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青岛:壮大全产业链,激活农业强市新引擎

2023-12-21 11:11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青岛创新路数打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壮大全产业链,激活农业强市新引擎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五千年泱泱华夏孕育出灿烂的农耕文明。

然而,相较于在工业化、城镇化浪潮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城市,与“浪潮”不符的乡村一度失语。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既是对新时代“三农”形势的清醒认识,亦说明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三农”的基础地位都不会改变。

2023年,伴随着我国迈出农业强国建设的步伐,青岛开启了建设农业强市的征程。这是基于自身发展阶段的一次“升级”——作为典型的大都市带大农村,青岛所辖的10个区市中有7个是涉农区市、134个镇街中有90个是涉农镇街,把“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解决好,发展与沿海开放城市相匹配的“强农业”,青岛的城市能级方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今年,青岛扎实推进农业强市建设,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以一系列创新的路数打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开局良好。

更有分量的发展

当我们谈及农业,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想来大概率是粮蔬、果茶、肉蛋奶等,因为这些是保障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增强“确定性”,就要守住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这一“根本”,这既是每个人一餐一饭的日常,亦是一城一国的“头等大事”。

今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在耕地面积一定的基础上,把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粮食生产“头号工程”。如何提升单产?青岛提供了自己的思路: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利用三年时间建设十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打造集高产创建、快速烘干、仓储物流、加工销售、数字应用、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粮食生产综合示范样板,全力实现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的绿色增粮“青岛场景”。

由此可见,“绿色增粮”意在协同推进产能提升和结构优化。今年,首批7个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起势见效:秋收季,6.25万亩玉米绿色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747公斤,较一般大田平均增产20%以上。平度市蓼兰镇、莱西市沽河街道两处玉米高产攻关田实打测产,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116.2公斤和1030.7公斤,双双实现单季亩产“超吨粮”;蓼兰镇的小麦-玉米“超吨半粮”高产攻关田,更是创出同一地块一年两季亩产粮食1.95吨的青岛历史最高纪录。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带动全市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品种优“三增一优”,全年青岛市粮食面积达720.2万亩,夏粮、秋粮生产双创丰收,预计全市全年粮食总产量316万吨以上。

如果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解决的是人们生活的“必要性”,那么写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大食物观,解决的便是人们需求的“丰富性”,切实匹配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以“大食物观”为指引,青岛在确保“粮袋子”充盈的基础上,持续丰富市民的“菜篮子”,预计今年全年蔬菜、肉蛋奶和果品总产量分别达到650万吨、100万吨、100万吨以上,重要农产品全面综合均衡供给水平持续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第一位。同时,突出食品安全这一关键。今年,全市全年完成定性定量检测40万批次以上,全市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新认证绿色食品37个,绿色、有机、地标产品总量达到242个,创历史新高。

更可持续的产业

“三农”涉及行业多、领域广、群体大,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产业为人们所期待:其对市场拥有一定的适应和应变能力,通过协调各种资源优势,协同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从而提高农业整体的竞争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市,青岛以“将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为目标,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其中,青岛最鲜明的打法,便是做优做强农业全产业链,通过抓一产、带二产、促三产,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从而持续增强乡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链式发展的关键,青岛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55家,加工企业是“大头”。今年前十个月,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30家,营业收入达到2038亿元,实现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双增长。全市农产品出口到173个国家和地区,农产品出口额321.6亿元,同比增长4.3%,农产品出口额连年保持全国36个大中城市首位。

值得提及的是,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今年青岛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优选18家龙头企业作为“链主”企业重点培育,这些企业作为加工企业,在产业链条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被赋予了联动带农、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等方面的期待。

比如,位于平度的草莓加工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尚好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可带动青岛当地种苗培育、农产品种植基地6000余亩,带动种植农户2100余人;带动检验检测、包装、冷链物流等链上企业20余家,间接带动经济效益1.2亿元。

作为“链主”企业,在公司总经理郁东兴看来,链式发展的最大价值在于“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具体来说,通过整个链条的信息流动与共享、供应链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等关键要素实现顺畅运行,以此来优化以往处于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单打独斗”导致的信息不畅、决策滞后等问题,最终实现全产业链效率和整体效益的提升。

与此同时,青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储备”龙头、壮大链条——总投资18亿美元、占地1790亩的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是青岛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资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000亩的上合绿色农产品博览中心,将建成国家级绿色香辛料交易市场;总投资30亿元、占地1000亩的利群农产品精深加工类物流项目,将打造江北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仓配一体化智慧物流基地……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领域58个过亿元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3.37亿元、同比增长10.95%。这些一天天成长壮大的项目,是城市的活力所在、乡村振兴的“后劲”所在,为青岛建设农业强市持续注入强动能。

更有品质的乡村

农业领域专家张孝德曾写道:眷恋故乡和怀乡思归的乡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但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乡愁情结最浓的国家,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乡村社会发展历史最悠久、成熟度最高的国家。以乡村为载体、以乡村为根系的中国五千年乡村社会演化,形成乡情、乡思、乡恋已经融合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和中华文明的基因中。

何以解乡愁,为人们提供乡村这一“诗意的栖息地”?答案应是要打造让村里人乐享、城里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这需要下大气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此外,还要打造基于乡村本味的、各美其美的乡村,让其自成一处处别致的风景。

今年,青岛扎实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点片面”并联的思路,加快乡村建设和乡村更新。点上,高标准建设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累计建成省级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8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7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00个。片上,4个省级、10个市级、36个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梯次推进、全面起势。面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累计发动群众194.5万人次,“三线”整治2.46万处,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其中,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青岛路径”。去年6月,青岛创新路数打法,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6个左右相连相通、集中连片、人文相近、产业相融的村庄为单元,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系统推进,用3年时间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窗口”。

时下,示范片区内乡村建设全面提速,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新建改建农村道路98公里、整修排水沟84公里,片区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100%,集中供气覆盖率达21.9%。人居环境全方位提升,片区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8%,垃圾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7%,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更为难得的是,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探寻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发展路径,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比如,以小西红柿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平度市崔家集镇向阳红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有2400余个设施栽培大棚,年产小西红柿5万多吨,年销售收入超8亿元;以油画产业为特色的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文化产业年产值达到2.6亿元……

12月19日,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一体化运营平台启动,青岛融源杨家山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筹片区运营,整合各类资源,打造杨家山里“全域打卡”模式。

这可谓是青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又一次深入探索——当环境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均打好基础后,片区持续主动谋划“长远发展”,将资源串联起来打造片区形象IP,吸引游客、返乡创业人员等“近悦远来”,为片区持续注入发展动能。

好风光带来了好日子。当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建设,不但美了乡村,还富了村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市级示范片区内村庄累计增收1300万元,平均每村增收17.4万元。片区内新增就业岗位923个,人均增收1.5万元。新建改造乡村服务中心、会客厅16处,助老大食堂、研学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岁稔年丰,穰穰满家。紧紧抓住建设农业强市这个“关键点”,青岛正乘势而上,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青岛日报2023年12月21日1版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青岛:强力推进专项整治,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2023-12-21    青岛日报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城市“新窗口”生机勃勃

2023-12-21    青岛日报

【青视点】最强跨年、爵士小镇、栈桥海鸥……青岛燃起今冬里的一把火!

2023-12-21    青岛新闻网

居民楼发生燃气泄漏 青岛小学生及时发现化险为夷

2023-12-21    青岛新闻网

【青新人物志】社媒上的“青岛通”崂山bro:满屏的干货和欢乐,赠予八方来客

2023-12-21    青岛新闻网

青岛各部门以雪为令迅速行动,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安全

2023-12-21    青岛日报

山东首辆!记者体验胶州自动驾驶智慧小巴

2023-12-21    大众网

青岛今天阴有小雪局部中雪,市区最高气温-7℃最低-10℃

2023-12-21    青岛气象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