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海螺收获!每天上万斤还供不应求
在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丁字湾海域沿岸,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养殖池里的大海螺开始大量收获上岸,源源不断供应春节海鲜市场。据悉,当地养殖大海螺已有30多年的历史,内陆河经此入海,海水咸淡适宜,养殖出来的大海螺肥硕鲜美。一直到春节后,每天有上万斤新鲜的大海螺供应市场。
四个人两小时捞回七八百斤
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丰城社区毗邻丁字湾海域,这里也是上游内陆河入海口,海水咸淡适宜,两岸绵延10多公里长的滩涂以泥沙为主,富含微生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多样化的养殖产业,养殖户凭借勤劳的双手,常年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野”上育苗收获,养殖蛤蜊、蛏子、大海螺等远近闻名的海鲜。
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前几天的降雪还未完全消融,海边的寒风格外凛冽,海水温度已到零下。但是在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丰城社区北芦村养殖户王树文家的养殖池里,4个渔民身穿防水衣,蹲在半米深的养殖池里收获大海螺。只见他们半蹲在刺骨的海水中,手脚并用,试探着池底海螺的分布,将摸到海螺装进携带的塑料筐中。经过两个小时的水下作业,四个人捕捞了七八百斤海螺,将所有筐子装满后,然后通过皮筏运到岸上。
“快过年了,新鲜的海货非常受欢迎,一天差不多能卖5千多斤。”王树文今年59岁,他是当地养殖海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王树文介绍,由于当地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养殖,每年10月初,他们就从河北、天津等地收购海螺带回即墨暂养。海水咸度较低、微生物种群丰富,有了自然条件优势的加持,海螺经过三四月的生长,在春节来临前就可以收获出售。而眼下,河北、天津等地海螺收获期已结束,本地大海螺赶在断档期上市,供不应求。
丰城大海螺已经成为当地海鲜品牌
从养殖池收获上岸的大海螺运上岸后,渔民还会按照等级进行分拣装筐。“你看,这个个头多大,差不多得有半斤重。”渔民顺手挑出一个大海螺拿在手里。记者看到,皮薄肉肥的大海螺吐着泡泡,非常新鲜。
据养殖户介绍,新鲜的大海螺按照不同大小、等级,价格从每斤12元到30元之间不等。“海螺养殖成本每斤16元左右,今年一共养了七八万斤,刨去养殖成本还有赚头。”王树文说。
但海螺养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暗藏着各种风险。在养殖户看来,海螺养殖就像一把双刃剑,风险高、成本大,万一管理不当可能造成海螺大面积死亡,养殖户也会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但是如果管理得当,赶上价格行情好的时候,养殖户也会赚得盆满钵满。
养殖户之所以选择临近春节前开始收获海螺,就是因为春节市场海鲜需求旺盛,价格相对于平时略高。目前,每天有上万斤海螺被收获上岸运到青岛市区各大海鲜市场,丰城大海螺也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海鲜品牌。
零下海水中一天作业六七个小时
数九寒冬,对于养殖户而言,下水捞海螺非常考验渔民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50岁的村民于德升是众多捞螺人中的一位,在零下的海水中,他和其他工友每天要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七八个小时。他们个个头上戴着棉帽,身上穿着厚棉服,外面套上防水衣,虽然做好一切御寒措施,但仍收效甚微。“在水里一会就冻透了,浑身刺骨的冰凉。”于德升从事水下捕捞海螺10年了,虽然早已经习惯每年春节前最寒冷的时候下水作业,但是每次上岸后浑身还是冻得直哆嗦。当于德升脱下防水衣后,记者用手试了试他身上的棉衣,棉衣已经被浸湿,可以想象他们在水中捕捞的艰苦。
这么多年来,因为常年下水工作原因,不少捞螺人落下关节病,每到下雨阴天就会隐隐作痛。但也是因为工作条件艰苦,他们的收入也比较可观,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能赚150元。
中午时分,于德升和工友们结束上午的捕捞工作,将一筐筐海螺装到三轮车上运到分拣处,脱去防水衣,进屋休息取暖,吃完饭经过简单休整后,他们又将继续下午的捕捞任务。
记者 宋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