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视点】电视开机率下降到不足30%,海信该如何应对"小屏时代"的挑战?
【青视点】
(记者 任俊峰)
日前,知名上市公司海信视像公布了一季度财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季度业绩公告显示,海信视像营收约 127.02亿元,同比增加10.61%。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67亿元,同比减少24.81%;基本每股收益0.359元,同比减少24.42%。
对于这份报告,人们关心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营收稳健增长,说明海信视像在业内的竞争力仍在持续提升;二是净利润大幅减少,主要是什么因素导致的?这是否意味着海信视像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又或是拐点?
2023年海信电视出货量高居全球第二
作为全球知名的电视制造企业,海信在国内国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在欧洲、北美等市场,海信的品牌渗透率非常高。之前在世界杯、欧洲杯等知名足球赛事的赞助商名单上,人们总是能发现海信的“身影”,这从侧面反映出海信在海外的市场开拓能力。
今年1月30日,权威市场调研机构奥维睿沃(AVC Revo)发布了《全球TV品牌出货月度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度海信系电视以2585.2万台的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继2022年,出货量实现从全球第四到全球第二的跃升后,2023年,海信系电视蝉联全球第二,同时,海信也成为全球TOP5电视品牌中6年来唯一持续增长的品牌。
在全球彩电市场存量竞争的环境下,海信等中国品牌穿越了不确定的市场周期,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重塑全球彩电市场新格局,充分展现出中国品牌的韧性、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2024年一季度利润下降明显
2024年,海信视像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不过与2023年相比,利润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海信视像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27.02亿元,同比增长10.61%,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118.59亿元,同比增长14.91%。归母净利润则为4.67亿元,同比下降24.81%。
通过财报不难看出,一季度海信营收稳健增长。内销方面,海信相比行业整体表现出更强韧性,据奥维云网数据,24年一季度电视内销量、额分别-5.3%、+12.6%,海信内销总体量、额分别-5.3%、+16%,龙头品牌溢价能力增长。其次,海外业务增长态势明显。DISCIEN数据显示,海信1月全球出货同比增加16.9%,北美以外市场均较大幅度增长。
据分析,海信视像一季度净利下滑一方面或与黑电主要原材料的面板价格回暖有关。据报道,电视面板报价方面,一季度适逢春节影响,面板厂为降低生产成本,加上传统淡季,故于2月进行较大规模的减产,导致面板供货相对集中于1月及3月,进一步带动中小尺寸电视面板报价于1月开始反弹。显而易见,上游材料成本的增加,是造成包括海信在内的LED相关公司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人们关心的是,这种情况是否会持续呢?对此,有证券公司分析称,考虑到海信面板成本压力、费用投放增加以及海外渠道结构调整,预计短期利润仍有一定压力。而对海信视像来说,则意味着控本增效等诸多挑战。
海信该如何应对大屏与小屏之争?
实际上,海信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成本涨价的问题,而是整个电视行业遭遇了“小屏”的严重冲击。当前,手机与电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与电视相比,手机因其便携性、智能性、可玩性,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相比之下,电视的打开率持续走低。
近日,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电视交互新趋势报告》显示,自2016年以来,我国的电视开机率由70%断崖式下降到2022年的不到30%。持续走低的打开率,再加上电视的使用寿命很长,用户更新换代速度太慢,导致整个行业发展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瓶颈。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各大厂商也纷纷发力。例如,京东方提出了“屏之物联”战略,让屏幕集成更多功能,衍生更多形态,植入更多场景。以显示屏技术为发力原点,京东方正在“跳出”屏幕,拥抱更大的世界;2023年,凭借性价比模式狂飙的小米电视,正走下国内市场出货量第一的宝座。面对挑战,小米在塑造“人家车全生态”的同时,也在努力向电视高端化转型。
面对行业的新变化、新趋势,海信也曾在手机市场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耕耘,例如2023年海信推出的墨水屏手机就颇受关注。但不得不承认,与小米等强互联网基因的公司相比,海信手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还存在较大差距,多年来始终没有获得突破,令人倍感遗憾。
毫无疑问,未来的电视行业将面临来自智能时代更为猛烈的挑战。对海信视像来说,要面临必须转型发展的历史新要求。接下来,海信视像会在转型升级、创新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方面交出怎样的答卷?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