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项优秀成果获奖!青岛市第3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揭晓
青岛新闻网12月8日讯(记者 刘文超)8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及评选情况。青岛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郑海涛,青岛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春元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市委、市政府设立的我市社科领域的最高成果奖,每年评选一次,今年组织第37次评选。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始于1985年,受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评委委员会领导,评委会主任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担任。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青岛市社科联。30多年中,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共评出优秀成果3949项。这些成果在推动学术创新,促进学科发展,服务科学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科评奖的组织开展,推出了优秀成果和社科人才,推动了学科建设,促进了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为组织好今年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市评奖办于6月下发申报通知,对申报条件、成果时限、申报办法、材料报送等进行了详细界定。参评成果时限为2020-2022年期间符合申报通知要求的社科成果。今年进一步优化网上申报流程,首次授权在青高校等社科研究机构网上初审。经过多渠道申报,共收到60多家单位推荐的申报成果399项。10月市评奖办组织专家进行成果初评,强化政治审读,进行合规性审查。经严格初审,确定383项成果上会评选,其中著作58项,占15%;论文、课题类成果325项,占85%。总体看,今年的申报成果质量高,覆盖面广,外文成果、智库应用成果和交叉学科成果较往年数量增多。
11月8日-10日,市评奖办组织召开了青岛市第3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会议。评审分为经济组、管理组、政治法学组、智库应用组、哲学社会学组、教育学组、语言文学艺术组和历史文化组八个学科组进行,共有40位评委参加。通过小组审读初评,联席会议复审和全体会议投票表决等程序,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这些成果已于11月13日-11月17日在青岛社科网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上报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审定后,已通过青岛社科网向社会公布。经过作者申报、单位初评、资格复审、成果初评、会议评选、公示、评委会审核等环节,青岛市第3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共评选出172项获奖成果。《汉魏六朝杂传研究》等20项成果获一等奖,《低碳城市的建设与评价研究——基于青岛市的案例分析》等56项成果获二等奖,《关于青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96项成果获三等奖(含青年社科奖40项)。
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优化流程,完善评价标准和评选机制,增强评审的科学性、专业性和严密性,确保了评选工作的公平、公正。
一是方向正确,导向鲜明。本次评奖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政治标准,鼓励学术创新。
二是程序严谨,实行阳光评审。严肃评选纪律,首次成立监督小组,全过程监督会议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行匿名评选、分级评审。坚持形式评价与内容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虑成果的创新程度、综合水平、研究程度和成果价值,真正将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实践影响大、认可度广的成果推选出来。
三是优化奖项设置。在保持一、二等奖和奖项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取消新秀奖,名额纳入三等奖,并在三等奖中设置“青年社科奖”40项,主要用于奖励40周岁(含)以下青年学者的优秀成果,注重培养青年社科人才。
四是合理布局专家结构。增加外聘专家数量,更新完善专家数据库,提升同行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青岛市第37次社科优秀成果真实地反映了近三年我市社科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水平,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成果质量高。研究内容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涉及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凸显。基础理论研究在创新思想理论、传承先进文明、推动学科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立足实际,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解决问题、提炼经验,显示出学者们植根实践沃土、密切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获奖成果原发期刊或出版层次高。
二是社会反响好。很多获奖成果被学界引用转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青年学者研究实力不断增强。从获奖者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下青年学者120人,约占70%。展现了我市社科研究后继有人、学术水平和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的可喜局面。
下一步,市评奖办将采取多种措施宣传推介优秀成果,充分激发和调动获奖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推动社科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市评奖办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任务要求,在广泛征集社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评奖工作规律,优化评选流程,完善评价体系和评选机制,建立完善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