市市立医院所有科室为基层医生敞开大门,不仅不收学费,还提供免费住宿,大场中心卫生院则为进修医生提供路费和生活补贴。由此,耳石症的诊断与手法复位、带状疱疹的鉴别诊断与治疗、B超引导下的针刀松解术等一批适合在基层开展的新技术迅速向基层下沉。受益于这种新制度,原本在药房工作的助理医师闫柯丽不仅改回本行,而且成长为有疼痛医学专长的优秀基层医生。
2019年,在袁丁的牵头推动下,中西医结合疼痛科在大场中心卫生院挂牌成立,玻璃酸钠注射、神经阻滞下软组织松解术、局部痛点封闭等多项新技术在基层应用,不仅吸引了大量周边乡镇的颈肩腰腿痛患者,甚至有患者从五莲、诸城等地慕名而来,住院都需要提前预约。2020年1月,大场中心卫生院中西医结合疼痛专科获评青岛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专科,至今已累计诊疗疼痛患者3000余人次。
挂职“业务院长”对基层卫生院的关键作用不仅表现在“扬长”,更在“补短”。此前,胶莱中心卫生院仅能提供3岁以下儿童预防接种及身高、体重、头围等基本查体服务,尚未开展儿童系统规范查体及常见疾病的诊疗。2023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段翌成为胶莱中心卫生院的第二位挂职“业务院长”,不仅延续上一任“业务院长”创立的先进制度,积极参与胶莱中心卫生院新院区的筹建,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将当地儿童健康保障服务提高了一个档次。
“因为部分基层卫生院在儿科诊疗上存在空白,孩子不管大病小病都扎堆到市级综合医院及妇儿专科医院诊疗,导致孩子看病挂号难、排队时间长、整体成本高、满意度低。”段翌说。她担任“业务院长”近一年来,在胶莱中心卫生院逐步开展儿童规范系统查体及保健、常见儿童疾病诊疗等工作,通过业务培训、联系进修学习等方式,培养有儿科诊疗专长的基层医生,并打造儿童保健特色科室,为辖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挂职“业务院长”们的引领带动下,基层卫生院的学科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基层医护人员也实现了技术与待遇“双提升”,部分基层卫生院医生月收入最多时能够超过万元。此举也为基层医疗机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建立转诊通道 让基层患者长期受益
每名挂职“业务院长”的任期只有两年,但他们在打造特色专科、培养业务骨干的同时,打通了所在三级医院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有些还建立了医联体关系。即便在“业务院长”挂职期满后,医联体仍会长期存续,来自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将持续下沉到偏远、薄弱卫生院。
“多亏有了这条绿色通道,我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青岛市市立医院两位主任级专家的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居民王会俞提起“业务院长”王宁时连声感谢。2023年12月,他因为咳嗽、发烧到三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药时,遇到王宁看诊。王宁敏锐地发现,老人长期咳嗽、发烧的原因并不简单,建议他到青岛市市立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断。王会俞本以为到市区大医院挂号、住院都很麻烦,没想到王宁现场在手机上操作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双向转诊小程序,为他开启绿色通道,预约了医院为基层预留的专家号源。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郝万明为王会俞实施超声支气管镜下纵膈淋巴结穿刺活检术,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他罹患肺癌。之后,王宁继续帮他联系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主任张哲主刀,及时切除肺部恶性肿瘤。王会俞治疗结束后,被转回三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王宁带领家庭医生团队,继续为他提供随访、健康指导、复诊预约等服务。依托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与特色专科建设的有机结合,挂职“业务院长”们在基层打造出一支深受群众信任的健康“守门人”队伍。
除了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外,挂职“业务院长”所在的三级医院还为基层医疗机构常态化提供专家义诊、远程多学科会诊、医学影像线上阅片及基层医生技术规培等帮扶项目。
“‘业务院长’既是基层医院的管理者,也是三甲医院下派的全权代表,他的存在可以调动三甲医院的资源,精准帮扶基层医院,也可以在基层为三甲医院创造需求,从而实现三甲医院和基层卫生院的‘双向奔赴’。”如今已是青岛市市立医院基层管理科负责人的袁丁谈及“业务院长”在医联体建设上的纽带作用时如是说。在开展医联体帮扶工作时,青岛市市立医院学习“业务院长”先进模式,为每家签约的医联体单位派驻“联络人”,统筹全院资源,精准对接受援单位需求,提高医疗帮扶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医院已将帮扶大场中心卫生院的先进经验推广到了莱西市的姜山、马连庄、南墅,胶州市的三里河和崂山区的王哥庄等地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了15家基层医生工作站,建立了基层单位博士志愿服务团和专家志愿巡诊团,通过按需派驻专家队伍、高效对接双向转诊患者、资深专家驻点式帮扶以及名医回馈故乡等多种途径,推动基层医疗快速发展。
今年8月,又一批挂职“业务院长”将奔赴基层。青岛市卫生健康委正结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实际与医院选派人员的执业范围,实现合理精准匹配,为“业务院长”在基层“大展拳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业务院长”们也将各展所长,在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中奋力作为,成为激活基层医疗机构的一剂“良药”,加速推进分级诊疗扎实落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