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岛旧城旧村改造取得新进展:改造老旧小区473个,80个城中村项目推进
12月15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阶段性成果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六场),介绍今年我市旧城旧村改造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今年以来,市旧城旧村改造建设指挥部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要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为民、便民、安民”,以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为目标,会同各部门和区(市)协同发力、精准施策。2023年,全市改造473个老旧小区,当年开工、当年完工,14个城中村项目启动签约,66个续建项目顺利推进,通过一年的改造建设,居住环境更加优美、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有效提升了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老旧小区改造:473个小区“当年开工、当年完工”,惠及居民13.77万户
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今年青岛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73个,惠及居民13.77万户,老旧小区改造数量达到我市历史峰值;改造小区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年内全部完工。创新性出台《青岛市老旧街区改造管理办法》以及技术导则等配套文件,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完成13个老旧街区改造示范项目,单个小区改造向整体街区更新的思路得到实践。住建部印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七批)》,推广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经验。
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市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青岛经验”:做实居民参与三个环节。一是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提高居民知晓度。街道、社区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媒体介质,广泛宣传老旧小区改造政策,通过制发明白纸、组织座谈会等形式,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转变政府“派单”为群众“点单”,改造方案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真正让居民成为改造的“主角”。二是注重改造中问计于民,提高居民参与度。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施工现场公示改造进度、材料样本、投诉电话等信息,通过“居民议事会”等形式,积极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广泛倾听民声、征集民意,精准了解、落实居民需求。三是落实改造后问效于民,提高居民满意度。改造效果交给居民评判,邀请居民参与竣工验收,将满意度设为联合验收的最后一道“关卡”,并根据居民意见建议落实整改,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有难必帮。
同时,青岛的老旧小区改造还推进改造工作三个革命——一是推进“楼道革命”。加快实施外墙保温、管线整治、楼道清理,消除安全隐患,净化楼宇空间;大力推进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落实奖补政策。累计实施外墙保温改造498万平方米、加装电梯163部。二是推进“环境革命”。实施相邻小区联动改造、整个片区统筹改造,全面整治小区及周边的照明、绿化环境,丰富完善公共卫生、体育建设、文化休闲等配套设施;围绕满足“一老一小”生活便利需求,因地制宜开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累计实施绿化提升37.7万平方米,增设公共休闲场地514片、52万平方米。三是推进“管理革命”。结合改造同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推动社区党组织、物管企业、小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合作共治;通过专业物业服务、大物管、居民自管等多种形式,逐步实现改造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此外,还严把工程实施三个关口。一是严把方案设计关。市、区(市)主管部门对改造方案进行两轮联合审查,审查结果及时反馈设计单位并落实整改。二是严把质量安全关。压实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管理要求;辖区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做好改造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降低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三是严把竣工验收关。建设单位组织相关部门、专营单位、物业、居民实施联合验收,明确小区配套设施产权归属和养护责任。
城中村改造:14个新项目全部启动签约,66个续建项目顺利推进
城中村改造方面,今年计划新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4个、0.8万户,推进续建项目66个、3.7万户,竣工回迁16个。目前,14个新项目全部启动签约,66个续建项目顺利推进,有14个项目、5000户居民完成回迁。全市上下共同发力、联合作战,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崂山区仅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三年任务;市北区实现城中村历史性清零。住建部等国家部委以及省有关领导先后到我市调研城中村改造工作,对我市改造经验做法表示高度认可;相关经验做法两次在全国房地产领域重点工作现场会上做典型交流发言,获得中央电视台多次宣传报道。
科学谋划、先谋后动。一是明确改造方式。采取逐村走访、实地座谈等方式摸清我市城中村情况底数,结合资金平衡、文化保护、居民意愿等区分出拆除新建类和综合整治类。二是突出区域统筹。坚持“区域统筹、连片开发、产城融合、整体配套”,坚持用“三分之一”理念统筹片区规划设计,把拆迁腾出的土地各三分之一用于居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引入优质产业。不搞运动式改造,不走过度市场化和单一房地产化的老路子。三谋求连片开发。将城中村改造,与周边低效工业用地、闲置国有用地以及无法单独开发的“插花地”用地整合,实施区域统筹和成片开发,解决部分资金平衡、土地闲置等问题。
政府主导、动则必快。一是政府牵头融资。城中村改造需求大量启动资金,我市通过多部门联动,研究国家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探索采取由国有平台公司或国有平台公司与综合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等模式,同时按照市场化原则推动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二是高效组织搬迁。把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前置,今年新启动的14个城中村绝大部分由区级国有平台公司或国有平台公司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提供补偿安置资金。由辖区政府牵头,街道组织社区(村庄)集体、拆迁企业、群众等共同实施建筑物高效拆除。三是狠抓回迁进度。安置房建设多由国有公司负责组织实施,按照“当年拆、当年建、三年回迁”标准,对各关键环节逐一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并向居民公示,给居民吃下“定心丸”。
以人为本、动则必成。一是优化拆迁补偿政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拆迁补偿标准,通过发放搬迁奖励费、上调临时过渡费、上靠20平方米价格优惠、兜底解决“早签约早得实惠,我们家先签”等举措,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利益。二是做实居民广泛参与。广泛发动居民参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工程验收、设施配套、服务管理等重要环节和重点事项决策,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进行集体表决,将户型设计、配比、规划方案等选择权交给居民,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居民得房率;由居民代表组成质量监督小组,对关键材料、设备全程跟踪监督,实现安置区“选在哪、怎么建、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三是提高安置房建设标准。出台《关于青岛市安置房建设品质提升的指导意见》,各区(市)也出台相关细则,对安置房面积与套型、智能化系统、景观布局等方面予以明确,充分考虑居民意愿、居住习惯、得房率等因素,设计多种优质户型。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方面,青岛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33个,惠及居民约13.26万户;城中村改造方面,计划新启动20个城中村,推进70个续建项目。市旧城旧村改造建设指挥部将紧跟市委、市政府步伐,加速项目实施、确保群众满意,切实把旧城旧村改造建设这一重大发展工程、民生工程办到群众心里,努力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