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海大鱼山校区开放有新动作

2024-02-14 15:00    青报观象山

大学之大,在于开放交流,在于包容并蓄。

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内容时,特别提出:“支持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对外开放。”

航拍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

海大是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办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本科起点高等学府,海大的历史传承与青岛的发展变迁交相呼应。无论校区如何扩展、校名怎样变更,海大始终与青岛这座城市相互促进、共融共生。可以说,海大在青岛人的心中不仅仅是高等学府的代表,更是青岛百余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缩影。

海大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承载着许多国内外游客的向往。坐落于历史城区、曾因疫情而不得不封闭管理的海大鱼山校区若再度对外开放,相信定能成为青岛新时期文旅产业增量发展的重要砝码。

01

最美校园,见证青岛城市发展

1891年,清政府在胶澳(青岛的旧称)设防,青岛由此建置。1924年,青岛建制33年后,海大的前身私立青岛大学成立。这是青岛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也是青岛高等教育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此后,海大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校名几经变更,却始终是青岛文化、教育、科技等发展的高地。

当代著名作家叶文玲与青岛渊源颇深,正如她在散文名篇《如果你想倾听》中所写:无论是核科学家王淦昌、胚胎学宗师童第周、翻译家成仿吾、人民艺术家老舍;还是“死水”里高举“红烛”的爱国诗人闻一多、清越流丽充满传奇的沈从文、现代文学的开拓者王统照、教育家文学家吴伯箫和才华卓越古典文学造诣深厚的女教授冯沅君……他们驻足青岛执教时间尽管有长有短,但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宛如大雁留声,他们在三尺讲台切中肯綮的谈吐,连同他们的不凡业绩,如黄钟大吕响彻寰宇,他们的名字永远是“山大和海大”的骄傲,琴岛的光荣。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年)》公布的60处名人故居,多分布在海大鱼山校区周边的大学路、鱼山路、福山路,其中超半数与海大有关。这些名人故居是青岛发展的见证,也是青岛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闻一多先生雕塑。

海大鱼山校区是中国最美十大校园之一,周边网红景点众多。校园内红瓦、坡顶的新哥特式建筑风格与青岛历史城区的格调融为一体,更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城市底色相得益彰。

因此,海大鱼山校区也曾是热门打卡点之一。在旅游季,青岛人接待外地游客,总少不了到校园里走一走,感受这里浓郁的学术氛围、厚重的人文底蕴,穿梭于六二楼、胜利楼等历史建筑之间,触摸大学、城市发展的脉络。在平时,鱼山校区也是青岛人休闲的好去处,在林荫小道漫步,感受片刻的宁静与放松;在操场上跑步、踢球,感受运动的酣畅淋漓……不过,这些美好都因为疫情的到来而不得不画上休止符。

02

大学开放,与城携手良性互动

一流城市成就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塑造一流城市。大学与城市的发展始终无法割裂,总是处于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历史上,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其开门悦纳诸子百家、汇集天下贤士,造就了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盛况,在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国内,疫情前的武汉大学樱花盛开时,总能吸引万千市民、游客到校园内打卡、赏花,感受蓝色琉璃瓦与粉色樱花交相辉映之美;在国外,世界顶尖学府牛津大学没有独立校区,各学院散布牛津市各个角落,与城市融为一体、相互依存。

与城市底色相得益彰的海大鱼山校区。

大学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符号,除了传授知识,还有社会教化、文化熏陶的功能。开放是现代大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物理空间的开放实际上是大学精神开放的写照。大学从来不是独立于社会的,更不是封闭的“象牙塔”,社会需要开放的大学,大学也需要在开放中拥抱社会、融入社会。

疫情前,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几乎都面向社会开放。疫情期间,出于师生健康安全考虑,高校实行封闭管理的“权宜之计”。疫情后,公众对大学校园重新开放的期待多次登上热搜。

观象君梳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此前已发文,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社会人员可通过预约、登记入校或直接刷身份证等方式进入校园。

可以预见,未来或许有更多大学恢复校园开放,大学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良性互动将会更加频繁。

03

鱼山校区,值得更多美好期待

开放是大学自带的底色,也是其社会责任担当的体现。

疫情过后,海大在校园开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调整了校园管理政策,采取了有序开放措施,对校内人员按照职、学、住属性精准分类管理,采取刷卡、刷脸、刷身份证等方式核验,快速通行。对校外人员,通过“中国海洋大学”或“平安中国海大”微信公众号预约入校。

去年海大崂山校区樱花盛放之时,学校就开通了校外人员入校赏樱预约通道。一时间,海大樱花大道引来众多市民、游客打卡。“爱如海大”校友集体婚礼更是让海大火了一把,让其成为网友羡慕的“别人的大学”。

开放是多赢,是大学生生不息的魅力与源泉所在。“海大鱼山校区”开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这不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青岛的事情。

推动校园开放,海大已经有了新动作。去年12月25日,海大与市南区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全方位提升合作水平,其中包括共建“一多楼”项目。

位于海大鱼山校区内的“一多楼”。

“一多楼”建于1903年,是一栋德式二层小楼,位于海大鱼山校区北部,临近大学路和红岛路,建筑整体以新罗马式风格为基调,红瓦黄墙、砖石结构,有地下室和阁楼。

1930年9月,闻一多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1931年暑假搬到了国立青岛大学第八校舍居住,也就是今“一多楼”。在青岛任教期间,闻一多开始了全面的唐诗研究,除完成《说杜丛抄》外,还写了《全唐诗人小传》《唐文学年志》等著作。在这栋小楼里,他创作了著名诗歌《奇迹》。他还将一生仅有的一篇即景抒情散文——《青岛》献给了这座城市。

根据协议,这里将被建成以“闻一多纪念馆”为主题的综合文史馆,展陈青岛人文名家和历史文化。在不久的将来,这栋百年建筑将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展现青岛城市发展史、海大历史的新窗口。

海大的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基因里就包含着开放、包容的气度。今年恰逢海大建校100周年,在新的节点上,随着鱼山校区开放工作的持续推进,青岛的文旅产业资源将更加丰富,青岛老城5A级景区创建也将底气更足。

作者 |世锋 摄影 |韩星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好吃好玩又好逛!青岛各区市民俗活动大盘点

2024-02-14    青岛发布

“追兵”越来越近,青岛最大的特色产业如何奋力争先

2024-02-14    青报观象山

青岛这些博物馆合体“营业”啦!这份春节期间活动清单快收好

2024-02-14    青岛日报

青岛发布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大风黄色预警

2024-02-14    青岛气象

2024春节档总票房破50亿!

2024-02-14    央视新闻

阵风7级!青岛今天有小雨转雨夹雪,市区最高10℃

2024-02-14    青岛气象

再现百年老街烟火气!大鲍岛新春市集开市

2024-02-13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你挺能藏啊,这么多情人节小众打卡地你都不说

2024-02-14    青岛新闻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