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千里逾山海 一路春风一路歌 500余名甘肃定西籍务工人员乘专列抵青
青岛新闻网2月20日讯(记者 张晓楠)从遮阳山到崂山,从渭河源到浮山湾,春天的脚步轻盈地掠过山河湖海。历经11个小时1700多公里的跋涉,G2096次列车承载“春天的故事”,于2月19日晚9点30分如约而至,稳稳地停在青岛火车北站2号站台。500余名甘肃定西籍务工人员怀揣梦想,搭乘“鲁甘人力”青定山海·东西部劳务协作返岗务工专列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山东青岛,迎接他们的是欢迎仪式、新春礼包、贴心服务,和一座城市温情的怀抱。
是他乡人更是自家人,一趟专列穿越东西
早春的青岛并不天寒地坼,但夜晚气温已来到零下,海风夹杂氤氲的湿冷,寒气咄咄逼人。
“手冻麻了,但心里很热乎。”青岛市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寒风中布置场地、疏导交通,已连续在户外忙碌了4个多小时,为的就是给定西老乡们营造喜庆温馨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家的暖意。
“希望大家在青岛工作更安心、生活更舒心、致富更放心!”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的欢迎辞简约而接地气。不到半个小时,500多“人力大军”就有序地离开车站,输送至各区市和用人单位。
高效的运转源自扎实的工作和各部门的通力配合。自2021年与定西市达成结对帮扶关系以来,青岛市围绕山东省“鲁甘人力”协作部署,聚力打造“青定山海”劳务协作品牌,连续4年发出务工就业高铁专列。今年,青岛市进一步发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职能,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总工会、铁路等各成员单位,协同联动做好务工人员的便捷出行、后勤保障、生活照料等工作,给予定西老乡们“出家门、下车门、进厂门”的贯通式体验。
“我们在站台、自动扶梯口、每个路口设置醒目的引导和提示,力求为广大来青、返青务工人员提供最大的便利。”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董海波说。
为提升服务的延续性,青岛市与定西市人社部门还派出骨干力量当起了劳务专列的随车服务专员,确保服务不断档。同时,建立在青就业人员花名册,为来青就业人员发放了欢迎礼包和就业服务实用手册。
“礼包里有洗发水、牙杯牙刷、毛巾和牛奶,实在又贴心,让我一下车就感受到了青岛市浓浓的人情味儿,”首次来青的定西小伙刘勇对服务实用手册爱不释手,“除了政策外,这本小册子还在地图上标注了青岛好吃的、好玩的,这对年轻人来说真的‘很友好’”。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传华表示,2021年起,为解决来青劳动者春运期间返乡返岗面临的购票难、路费高、路途远等难题,市人社部门积极对接甘肃省定西市、陇南市和山西、河南、湖北等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通过政府牵头、市场联动的方式,已发出70余班次劳务专车专列,累计帮助6000余名劳动者来青就业。
是民生路更是致富路,一条专线摆渡梦想
来自安定区凤翔镇的常达鹏是返岗务工专列的“超级粉丝”,四年来,他每年都来到青岛打工。“这里的企业管吃管住,生活开销小,收入高,交五险一金有保障,攒下来的钱都可以寄回家里。”常达鹏告诉记者,自己外出务工时,老婆在家照顾两个孩子,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久之前,他还为家里添置了一辆小轿车,为的是给孩子的上学路遮风避雨。如今,自己所在的洗衣机生产线上,数字化水平越来越高,新的一年里,他想积极学习数控设备、机械臂等新工具的使用,出圈“工业互联网”,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迢迢千里路,悠悠山海情。专列载着常达鹏的梦想,来到青岛生根发芽;4年来,无数像常达鹏一样的西部青年乘坐专列来到青岛就业增收、致富圆梦。为了守护好常达鹏们的梦想,让外来劳动者真正能够“干得好”“留得下”,青岛市人社部门下了不少功夫。
打好“岗位牌”。本次“劳务专列”,根据劳动者的技能特点和就业意愿,精心筛选了适合定西老乡的招聘岗位需求5000余个,平均月薪超过6000元,其中不乏海尔、海信、海容冷链、惠陆有机硅等“大厂”岗位和月薪过万的高薪岗位。同时,利用配套提供务工交通补贴、精准提供专业化技能培训实现来青劳动者稳定增收。经前期充分对接,这些劳动者与青岛多家企业成功“牵手”,并且这些劳动者以中青壮年为主,40岁以下的约占65.3%。
打好“服务牌”。上岗就业是第一步,给予来青劳动者切实的关爱和尊重,让老乡们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才是“留下来”的关键。为此,青岛市与定西市人社部门联合组成了20余人的服务专员队伍,到上岗人员较多的企业驻厂驻点,帮助老乡们克服环境不适、水土不服等问题,为他们提供“点对点”的暖心服务。
打好“情感牌”。留工要留人,更要留心。青岛市通过设置“夫妻岗”“亲情岗”等方式,促使外来劳动者实现“反向团圆”。同时,推动在青同乡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开展“暖心行动”“小候鸟行动”等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帮助“他乡”的劳动者增添归属感,体味“吾乡”的烟火气息。据统计,此次随专列来青的530名甘肃定西籍务工人员中,老员工达329人,占62.1%。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衣军强表示,“近年来,山东甘肃携手打造、共同培育了‘鲁甘人力’东西部劳务协作品牌,建立‘1+N’政策支撑体系,通过推动共建鲁甘人力资源服务协作体、共建‘创业导师之家’‘创业孵化基地联盟’、组建鲁甘‘工匠联盟’、互设劳务工作站、开通就业专列专机专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全方位、立体、互动式的协作机制。”刘传华说:“与定西等地的东西部劳务协作,有效地促进了两地间人力资源的配置交流。除了稳岗留工,我们将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促进外来劳动者的城市融入上,努力让每一位外来劳动者感受到‘来了就是青岛人’的城市温度。”
是责任更是使命,一根纽带心手相连
2023年10月,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在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代表青岛就“劳务协作再升级携手共进现代化”做了交流发言,向全国推广青岛以劳务协作为抓手,推动信息化协作平台建设、区域化协同机制构建、精准化城市融入服务等方面的典型经验。青岛、定西间“春天的故事”正迅速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从2021年启动‘青定山海’专列至今,已有四年的时间,我们有幸从定西地区招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员工。下一步我们将扩大招聘计划,为更多的定西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赛轮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史经理表示。
像赛轮集团一样,以“青定山海”劳务专列为媒,许多企业与协作地进一步加深了合作、拓宽了业务、创造了机遇,而青岛市与定西市间的劳务协作,也越走越亲、越走越实。自2021年4月青岛定西结对协作以来,两市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携手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务实合作,青定协作呈现出高位引领推动、高质拓展深化、高效推进落实的喜人局面。
目前,双方成功建设高质量的山东(青岛)万人劳务基地,在青岛建成劳务工作站10个,精准对接用工岗位,举办大型招聘活动15场次。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开设“海信班”等,探索建立定向培养、定向输送的就业模式;依托青岛市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优势,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举办劳务技能培训班78期、培训脱贫人口4437人次。提升群众就业技能。为落实劳务奖补福利,每年投入协作资金4000万元以上,青岛累计帮助定西9.3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进了山东门,就是山东人。照顾好每一位来鲁务工人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张涛表示,“我们将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举措,擦亮‘鲁甘人力’东西部协作品牌,努力为甘肃籍劳动者营造‘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第二故乡,吸引更多协作地区人员来山东工作、生活,为鲁甘两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