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视点】奥帆中心迎来“雪龙”号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在青收官
【青岛新闻网原创】
(记者 韩彤彤 徐斌)
4月10日,青岛奥帆中心,一场期待已久的欢迎仪式拉开帷幕。
上午6时26分,“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缓缓驶入奥帆中心,这标志着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正式结束。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3月初“雪龙”号驶离南极秦岭站,踏上归途。青岛,是“雪龙”号的最后一站。抵达青岛后,“雪龙”号将面向市民举行为期3天的开放参观活动。
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经略海洋,一直走在前列。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完成5181.3亿元,同比增长6.5%。青岛不仅拥有雄厚的海洋科研实力,而且依靠涉海高校派遣了一大批科研人员探索两极,“雪龙”号抵青同样是对青岛海洋事业发展的有力促进。
历时5个多月,总航程8.1万余海里,“雪龙”号与青岛重聚于奥帆中心,在这里展示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科研成果,讲述极地之旅。
绿色施工 52天完成秦岭站建设并开站
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我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五个考察站。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以建设秦岭站主体建筑为重点工作。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主任刘顺林介绍,本次建设主要包括主体建筑钢结构、功能模块和外围护系统的建设,建设物资总量约9500吨,从建成到宣布开站仅历时52天。
值得一提的是,秦岭站建设全程坚守绿色施工理念。建筑材料主要采用钢结构、一体化墙板、实木等环保型建筑材料,对南极自然环境影响小,同时考察站达到使用年限后可回收再利用。此外,所有建筑设施均在国内完成加工定制,现场只需按要求安装,减少了大量现场加工量和湿作业。为了实现绿色能源环保运行,秦岭站采用多能互补微网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系统,优先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据悉,秦岭站的建成将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为了解罗斯海区域自然特征提供重要保障。
总航程8.1万余海里 考察队在青展示科研成果
2023年11月1日,考察队从国内出发。本次南极之旅历时5个多月,总航程8.1万余海里。
4月8日,“雪龙2”船停靠香港。4月10日,“雪龙”号停靠青岛,至此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正式收官。
除建成秦岭站外,考察队在南极宇航员海、阿蒙森海、南极半岛海域、普里兹湾、罗斯海进行大洋调查及科学研究。首次在阿蒙森海布放国产生态潜标,揭示南大洋海冰与环流等基础环境变化对全球大洋物质循环、海—气—冰相互作用格局的影响。
本次考察期间,考察队通过船、站运行保障支撑合计完成38个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五大类”科研项目,数量较上一年度提升52%。
接下来,“雪龙”号将在青岛停靠三天,并面向市民免费开放参观。4月11日—13日,市民可凭借此前预约票登船。活动现场还设有丰富的展览,普及极地考察知识,带领大家感受极地探索的无限魅力。
发挥青岛海洋资源优势 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雪龙”号抵青让广大市民有机会亲身体验“大国重器”的魅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关心海洋、认识海洋、保护海洋的热情。
作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国家海洋科教名城,青岛的海洋科研能力居全国城市前列。此次南极科学考察返航庆祝活动的举办,也是对青岛海洋事业发展的有力促进。
据了解,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完成5181.3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30%左右,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2.9%。
接下来,青岛将集中推进总投资2100亿元的140个海洋重点项目,坚持产业兴海,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极地事业发展和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