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蛟龙”号首潜大西洋,青岛再现科考担当

2024-05-29 06:00    青报观象山

28日上午,“深海一号”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停靠青岛母港——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标志着中国大洋83航次顺利结束,实现了中国载人潜水器在大西洋的首次载人深潜科考。

本航次共历时164天,总航程约5.7万公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也彰显出青岛这座海洋城市在海洋科考方面的担当与实力。

image.png

中国大洋83航次返航欢迎仪式。韩星 摄

01

历时164天,取得丰硕成果

在大西洋开展载人科考作业,我国曾一度长期缺席。而随着中国大洋83航次实施,中国大洋载人科考工作布局实现了新拓展,从“两洋一海”(印度洋、太平洋、南海)拓展到大西洋。

中国大洋83航次是中国载人潜水器首次在大西洋开展下潜作业,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与其支持母船“深海一号”首次在大西洋开展深海调查研究。2023年12月17日,中国大洋83航次从青岛启航,先后在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开展调查作业。随着航次的深入实施,“蛟龙”号的持续下潜,本航次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

洋中脊是地质构造过程、生命过程、水动力过程剧烈作用的区域,是地球多圈层物质能量交换的热点,孕育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丰富资源,深刻塑造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当前深海生物多样性与联通性调查的重点研究区域。

据中国大洋83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研究员孙永福介绍,本航次通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搜索、定位和证实多处活动热液区,圆满完成南、北大西洋15个热液区下潜,获取了热液喷口区域温度、甲烷和氢气等第一手环境数据,采集到盲虾、贻贝和蠕虫等宝贵的深海热液生物样品以及硫化物、玄武岩和沉积物等深海地质样品。相关调查成果,填补了南大西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空白,初步掌握了大西洋典型热液环境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连通性规律,将为大西洋中脊公海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image.png

28日,“深海一号”船完成中国大洋83航次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李勋祥 摄

相关成果的取得,“蛟龙”号与其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牵头,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应用与性能优化”项目,“蛟龙”号的水下作业效率及安全性大幅提升。“蛟龙”号技术性能优化的同时,其原母船“向阳红09”也面临着船舶机械设备老化等问题。2015年,“蛟龙”号新母船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2017年正式开建,定名“深海一号”,2019年交付使用,该专用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为“蛟龙”号持续下潜提供了强力的水下、水面支持。

中国大洋83航次深潜作业负责人、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唐嘉陵说,本航次科考队员们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克服调查任务重、区域跨度大、作业时间紧、海上条件复杂等困难,最终成功开展“蛟龙”号载人深潜作业46次,创造了单航次下潜次数最多和三次“九天九潜”的新纪录,验证了“蛟龙”号的下潜能力、保障能力,以及在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的精准作业能力。

02

经略海洋,青岛担当

浩瀚海洋蕴藏着无限机遇。一直以来,青岛这座宜居宜业的海滨城市,持续把海洋作为主攻方向,亲海爱海,向海谋篇。

中国大洋83航次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总体组织与指导,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组织实施,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9家科研高校和技术保障单位共同完成。航次的顺利完成,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也折射出青岛在海洋科考中一如既往的强担当。

翻看中国海洋科考史,青岛的作用举足轻重。1958-1960年,驻青单位海洋所、黄海所等单位作为主干力量,实施我国首次开展大规模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全国海洋普查);1986年-1994年,驻青单位北海局“极地”号多次赴南极,圆满完成我国南极长城站扩建、中山站建站的物资运输及南大洋考察等重大任务的保障工作;2005年,“大洋一号”从青岛母港出发,开启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可以说,在我国“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历程中,一直有青岛的厚重身影。

经过多年发展,青岛海洋科考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国内10余家单位优势力量,青岛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目前,青岛多艘科考船例如新一代“极地”号还在加快建造中。

以科考船、载人潜水器等科考装备为支撑,青岛矢志不渝经略海洋,加快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进程。例如,2023年底,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科考船,我国首次批量布放国产深海Argo浮标,标志着我国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进入常态化建设阶段。预计至2030年,我国将维持全球深海Argo观测网中近四分之一的浮标规模,成为Deep Argo子计划的重要贡献国。

image.png

在中国大洋83航次中,“蛟龙”号开展下潜作业。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供图

这是青岛经略海洋的成果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经多年布局、发展,青岛在海洋领域实现三个“第一”:拥有涉海两院院士23人,涉海院士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聚集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一批“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高校,海洋高端平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攻克了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产业化等一批海洋核心技术,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位居全国第一。

立足于此,青岛正在加快海洋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创新成果不断集聚,深入实施《海洋人才集聚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等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众多海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在青岛“破土而出”。

科学家们相信,随着“蛟龙”号下潜能力的提升,其未来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在未来的海洋科学研究中,将更充分发挥大国重器“顶梁柱”的作用。作为其母港的青岛,正与其共同乘风破浪,谱写新的海洋奋进曲。

(作者 勋祥)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与栈桥“对望”的两座知名地标,确定“新生”方向!

2024-05-2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紧盯道路安全,启动四项行动!青岛交警开展夏季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2024-05-2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这位“工友”有点“方”!智能振捣机器人在青岛地铁9号线“上岗”

2024-05-2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速度”在广西上演!百色北环高速公路项目隧道工程全面贯通

2024-05-2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真金白银,重磅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青岛发布政策“大礼包”

2024-05-28    青岛发布

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2024-05-28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

首探大西洋 圆满完成科考任务 深海一号携“蛟龙”号荣归母港

2024-05-28    青岛新闻网

深圳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首套房最低首付降至两成

2024-05-28    新华社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