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鲜市场:休渔期开始,海鲜市场“新鲜”依旧
休渔期开始,海鲜市场“新鲜”依旧
渔业部门实行渔港岸线“全覆盖”监管 记者探访海鲜市场供应充足
远洋捕捞+绿色养殖保障水产品安全补给。高静文 摄
进入休渔期以来青岛进行渔港岸线“全覆盖”监管。
自5月1日12时进入伏季休渔以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统筹调度辖区相关力量,紧盯关键渔港码头、重点渔区渔场及渔船临时停泊点,大力开展休渔专项执法联合行动,强力打击违法行为,辖区伏季休渔秩序形势总体稳定。一周以来,全市累计派出执法船艇75艘次,联合执法12次,查获违规作业船舶24艘(其中渔船8艘、涉渔快艇5艘、涉渔“三无”船舶11艘),清理流网1.5万余米,收缴违规禁用渔具1000余套。
24小时派驻值守关键渔港
休渔以来,我市组织巡查力量,布控小、远、散渔港码头及周边海域岸线,开展休渔管控巡查,采取“人防+技防”等手段,加密夜间巡查检查频次,对关键渔港24小时派驻值守,实现渔港岸线“全覆盖”监管。严格执行“常态巡航、交叉执法、蹲点值守、突击检查”十六字执法战术,调度执法船艇布控丁字湾、田横湾、崂山湾、前海一线、胶州湾、灵山湾、琅琊湾等海域,轮流值守,昼夜巡航,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查严打。利用小目标雷达盯守大马力快艇和涉渔“三无”船舶等监管对象,实施精准打击查扣。
我市组织辖区船艇力量开展海上清网行动,对传统渔区和钓鱼场设置的“流刺网”“圈网”“滩网”等违规网具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收缴。同时,开展渔业船舶(钓鱼船)安全生产伴航护航行动,严厉打击渔业船舶违规捕捞、碍航、私载超载人员、擅自拆卸和关闭通导设备等违法行为,全力维护辖区广大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海鲜市场鲜鱼减少冻货增多
如今休渔已有一周多,青岛海鲜市场情况如何?记者探访了团岛、麦岛、镇江北路等多个农贸市场发现,由于刚进入休渔期,市场上的鲜活鱼类还能看到,以鲅鱼、舌头鱼、偏口为主,鲅鱼价格略降,25—30元一斤,冻货以沙丁鱼、刀鱼、鼓眼、鲳鱼为主,价格变化不大。
团岛农贸市场海鲜摊主陈常阁告诉记者,现在的鱼类鲜货都是捕鱼期的“库存”,往后越卖越少,慢慢会以冻货为主,加上黄花鱼、金鲳、牙鲆、多宝鱼等养殖鱼类,总体品种还是比较丰富的,要抓紧时间吃的是虾虎和立虾,之后会越来越少,再就是八带价格会慢慢贵一些。
海鲜“菜篮子”产量充足
不仅如此,记者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了解到,休渔期市民的海鲜“菜篮子”依旧“新鲜”不断。目前我市企业已经储备了足量的鲅鱼、刀鱼、鳕鱼、银鲳、金鲳、鳗鱼、对虾等冷冻加工水产品,可随时投入市场。
青岛市大力开展绿色生态养殖,养殖品种既包括牡蛎、扇贝、蛤蜊、缢蛏等餐桌上常见的贝类产品,也有刺参、鲍鱼等高端海珍品,每年休渔期间产量近30万吨。发展了近700个深水抗风浪网箱,可在休渔期间为市民提供鲜活鲈鱼、真鲷(红甲吉)、大泷六线鱼(黄鱼)等海水鱼,以及大菱鲆、牙鲆等传统养殖鱼类,产量可达6000吨。在深远海区域,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预计休渔期间向市场提供500吨大黄鱼。养殖产品种类丰富多样,产量充足,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青岛市现有远洋渔船169艘,作业海域遍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捕捞品种包括金枪鱼、鱿鱼、秋刀鱼等,通过政策引导每年约有8万吨自捕水产品回运我市,补充市民菜篮子。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记者 高静文 实习生 樊子菲
■新闻延伸
伏季休渔29年 渔业资源有效恢复
我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自1995年开始实施以来,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条所规定的“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的一种形式。由于禁渔区域为我国管辖的部分海域,禁渔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夏两季,形象地称为“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目前,伏季休渔制度已覆盖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休渔渔船近12万艘,休渔渔民上百万人。
每年的春夏两季是主要海洋生物种类的繁殖期和幼体生长期,在此期间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可以有效地保护海洋生物的产卵群体和幼生群体,海洋渔业资源普遍得到休养生息。资源监测显示,实施伏季休渔后,海洋渔业资源得到有效恢复,中国对虾重现渤海湾,黄渤海区鲅鱼、海蜇、梭子蟹、毛虾等出现恢复迹象,个别种类产量明显增加,东海区带鱼、小黄鱼等优质鱼种数量也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