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青新观察室】人工智能的红利属于拥抱改变的人

2024-04-09 12:09    青岛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原创】

(记者 韩彤彤 宁冠宇)

改变,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新技术改变生活,改变世界。另一方面,技术的不断迭代与更新,加剧着改变到来的速度。人工智能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未来拥有更多可能性,也蕴含着种种机遇。

“人工智能+”已然是当下热点,各个行业如何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如何在融合中创造新的生态,如何做好“加法”实现快速增长……这是时代的问答,也是每个行业,甚至城市亟待做出的改变。

相比技术的发展速度,人们对技术变化的感知具有滞后性。

在本次访谈中,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王胜科谈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时表示,技术对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是润物细无声的,“当下我们可能并未意识到改变的到来,但很久以后回头看时,我们才会意识到技术带来的巨大改变。”

时代的发展如大浪淘沙,只有拥抱改变的人才能抓住风口,搭上前进的列车。这一点,过往种种早已给出答案。

记者: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请问您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哪方面?

王胜科: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机视觉。简单来说,摄像头会拍东西,而我们视觉智能的任务就是能理解摄像头拍到的东西,比如,我们常用到的刷脸、扫码等,这都属于计算机视觉的技术。

现在计算机视觉的技术运用非常广泛,只要有摄像头的地方,只要需要人眼去看去理解的地方,都可以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事实上,视觉智能比ChatGPT应用得更早,更广泛。从研究角度看,视觉智能的研究趋势同样非常大,在计算机领域中,这个研究方向最热、研究的人最多,这也是国内做得比较好的一个领域。

但这里面还有很多细枝末节的问题需要去研究与攻克,如何才能更好地应用这个技术,人工智能或视觉智能如何去赋能产业,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的。

记者:人工智能并不是应用在单一场景或单一领域,您认为“人工智能+”加的是什么?结合青岛产业特点,青岛该如何做好加法?

王胜科:“人工智能+”是一个全社会全方位的状态。相当于我们从没有计算机、没有手机过渡到有计算机、有手机的过程。同样的,后面我们甚至会过渡到“人工智能+”式的状态。它一定是全面的,绝不会局限于一个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举例来讲,以前汽车没有所谓的智能驾驶辅助,现在有了,那以后我们是不是不需要考驾照了。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给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影响。

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青岛是具有优势的,很多事情青岛都走在前面。从人工智能产业本身看,它主要聚焦算法、算力和数据等方面。其实青岛已经建了很多人工智能的东西,后面也会建更多。青岛有很多比较优势的产业,当下要做的是将先进技术与产业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人工智能+优势产业”的趋势,这样一定会出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记者:未来在我们的生活和企业生产过程中,哪些场景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视觉智能所带来的改变?

王胜科:未来是完全可以畅想的。比如刚刚谈到的无人驾驶,也许以后我们不需要开车,汽车自己可以自动导航驾驶。

人工智能的发展完全可以改变生活,可能一个成本不高的小机器人就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性。我们现在都知道人形机器人,小米、国外都在研究这方面产品,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机器人不一定是呈“人形”存在,它有很多种形态,但是无论以哪种形态存在,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当家里孩子很小时,经常会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大人每天收拾很累。如果智能机器人可以来帮忙,每天把玩具收拾得干干净净,我们会轻松很多,这种程度现在是可以做到的。

人工智能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这种变化在当下可能我们并不会察觉,等回头看时,我们或许才能意识到它对生活的巨大改变。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总投资810.58亿元!即墨推进88个城市更新项目 一季度开工66个

2024-04-09    青岛新闻网

确保五月开工!青岛本年度普通国省道日常维修工程加快推进审批手续办理

2024-04-0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青岛这些集体、个人上榜

2024-04-09    工人日报

天气变暖,这种病高发!青岛爸爸妈妈要注意了

2024-04-0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点赞!女子失足落水,青岛村书记跳水救人

2024-04-0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辽宁检察机关依法对徐文荣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2024-04-09    人民日报客户端

昆明一局长被举报婚内出轨 官方:已停职!

2024-04-09    中国新闻社

58个农品上榜!青岛网红农品和青岛网红农品打卡地候选名单公示!

2024-04-09    爱青岛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