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实施六大标杆工程!2024年,“数字青岛”建设这样干
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 1200家;探索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出50个审批数字化场景;力争打造1-2个智慧文化设施标杆……4月12日,记者从青岛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是“数字青岛 2.0”工程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青岛市将围绕数字中国、数字强省规划部署,重点实施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数字基础设施等六大标杆工程。
实施数字经济标杆建设工程。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实施集成电路“强芯”等行动,加快培育量子等未来数字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 1200家。深化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数智化改造。研究制定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支持政策,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数据要素x”专项行动,完善数据治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体系,支持企业开展作价入股、质押融资等数据资产应用,推进数据要素产业发展。依托上合示范区等载体,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
实施数字政府标杆建设工程。实施“城市云脑2.0”工程,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机关运行等多场景开展大模型应用试点,加强低空、视频、物联等感知设施融合汇通,打造不少于4个融合应用场景。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对已推出的100个服务场景完成迭代更新,统筹服务渠道,推动实现办事申请一次提交、办件信息实时共享、办理结果多端获取。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高标准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试点工作,探索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出50个审批数字化场景。拓展“鲁通码”服务场景,推出 35项“免证办”事项、10个“一码通城”场景,探索推进“一物一码”“一事一码”。
实施数字文化标杆建设工程。统筹推进文化数字化基础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等工作,打造青岛市“文化一张网”。普及虚拟展厅、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服务,力争打造1-2个智慧文化设施标杆。加强“山东全民阅读在线平台”宣传推广,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数字阅读服务。推动舞台艺术数字化,打造“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争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数字出版、数字人、文化数字藏品等业态。
实施数字社会标杆建设工程。重点推动“民生保障(民政、人社、医保)一件事”“家庭医生'健康守护’一张网”等事项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一家医院”“全市一个停车场”“一部手机游青岛”等服务质效。推动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向基层下沉,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力争 200家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全流程就医服务、2000家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线上购药服务。高标准建设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发展即时零售、智慧超市、智慧商店等业态,力争建成超400个智慧社区,培育10个新型消费应用场景。依托全市统一的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打造与社会综治、物业、智能建造融合共生的智慧运营体系,推动未来街区、智慧社区、数字家庭等基层体系一体化协同建设,争创全省首批五星级标杆新型智慧城市。
实施数字生态文明标杆建设工程。依托“生态环境一张网”,实现环境管理、执法、应急等多业务联动,推行“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监管新模式。打造“'无废城市’建设一张网”,提升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建设超500个“无废细胞”。深化“水务管理一张网”应用,整合共享 473座小型水库雨情、水情等预警数据,提高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生态建设与水管理协同能力。推动林业、耕地保护等领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鼓励开展碳普惠创新,发展出行、林业等领域低碳场景应用。
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标杆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算力资源互联共享,探索打造“全市算力一张网”。布局智能算力中心集群,培育 20个算力应用标杆。完善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千直联点监测系统功能,推动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申建工作取得突破。分级分类分场景精准提升5G网络覆盖能力,力争 5C基站数达4万个,打造5G+智慧市政、5G+智慧电网等典型应用。围绕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深海养殖、新型储能等业态发展,推动交通、海洋、能源等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毕筱涵 青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