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专精特新”:新赛道上“抢身位”
青岛“专精特新”:新赛道上“抢身位”
创新研发前沿技术,发力细胞和基因治疗、新型储能和氢能、合成生物学等未来产业
“最快3到4年内就能看到国内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细胞药物的上市。”谈到新药物进展,青岛华赛伯曼医学细胞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青充满信心。他创办的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国内TIL疗法的佼佼者,首款产品已进展至I期临床阶段,并完成多例患者给药,在临床研究速度上位于前列,预计最快2027年提交上市申请。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践行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力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中国“专精特新”创新指数达历史新高,较上年同期增长40.4%;“专精特新”扩张指数环比增长68.8%,其中招聘数量和招标数量环比分别增长86%和65.3%。
在青岛,像华赛伯曼一样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活跃在细胞和基因治疗、新型储能和氢能、合成生物学、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等诸多赛道,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目前,青岛已累计培育683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竞逐产业新赛道
细胞和基因治疗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被视为未来医学的革命性突破。以典型产品TIL为例,TIL是来源于患者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淋巴细胞,有精确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治疗领域涉及黑色素瘤、宫颈癌、头颈癌、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不久前,全球首款TIL治疗药物AMTAGVI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国内企业正加快追赶步伐,目前获得临床批件的有8家,5家已经开启临床试验,其中就包括华赛伯曼。
去年11月,华赛伯曼开发的第一代TIL细胞药物HS-IT101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是青岛市和山东省首个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批件。一个半月后,HS-IT101注射液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后续还有3个重要节点:完成HS-IT101注射液的I期临床研究,启动并完成II期关键临床研究,提交药物上市申请。我们希望抓住产业发展契机,快速推动产品上市。”高青表示,“我们的产品在取材量、培养周期、临床安全性、成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样本取材量方面,华赛伯曼的TIL产品仅需0.05g肿瘤样本即可实现95%以上的培养成功率,克服行业痛点;培养周期方面,制备周期最短仅16天,是行业目前最短生产周期;临床端方面,临床方案更加安全;同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及商业竞争力。”
竞逐产业新赛道的不只华赛伯曼。
在新型储能和氢能赛道,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与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签约打造船舶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助力可持续燃料在船舶航运领域应用,推动氢能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在合成生物食品赛道,青岛昌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产微生物蛋白规模化产线,制造微生物合成蛋白粉、微生物合成乳清蛋白粉等;在低空经济赛道,青岛云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低空智能感知平台”从青岛走向全国,推动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创新……
传统产业“蝶变”
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是重要着力点。依靠技术创新,青岛不少传统企业走向行业高端。
青岛福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食品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新产品研发时遇到了保鲜技术难题——面食在常温下的保质期通常为3-5天,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而变质,延长保质期的传统方案是添加丙酸钙、甘油等食品添加剂。
随着预制菜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能不能找到一种不加添加剂的新型保鲜技术?福昌食品提出了这样的需求。
为福昌食品牵线搭桥的是一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柠檬豆。针对中小企业研发创新存在的“三不”问题,柠檬豆分类设置对策:对不想创新的,挖掘其需求,以需求为源头引导激发创新意识;对不敢创新的,帮助企业高效率、低成本对接创新资源,降低创新风险度;对不会创新的,通过构建产学研合作桥梁,为其引入创新方法和创新要素。
利用柠檬豆的云端研发中心,福昌食品很快对接上青岛农业大学团队,双方就抗性淀粉深加工应用、中高水分主食保鲜等多项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初步总结出一套解决方案。随后的验证结果显示,经过特殊技术处理的面食样品在常温环境下放置了16天,未出现明显的霉变现象,其触感与新生产的无异。
“平台为我们对接外部高校研发创新资源提供了很多便利。”福昌食品总经理肖磊感慨。
提升城市“创新浓度”
正如树木茁壮成长离不开特定的生态环境,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城市的“创新浓度”。
新药开发是一个漫长而成本高昂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与陪伴。高青有着切身体会,在TIL疗法研发阶段还看不到苗头的时候,公司就开始享受青岛对于初创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去年,公司在城阳区建设新厂房,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厂房选址、建设周期、资金支持等。城阳区快速响应,从实际出发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他说。
当前,青岛正从梯次培育、完善政策服务、拓展融资服务、完善载体支持、加大“双招双引”等方面多点发力,侧重于挖掘培育具有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和面向未来产业的优质企业,切实把“新经济”赛道企业打造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承载主体。
青岛光电拿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内唯一拥有AED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的企业,其AED产品进入市场开拓的关键阶段。前不久,在市民营经济局联合多方举办的2024年青岛市“百场万企校企牵手”产学研对接暨高新区“e企炬链”供需发布会上,光电拿伦与柠檬豆平台签约,借助平台整合全国范围的技术、材料、算法、人才资源,降低供应链采购成本,全面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布会让我们研发的AED产品被更多人了解和认可,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希望AED能像灭火器一样广泛配置使用,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光电拿伦董事长助理刘东旸告诉记者。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快培育‘链主’企业、依托‘链主’企业建群强链,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市民营经济局将持续引导更多‘链主’企业和重点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鼓励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布采购需求,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关系,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到重点产业链发展中。”市民营经济局局长郭振栋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