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担当“强龙头”,塑造发展新优势
担当“强龙头”,塑造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激励青岛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青岛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国家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也是山东必须扛牢的重大政治责任。青岛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强龙头”。
“青岛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把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动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实施,创新突破国家、省赋予青岛的先行先试任务,推动落实117项年度重点工作,分批出台‘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加快317个省、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深化首批先行区建设试点,在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动能转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方面加力提速,推动青岛在先行区建设上打头阵、当先锋。”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卞成表示。
锚定“强龙头”定位目标,青岛担当实干,聚力攻坚,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强势开局,城市发展的质量结构蝶变升级。2023年,青岛“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7%,“四新”经济投资增长9.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9.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2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不到全国水平的40%。
创新驱动,让产业更“新”
作为智能家电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日前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牵头研发的“智能家电自主核心场景芯片数字底座”项目,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包含12项关键自主技术,完成了专用智能控制单元和智能功率控制模块自主核心场景芯片的研发,并在智能空调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这是青岛的这个“国字号”平台自主创新输出的又一国际领先技术成果,也是青岛以创新驱动产业能级提升的一个缩影。
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是决定发展质量的关键,而创新则是产业体系葳蕤生长的驱动力。近年来,青岛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着力激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筑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根本支撑。
“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总控与数据中心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山东能源研究院完成建设;青岛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并成功接入青岛国实集团等六家算力中心,实现全市算力资源池的统一纳管和编排调度……一个个面向未来的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运行,成为青岛集聚创新资源、撬动行业发展的新支点。目前,青岛拥有29所高校和70多家“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了全国约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各类创新要素在科创平台上高效流动、深度融通,塑造了青岛强大的创新策源能力,支撑引领产业提质升级。
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青岛实施布局“强链计划”“新兴产业培育计划”等专项项目,在以技术攻关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培育了更加强大的企业主体。截至2023年底,青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5%,科技型中小企业超93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8000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3》报告显示,青岛在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再次跃升,位列全球第23位、全国第8位。
在创新中推动产业提档升级,让青岛的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青岛聚力提升产业集群引领能力,2023年,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评优秀等级;人工智能等4个集群、中科曙光等6家企业分别入选省“雁阵形”集群、集群领军企业,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一。以“新服务”赋能“新制造”,青岛还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2023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近1万亿元,3个园区入选年度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数量居全省首位。以数字化助推产业转型,青岛先后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
协同布局,让发展更“绿”
国内首台甲醇双燃料低速机日前交付。与传统主机相比,该发动机可减少50%氮氧化物、97%硫氧化物、90%颗粒物和11%温室气体排放,标志着我国甲醇双燃料低速机实现零的突破,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船用二冲程主机。航运业“脱碳”浪潮中,来自青岛的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折射着城市发展方式的变革。
作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青岛正在加紧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随着华电青岛燃机首台机组点火成功、大唐黄岛储能电站投产运行,青岛能源结构转型进一步加快,实现年使用绿电100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50万吨。目前,中电建即墨海上光伏(一期)、华电青岛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中启控股光伏组件、鹏辉储能电池等超10亿元能源领域大项目进展顺利,建成后将成为青岛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
青岛协同推进能源变革和产业升级,领跑“绿色制造”。截至目前,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5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1家;山东省绿色工厂18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在城市发展的更多领域厚植绿色底色,“美丽青岛”建设不断刷新着这座城市的面貌。青岛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PM10、SO_2、NO_2年均浓度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完成全市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9.3%,历史最佳;深化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在全国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放大优势,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青岛持续放大城市的区位和禀赋优势,跳出青岛看青岛,提升城市辐射能力和发展能级,努力发挥“强龙头”作用,推动山东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做强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青岛深度对接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功举办黄河流域“9+1”城市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合作会议、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等展会活动,深化与沿黄流域交流协作。
随着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作为中心城市的青岛迎来区域协调发展新机遇,需要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建立产业资源要素的聚合与链接,集聚人口和经济势能,提高开放水平和发展能级。目前,青岛都市圈在全省首创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新模式,探索跨行政区域服务新路径。青潍空铁快线正式开通运行,莱荣高铁、明董高速建成通车——青岛正加速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物流体系,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助力都市圈形成更加畅通的要素资源流动的同时,服务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
坐拥多个高能级开放平台,青岛正在持续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上合示范区累计推出82项制度创新案例,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34.7%,高于全省22.4个百分点;青岛自贸片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02项,“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等27项获全国推广,52项获全省复制推广,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完成首单易货贸易出口通关、落地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这些开放平台,正在以聚焦度更高、穿透力更强的开放推动形成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的良性循环。
当前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力提速、纵深推进的新阶段。面向未来,青岛将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速释放“强龙头”在先行区建设中的效能和价值。(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