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农大教授走进大山教农户养鹅,这场科技帮扶成效显著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8日讯 近日,昆明市东川区委向青岛农业大学发来感谢信,表达对青农大国家科技特派团—云南东川团水禽产业组张名爱组长、王宝维教授的感谢。2023年,张名爱、王宝维带领学校专家服务队对云南昆明东川区开展产业科技帮扶。一年时间,得益于科技帮扶,当地农户的生产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科技特派团是由中央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部委,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地方农业系统精心遴选推荐的高层次高水平产业技术专家组成,集中支持全国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王宝维是青岛农业大学二级教授。他培育出五龙鹅(豁眼鹅)快长系和蛋用系,被同行们亲切地称为“五龙鹅之父”。他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6项,发表论文400篇,获专利40余项,撰写著作20部,有多项科技成果成功转让,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和先进工作者称号等多项荣誉。现年64岁的他,退休不卸甲,坚守使命,始终无偿奔忙在乡村振兴路上,每当有人劝他说“退休该休息了”,他总微笑说:“年迈之余为贫困区农民做点事,是我最愉快的事情。”
2022年开始,他主动申报中组部科技特派团云南东川水禽产业服务专家,开启了他人生新的一页。他与团队成员不远千里从胶东半岛飞往昆明东川,积极与东川区农业农村有关部门开展现场工作对接实地调研,为东川区水禽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对症开方”。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东川区为百年铜矿开采高原区,地貌生态破坏严重,农民可耕种土地稀少,贫困人口多,缺乏饲草资源养殖项目。另外,养殖新品种缺乏、专业人才缺乏。
王宝维与团队成员认为:利用山区资源优势,采用农牧结合、种草养鹅等模式有利于生态良性循环,对矿区生态修复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生态鹅园式”养鹅既可充分利用饲草资源,还可美化乡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是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在经营模式方面,建议采用公司+生态鹅园模式,逐步形成种鹅与商品鹅养殖、孵化、加工和市场销售产业集散区。他与团队一起和农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出“云南省东川区水禽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东川区科技特派团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和“云南省东川区水禽产业组工作计划”,为完成帮扶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帮扶区刚刚脱贫的农民没有很多积蓄,尽管从山上搬下来住上了搬迁楼,有许多上了年纪的农民白天依然背着背篓上山种地、采药或挖野菜。人是进城了,但是他们生产劳作的方式一时半会没有转变。王宝维多次与龙头企业和主管部门进行商议,让企业多担当风险,企业帮助农户出鹅苗、饲料、技术,养殖户出房屋和劳动力,政府帮助担保争取乡村振兴资金支撑,先让少部分农户养起来尝到甜头,再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改变农民对经营项目的恐惧心理和单打独斗的经营思维,发展“抱团”合作经营模式。
科技帮扶团队建立了“王宝维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精准设计种鹅和商品鹅饲料配方,根据山区鹅发病特点制定免疫程序,承担了东川区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团队还设立了东川区草食畜(水禽组)养殖科技小院,开展四期培训。全年在东川区累计开展科技服务4次,对接企业10次、合作社4次、养殖大户4次;举办技术培训3场次,线上线下开展技术培训6次,培训本土产业带头人20人次、农技人员3人次、农民50人次,推广鹅高效养殖新技术1个,精准设计种鹅和商品鹅饲料配方3个,降低养殖成本8%,提高经济效益10%,得到当地群众好评和认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