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青岛:加码海洋发展,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

2024-03-02 06:41    青岛日报

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正被一系列现实频频验证。

放眼世界,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在加速增长。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相对2016年)将翻一番,占全球经济增加值比重约2.5%。面向全国,我国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由5万亿元增长到9.4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8%左右。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而那些向海而强的万千故事,不只发生在过去,也正铺展在眼前。东京、鹿特丹、伦敦等国外城市,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在港口航运、海洋金融、海洋科技等领域形成生产力,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24年以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海南省海洋厅、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局、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局等海洋职能部门纷纷成立,我国沿海诸多省市正把发展的着力点、突破点进一步向海洋领域拓展,抢占海洋发展制高点。

位于青岛蓝谷的国家深海基地。

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经略海洋,一直走在前列。多年来,青岛海洋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近日,青岛海洋发展又传来好消息:2023年,青岛预计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300亿元以上,分别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和全市生产总值约30%。

这是青岛坚定不移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的最新答卷,也是青岛肩负中央赋予的“强化海洋功能与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重任,着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态度和底气。主动服务、融入海洋强国战略,青岛正不断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在经略海洋上奋力争先,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谋海济国

新年伊始,挪威在海洋领域放出“大招”。2024年1月,挪威议会以80票赞成、20票反对的票选结果,批准开放28.1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进行深海采矿。这片海域几乎赶上了意大利的国土面积。挪威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开放大陆架进行商业深海矿产勘探的国家。该举动引起全球关注,也再次说明,浩瀚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就在挪威为深海采矿投票的同一时间,我国也在加紧行动,由中国船舶第七〇二所研制的我国首台深海采矿车正在进行千米海试前的准备,确保在首批进入商业化深海采矿队伍中不“掉队”。

而在深海采矿这项国家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青岛的海洋力量长期参与其中。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国内最早开展了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工作,前不久,由其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海稀土资源高效探测评价技术与示范”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青岛召开,该项目将力争实现深海稀土资源高效勘查与资源量精准评估,为深海资源开发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只是青岛海洋力量服务国家深海开发的冰山一角。在无数个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节点上,都有青岛勇挑重担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青岛布局了诸多涉海大院大所。例如,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第一个综合性海洋渔业研究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第一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国家深海基地,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我国最强的综合性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作为我国海洋科研力量重点布局的城市,目前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三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这是青岛承担国家海洋重大战略任务的坚实基础,青岛也因此形成了经略海洋、谋海济国的传统。因为“家底”殷实的青岛,总能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来审视国内外海洋发展形势,推动开展长远且意义重大的谋篇布局,保持前瞻性、国际化、引领性。

时间回到2016年1月27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后称“崂山实验室”)组织召开23位院士参加的大洋钻探船建设研讨会,呼吁建设我国大洋钻探船。此后,在当时国土资源部以及山东省、青岛市的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崂山实验室共同推进大洋钻探船的立项建设工作;2023年12月18日,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万米的大洋钻探船正式命名为“梦想”号并下水试航。预计2024年全面建成后,将有力支撑我国实施大洋钻探国际大科学计划,为深海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提供重要装备保障。

向深海进军,引领深海科技、产业发展,没有自己的深海探测技术不行,没有自己的深海装备更是痴人说梦。由青岛打头阵、当先锋,大大加快了我国“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的进程,助力我国在海洋领域不断实现赶超和引领。

谋海济国,国赋重任。眼下,青岛还在深度参与更多国家层面的海洋战略、布局。落地建设全国唯一联合国“海洋十年”合作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深海基因库、深海大数据中心和深海标本样品馆等深海三大国家平台,这座海洋城市正通过持续服务、融入海洋强国战略,形成新优势、彰显影响力。

耕海强市

经略海洋的时间长河里,青岛谋海济国,也反哺自身,借助海洋这个最大的城市特色和优势,从昔日的一个小渔村蝶变为如今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写就了一篇以海为媒、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的进阶史。

2023年3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等机构,成功破译迄今最大动物基因组图谱——南极磷虾基因组图谱,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封面。这是我国海洋渔业领域第一篇《细胞》论文,不仅再次彰显青岛海洋科研实力,而且为南极磷虾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然后,人们不由得要问:青岛“破译最大动物基因组图谱”之后,要做什么呢?

今天,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越来越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青岛海洋科研实力领先,海洋产业基础坚实,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均有布局,近年来,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的事例并非鲜见。

那些获评“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的海洋院校科技人才和海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就极具说服力。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院长薛长湖深耕海洋食品,牵头完成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助推我国海洋水产品加工产业进步;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董韶光聚焦养殖工船,联合院所、企业,解决了船载舱养、减振降噪等技术难题,创新打造出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引领养殖工船产业发展;青岛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东专注海水淡化,实现多种关键技术及装备国产化,有力推动青岛海水淡化产业规模化发展、走在国内前列。

众多海洋科技突破的背后,都蕴含着成果转化后推动甚至引领产业发展的潜力。上述关于破译南极磷虾基因图谱的“后续”已经有了回答:2023年12月,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逢时(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南极磷虾高值利用与质量检测联合研发中心,联合攻克南极磷虾高值利用等难题,推动产业升级。

事实上,青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就是依靠一个个具有科技创新性的项目逐步建立。海洋一产方面,建成交付我国首个深远海大型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网箱以及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加快现代渔业发展,引领我国以深远海养殖为代表的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兴起;海洋二产方面,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启动临床试验,全球首个海水淡化浓盐水提锂项目落地,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完成主体建造……依托于此,青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持续提档升级;海洋三产方面,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项目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投产运营,青岛海洋旅游频添利好,海洋交通运输能力得到巨大跃升。

就是这些“蓝色引擎”,驱动着青岛这座城市持续跃升。结合省反馈海洋经济核算数据,预计2019年到2023年五年间,青岛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超8.5%。多年来,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超三分之一。青岛通过亲海耕海,实现了因海而兴、向海而强。      

拓海升级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蓝色经济正日益成为新世纪发展的制高点,成为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直以来,青岛着眼增强海洋发展长远竞争优势,努力抢占产业新赛道,推动早谋划、早布局。2023年,由青岛企业建造的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正式投用,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目前,渤海、南黄海等重点海域碳封存选区评价已经完成,多个海域碳封存示范工程稳步推进;还是2023年,青岛两艘更先进环保的15万吨级养殖工船开建,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近年来,青岛通过交付运营“深蓝1号”网箱、“国信1号”大型养殖工船等渔业“1号工程”,拓展了我国海水养殖的边界,面对充满更多未知的深远海,我们不再“望洋兴叹”。

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及深,越到“深水区”越充满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大环境、大形势在变,而只要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把握机遇,海域碳封存、深远海养殖等关于海洋的诸多构想最终都会照进现实。

回顾过去,成果亮眼;面向未来,催人奋进。当前,青岛正聚焦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航运金融、海洋文旅7个主导产业和深海开发、海洋物联网2个未来产业,深化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拓海升级。2023年,青岛总投资2000亿元的90个海洋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399.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58%;签约引进海洋项目153个,总投资1490.02亿元。

今年2月召开的青岛市海洋工作会议,又吹响了新的一年向海图强的号角。加快国家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建设规划,着力打造全国水产种质研发创制高地;推动海工装备由C端向EPCI(即总承包工程,包括设计、采购、建造和安装各环节)多链条发展,打造“总部型”海工装备制造业;破壁海洋特色园区建设,以园区经济之“势”,谋产业集聚之“强”……系列部署记录着青岛经略海洋的奋进步伐。

海洋的开放性、联通性决定了海洋工作的国际性。2023年,青岛70%的外事活动与海洋有关。2023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主办的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筹建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线上举办。青岛受邀加入该平台及筹建工作组,成为该平台的11个创始城市之一,是其中唯一的亚洲城市。眼下,青岛作为联合国海委会“海滨之城”平台亚洲唯一创始城市,正通过筹备2029年第四届世界海洋观测大会等方式,进一步联通世界,不断扩大海洋“朋友圈”,打造海洋高水平开放的窗口城市。

青出于蓝启新程,奋楫争先立潮头。

当前,全球海洋产业发展格局加快调整,海洋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同时,国内沿海城市竞相加码海洋,竞争不减反增。“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赋予青岛“强化海洋功能与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的重任,如今船至水深处,唯有中流击水,以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姿态,奋力争先,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中书写更深邃的蓝色华章。(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李勋祥)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奔赴春山,种下绿色!青岛这些义务植树活动邀您“添绿”

2024-03-02    青岛日报

青岛:加码海洋发展,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

2024-03-02    青岛日报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2024-03-02    新华社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项目传来新进展,青岛段在全线率先启动这一工作

2024-03-02    青岛日报

海纳壹周|地铁6号线一期力争上半年开通!青岛今年改造433个老旧小区

2024-03-02   

周末带娃去哪玩?青岛这些“加油充电”好去处,坐着地铁就能到

2024-03-02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平均招聘薪酬9322元 春招市场供需两旺

2024-03-02    青岛晚报

青岛今天晴间多云,市区最高气温8℃,最低气温1℃

2024-03-02    青岛气象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