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青岛商超饮料普遍高于3元 原材料成本等上涨致价格走高
瓶装饮料渐别“3元时代”
岛城商超饮料售价普遍高于3元 原材料成本等上涨致价格走高
岛城一家商超的饮料专区。
口渴时,去超市、便利店买瓶饮料,是人们很常见的选择。不过,一些消费者发现,如今货架上标价3元钱以下的饮料,变得越来越少,动辄五六块一瓶的饮料,让不少年长的消费者略感纠结。近日,“3块钱的饮料正在集体消失”的话题冲上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难道饮料真的要告别“3元时代”?为何众多饮料会涨价?记者近日展开调查。
/探访/
商超饮料普遍高于3元
近日,记者走访了岛城多家大型商超、便利店,发现线下商超的大多数瓶装饮料的价格集中在3元至7元之间,其中4元至6元较为常见,3元钱左右的已经很难见到。在部分便利店,几乎找不到3元以下的饮品。记者在延安三路某超市饮料专区看到,500毫升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等碳酸饮料的售价在3.3元至4元之间;500毫升的乌龙茶、柚子茶等茶味饮料价格在4元至6元不等;果味饮料的价格有的4元一瓶,有的6元一瓶;运动饮料的零售价普遍超过4.5元,有的甚至高达8元。
在合肥路一家大型商超,记者发现饮料货架上的30多款饮料,其中仅有2款饮料标价3元,是易拉罐装的碳酸饮料。店员告诉记者,目前每瓶3元的饮料销量占比较低。“从去年开始就收到一些品牌的涨价通知。某品牌区域代理商已明确告知,饮料产品将统一上调1元左右的批发价。进价高了,超市售价自然得涨。”该工作人员透露。
在一家个体户经营的便利店里,记者看到饮料柜里共20多款饮料,价格全在3元以上。“临近春节,饮料的批发价会普涨,我们肯定也要涨价,但涨价的产品集中在大瓶装。”店老板告诉记者,每瓶饮料产品的利润空间也就在1元左右。
不过,与线下商超相比,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仍能购买到种类丰富的3元左右的饮料。尤其是近期平台推出“年货节”“食品饮料超级品类日”等优惠,物美价廉的产品颇受消费者青睐。
多家饮品企业调价
记者查询发现,去年以来,已有多家饮品企业对旗下产品进行了提价。先是2023年2月初,养乐多100亿活菌的原味和低糖产品开始涨价,单价分别从11.7元、12.7元涨到12.8元和13.8元。随后,被称为“乳酸菌饮料第一股”的均瑶健康于2月12日发布公告,将对“味动力”品牌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上调幅度约为3%至6%不等,新价格于2023年3月1日开始实施。去年5月,可口可乐在便利店、商超等终端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这也是自2022年可口可乐迈入3.5元后又一次涨价,价格直逼4元。去年11月起,康师傅饮料全面涨价——康师傅茶、果汁系列产品中包装零售价由3元/瓶调整为3.5元/瓶,1L装零售价由4元/瓶调整为5元/瓶。
从历史来看,这已是饮料行业的第五次涨价潮。自2006年起,国内食品饮料行业出现过4次涨价潮,分别是2010年、2012年、2017年、2021年。
/原因/
原材料+人工成本上升
饮料为什么越来越贵?饮料品牌纷纷涨价和原材料成本上涨、人工费用上涨等因素密切相关,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软饮料行业的成本中,原材料端的制造与人工占比20%,白砂糖占比15%,果汁占比10%。
中国糖业协会2023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2023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897万吨,同比减少59万吨。全国制糖工业企业成品白糖累计平均销售价格6270元/吨,同比回升516元/吨。8月成品白糖平均销售价格最高达7035元/吨,而在2022年8月价格仅为5747元/吨,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
除糖价上涨外,饮料包装瓶的主要原材料pet(一种高分子聚酯材料)的价格也在上涨。农夫山泉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2022年原油价格上涨,作为原油的下游产品pet等原料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这加大了以pet等材料作为产品包装主要原料的饮用水和饮料企业的成本压力。
“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缩减,这是厂家提价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事饮料销售多年的代理商李经理告诉记者,由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饮料的健康性,无糖饮料、低糖饮料受到追捧。这一类饮料定位较高端,售价也更高,从而带动了饮料整体价格的抬升,也是原因之一。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食品饮料行业确实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涨、供应链瓶颈等挑战,不仅如此,还面临通货膨胀和用工成本上升的考验。这些挑战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压力,适当涨价也符合市场规律。
/心声/
希望产品物有所值
在不少热搜榜的评论中,有网友称:“饮料越来越贵,喝白开水更健康。”也有网友表示:“饮料涨价更多是为了营销买单。”
可见,对于消费者来说,饮料涨价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例如,在去年康师傅涨价事件中,不少消费者接受涨价是因为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的,不可避免;而有些消费者则认为,涨价是因为品牌或产品需要提升效益,也无可厚非。
饮料的消费人群中年轻人占比极大,在走访中,记者根据年轻消费者的反馈,发现他们对价格并不是特别在意,如果产品力足够匹配,能够选择的4至5元价格定位的网红饮品非常多,关键在于产品能否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涨价对于消费者可能有所影响,但并不是决定购买行为的唯一因素。此外,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价格备受消费者关注,饮料在健康、包装、功能性甚至是文化背书等方面的“变装秀”,同样引发消费者共鸣。采访中,有消费者表示,涨价一两元钱并不影响购买,但更希望看到涨出来的“一元钱”能给饮料带来实打实的变化,如此一来,涨价的理由更充分,市场主体的信誉度更高,还能擦亮饮品品牌。
不少饮料代理商表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重视,可口可乐、冰红茶等高糖软饮所占领的市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健康新饮品瓦解。“成分党”越来越多,健康饮料虽价格较高,但仍受到消费者欢迎,这也是消费升级的表现。很多商家表示,添加剂较少的饮料在近几年的饮料市场逐渐有了口碑。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