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买”上市公司再现大手笔
青岛有望再“买入”一家上市公司。
3月19日,根据上市公司科林电气公告,海信集团旗下青岛海信网络能源公司拟从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砚如、董事兼总裁屈国旺手中收购该公司5.1%股份。
此前,海信网能通过二级市场持有科林电气1127.9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97%。
3月15日,海信网能与李砚如、屈国旺、田晔、张国玉、刘福海、刘煜、刘宇聪分别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上述股东拟将其持有的科林电气1159.24万股股份转让给海信网能。
收购完成后,海信网能持有公司股票占后者总股本10.07%,实际掌握表决权19.64%,高于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所持11.07%表决权,成为掌握公司表决权最高的大股东。
此次收购,海信网能耗资超过5亿元。目前来看,标的企业的“含金量”不低。若能最终控股,对青岛能源产业破局意义不小。
1
掌握公司表决权,只是海信网能计划“拿下”科林电气的第一步。
海信网能的最终目的是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其明确表示,未来12个月内,将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继续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6%的股份,且暂无处置已拥有权益的股份的计划。
这就意味着,后续海信网能还将持续投入真金白银。
科林电气在发布的公告表示,海信网能在协议转让股份交割完成后,将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向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提名新一届董事候选人,并由董事会决定聘任相关高级管理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海信网能与科林电气牵手,得到了科林电气所在地政府的支持。
媒体报道称,此次增持是在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顺利进行的,石家庄当地政府及各部门积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预计双方将在新能源产业上实现产业链互补。
科林电气是石家庄的实力企业,2022年位列当地企业百强榜的第54位。
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产品包括数字化智能变电站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智能电度表及配电仪表、高低压预付费系统、高低压开关柜、户外真空断路器等。
从近三年公司披露的经营情况看,公司比较稳健,属于市场上比较优质的“资产”。2021年,其营收突破20亿元;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已达23亿。
1月17日,科林电气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5亿元到3.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约1.36亿元到1.96亿元,同比增长约119.3%到171.93%。
2
海信网能此次运作颇有“以小吞大”的意思。当然,其背后站着实力强劲的母公司。
2021年至2023年,海信网能的营收分别为3.23亿元、5.99亿元、6.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36.34万元、6252.22万元、7282.5万元。
从营收上看,海信网能与科林电气不在一个量级。不过,海信网能的净利润率要高一些。
海信网能成立于2020年,业务方向主要有两大块:
在绿色IDC&ICT基础设施方面,助力打造绿色、高效、智能、安全的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
在新型能源方面,提供“产品-系统-方案-平台”全链路的数字化储能解决方案,实现储能极致的安全与高效。
主要从事工业温控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等业务,具体包括数据中心、通信站点、储能系统、易燃易爆环境等。
简单来说,就是发电、用电、传输各环节均要数字化,这需要智能传感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种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这就是海信网能正在做的。可以说,涵盖范围极其广泛。在海信网能官网上,列举了储能、地铁、医院等多个应用场景。
比如在宁夏吴忠市,海信网能参与了400MWh国能盐池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为其提供液冷储能温控解决方案,凭借Turbo-Cooling第七代变频技术,较业内常规温控解决方案,每年可节省1450000度电。
谋取获得科林电气的控制权,海信网能的目标是打通行业上下游,既拥有科林电气的设备制造能力,又能发挥自身智能化解决方案的优势,从而提升在行业内的地位,并让两家公司实现双赢。
正如海信网能所言,权益变动完成后,公司将利用自身资源为科林电气引进更多的战略及业务资源,助力科林电气积极把握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促进其长期、健康发展。
3
本次收购,应该说非常符合青岛能源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
能源产业正处于风口之中。仅海信网能所在的领域,就是一个大蛋糕。据估计,2025年,能源IT行业规模1152亿,全球能源数字化市场规模640亿。
该产业也是青岛要下功夫培育的。
《青岛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结合新能源开发建设,布局大功率海上风电、高效光伏发电、智能电网、先进核电等清洁能源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制造。
所以,这两年青岛拼命引入各类新能源项目,构建产业体系。
比如鹏辉能源在城阳区投资建设储能1号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分三期建设年产36GWh储能电池项目。再比如,西海岸积极推动的氢能源。
而随着海信网能与科林电气的牵手,青岛在智能电网设备制造领域有望补上一块短板——青岛有软的技术,但缺少类似科林电气的硬设施企业。
这两年,青岛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等方式布局产业,操作手法已相当娴熟。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以来,通过二级市场入主或参股的方式,收购了至少11家上市公司的股权。
通过收购的公司,青岛不断充实、扩展自身产业版图。
比如,收购的万马股份,其电缆、充电桩业务和青岛汉河电缆与特锐德的业务具有直接联系,获得万马股份的控制权对于做大产业集群十分有利。
入主的三宝科技,主营业务是为智能交通,海关物流等应用领域提供基于视频识别及射频识别技术的全面解决方案,这和青岛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沉淀相当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