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山东海洋高端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在青举办
青岛新闻网12月27日讯(记者 张晓楠)海洋是山东发展最大的动能,蓝色是青岛最鲜明的底色。12月27日,由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崂山实验室指导,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联合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6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山东海洋高端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在青岛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以“智汇齐鲁 创赢未来”为主题,设置海洋专家研讨会、海洋人才交流洽谈会、涉海人才创业项目对接会等板块,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系列活动,促进海洋研究交流碰撞,推动涉海涉蓝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海洋领域高端人才智力集聚,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七地携手共拓“圈层”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增长极。山东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一体推进,需要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地市的同心聚力、合作协同。
自首届中国山东海洋高端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成功举办以来,青岛与各兄弟城市一道,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青岛都市圈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效。
“特别是在构建海洋人才高地、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七地市共同开展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纳英才’专项引才活动,携手举办第十届‘博士行’、第23届‘蓝洽会’等重点招才引智活动,发布海洋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岗位2000余个,合作招引海洋人才近千人。”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届大会启动仪式上,举行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人才协同发展协议签订仪式。七地市将以此为开端,聚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事业,加力推进胶东经济圈和青岛都市圈一体融合发展,在推动人才智库交流、产教融合、项目落地转化、社会保障服务便利化、人力资源交流、营商环境提升等领域持续发力。
40余涉海项目带来产才融通的盛宴
城市因产业而兴,产业因人才而强。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成为了青岛人才工作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青岛充分发挥自身海洋产业和科研资源优势,通过打造资源整合、专业运营、品质服务相结合的海洋人才服务新载体,着力汇聚全球高端海洋人才,引育优秀海洋科创企业,培植先进海洋产业生态,推动实现人才链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互动耦合。
在主旨演讲环节,崂山实验室、逢时科技集团专家分别以“海洋工程发展趋势与技术挑战”“通过科研+产品+直播实现项目到产业”为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为现场100余名高校学子带来了一场生动而专业的实务课程。在涉海人才创业项目对接会上,来自海洋领域的40余个涉海项目正在集中路演,海内外知名基金管理人、行业专家、创业导师、投融资专家和创业园区负责人组成的评委阵容现场点评,同时确定产业基金重点投资项目,推动资本与智力深度融合,探索以市场化方式,促进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本次活动的对接情况,后续我们将进一步梳理涉海涉蓝单位的人才和项目需求,采取赴外专场招聘、靶向对接洽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度参与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海洋人才交流和项目对接活动。”
为城市人才双向奔赴“架桥联姻”
“在人才政策方面,创新实施‘汇智崂山’人才系列工程,未来三年将拿出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发展,对自主培育的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在各级补助的基础上,崂山区再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崂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凌在推介崂山区产业与人才发展环境时,向全球涉海涉蓝人才发出了诚挚邀约。
在海洋领域,青岛拥有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国际领跑技术,优势明显但也须时刻保持警惕。长期以来,高智力、高素质海洋人才的争夺一直是各地各方关注的焦点。海洋领域专业性强、招聘规模小、引才渠道单一成为制约城市海洋人才招引的重要因素。
本次活动现场组织50余家涉海用人单位推介并集中发布900余个人才需求,其中不乏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啤集团、明月海藻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涉海头部企业,吸引千余名高校毕业生和海洋人才现场参加,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
富有活力的城市从来不被定义,作为山东“强龙头”的青岛,肩负着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重任。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正围绕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吸引各类海洋人才集聚,努力把海洋人才优势转化为经略海洋的青岛实践。一幅水积鱼聚、木茂鸟集的千里海景图,正在这座青春之岛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