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城市战略,服务城市发展!青岛市属企业各项规模效益指标稳步增长
青岛新闻网12月8日讯(记者 刘文超)今天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主题发布会,介绍“市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情况。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万胜,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孝芝,市国资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于剑,青岛城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元斌,青岛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海滨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秉承“国盛资盈”理念,支持市属企业在服务城市战略、服务保障民生中发展壮大,特别是今年出台了《关于青岛市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发布了青岛市首本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全面展现国资国企社会责任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激励市属企业在匹配城市战略、强化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积极担当,夯实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
1-10月,青岛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93万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营业总收入5677.7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342.1亿元,同比增长9.6%;上缴税费352亿元,同比增长7.3%,各项规模效益指标稳步增长,经济贡献能力不断提升。
匹配城市战略,服务城市发展
市属企业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积极匹配城市重大战略,在服务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中展现国资担当。
一是振兴发展实体经济。始终坚持“心无旁骛攻主业”,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青啤集团100万千升高端特色啤酒生产基地、澳柯玛智能家电强链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为啤酒制造、白色家电产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二是加快提升道路品质。发挥市属企业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跑出施工“加速度”。青兰高速改扩建工程实现双向8车道通车,安顺路、劲松五路实现贯通,重庆快速路、辽阳路快速路、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地铁6号线一期预计明年上半年开通运营。
三是不断优化市容环境。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太平山中央公园和浮山森林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太平山7.9公里环山绿道全部贯通,实现了市民“望山能进山、进山能游园、游园能环山”的愿景。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进入国家5A级景区标准化运营,推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
市属企业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建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今年以来,市属企业累计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8.3%。
一是高层次研发平台作用不断显现。目前,市属企业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平台100余个,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0余项,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超过100亿元。“超大规模混合算力海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项目成功获批,成为省内首个国家级“算力平台”。
二是优势制造业创新引领力不断增强。比如,青啤集团依托“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先后承担各类研发项目20余项,形成了以三大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代表的6项核心技术和100多项外围技术。
三是项目施工科技含量不断提升。3D打印铺设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架路、快速路的摊铺中,全国首创“双护盾TBM成套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铁线路建设的安全和效率。行业内首台兆瓦级飞轮储能装置已经在青岛地铁3号线挂网,全面推广后预计每年节电6200万度。
加快绿色转型,提升发展效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属企业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助力青岛在全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贡献力量。
一是积极布局绿色产业。支持奇瑞汽车、高合汽车等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城鑫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吸引20余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青岛。淘汰处置老旧公交车辆,更新引进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二是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海湾化学已经累计实施800余项技改项目,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和余热余压回收利用。青啤集团与水务集团首创“啤酒高浓废水减污降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推广使用节能装备,不断优化用能结构。
三是助推生活绿色变革。提前完成“煤改气”三年攻坚任务,从今年冬天供热季开始,我市东岸主城区已实现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万吨。
践行为民初心,增进人民福祉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市属企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事关市民切身利益、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积极担当作为。
一是服务市民便捷出行。今年以来,全市新开通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69条,66%的线路实现与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服务市民出行5.54亿人次、同比增加6.7%;完成航班起降架次(14.26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81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2.9%、110.2%、14%。
二是高效保障能源供给。推动市区燃气管网互联互通,主城区日均最大供气能力提升至45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0%。改造老旧燃气管网127公里,为133万户免费更换软管,全力保障市民用气安全。完成80余个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有效提升供水水质和保障能力。
三是主动服务民生福祉。市属企业今年吸纳高校毕业生2300人,同比增长10.3%。组织海洋、金融等领域人才专业招聘会,为市民就业搭建平台。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省外协作陇南定西、省内支持菏泽发展、市内帮扶平度莱西,今年累计投入资金3.9亿元。
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市国资系统将继续以“国资所能”全力服务“国之所需、城市所愿、民之所盼”,坚定扛牢国资国企社会责任,努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的国资篇章。
【答记者问】
1、近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省属企业深化改革的相关情况。请问,青岛市将如何谋划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王孝芝: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化国企改革作出的又一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决策部署。两个“行动”在时间节点上有机衔接,在政策内容上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推进落实中,全市国资系统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收官。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都组织三年行动落实情况专项评估,青岛市连续三年获评A级,在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在内的全国37个省级国资监管机构中位列前茅。因此,国家和省也对青岛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寄托了很高的期望,希望青岛在国企改革领域探索出更多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和成果,为青岛培育新的优势国有企业。
根据工作安排,青岛市国资委负责牵头研究制定我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在方案起草的过程中,既不折不扣落实上级要求,又紧密结合青岛地方实际,总结和运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功经验,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全市国有企业的使命任务,谋划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聚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提出要实现“三个明显成效”的总体目标,即,在增强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作用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取得明显成效。这“三个明显成效”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作用,体现了国有企业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使命导向、效率导向、结果导向的有效融合。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今年9月组织召开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专家咨询会议,邀请全国国资国企领域知名专家对我市实施方案进行研讨,根据专家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为抓好青岛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统筹推进和落实落地,市国资委正在同步制定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项工程纲要和工作台账,将主要改革任务分解到7个专项工程,即,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提振专项工程、城市建设社会民生服务提档专项工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工程、创建公司治理示范企业专项工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专项工程、国资监管效能提升专项工程、党建统领国企改革发展专项工程。各专项工程均制定工作台账,对每项重点改革目标进行分解,明确重要任务、重要工程和重要事项,提出重大时间节点的预期工作进度,明晰责任主体,力求实现工作任务清、完成时间准、预期成果实。
目前,该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续关于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新进展,可关注市国资委官方网站或“资通青岛”微信公众号了解有关情况。
2、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在指导市属企业履行用人主体责任,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于剑:今年,全国共有1158万名高校应届大学生毕业,社会就业压力很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关心和关注大学生就业工作,出台了很多鼓励和支持性的政策、举措。青岛市国资委在这方面更是立足职能,积极谋思路、想办法,多措并举,引导市属企业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作用,加大岗位开发力度,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国家分忧、替百姓解难、对社会尽责,充分发挥市属企业稳岗促就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今年,市国资委印发《关于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号召市属企业提高政治站位,充分挖掘就业岗位资源,拓宽招聘渠道,加强就业见习岗位对接,通过推介宣传、现场招聘、线上直播等实现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供需关系“两相宜”。同时,为支持市属企业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对按照工资效益联动机制确定的工资总额难以满足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的企业,统筹考虑相关因素,2023年可给予一次性增人增资,核增部分据实计入工资总额作为下一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基数。
二是主动靠前服务。今年4月份,市国资委积极发挥服务企业功能,首次组织部分市属企业及其权属企业,集中举办国有企业专场招聘会。青啤集团、澳柯玛控股集团、红星化工集团等近30家国有企业提供财务管理、装备制造、化工、金融、橡胶、物流等重点产业职位200余个,岗位需求人数1000余人,吸引30多所省内及驻青高校近5000名毕业生参加,为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畅通求职渠道,为用人单位更高效引才提供精准对接,服务赋能国企高质量人才高地建设。招聘会坚持专业化引智、亲情化服务、零距离纾困原则,在现场设置真诚咨询窗口,讲解就业创业优惠及利好政策,发放政策指南“小红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强化校企沟通。要服务保障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顺畅沟通就是必不可少的。今年6月份,市国资委组织18家市属企业有关负责同志与10所驻青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召开了一次高校大学生实习暨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校企座谈会,围绕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有效对接岗位和生源,化解“市场上喊缺人,毕业生喊找不到工作”的就业供需双方结构性矛盾等主题,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提出建议,开展深入而充分的互动交流。会后,18家市属企业积极响应,提供涉及十余类专业的130多个实习岗位、近700名实习生需求,以较好的实习保障条件面向国内60余所知名高校发出来青实习的邀请,推动高校与企业“相向而行”“双向奔赴”,实现企业、高校、学生之间的共创、共赢、共享。
据统计,截至三季度末,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实际招收高校毕业生近230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逾10.3%,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近1000人,发挥了稳就业保就业“压舱石”作用。
3、近年来,城发集团承担了多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工作,比如重庆路快速路项目、太平山中央公园项目等。请王董事长介绍一下,城发集团在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城市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王元斌: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国资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城发集团立足主业,紧紧围绕匹配城市发展战略,聚焦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战略产业项目投资布局,全力发挥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是全力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提速增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项目支撑。三年攻坚行动以来,城发集团奋力攻坚克难,组织实施的多个省、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太平山改造提升工程4月27日对外开放,成为市民踏青休闲的网红地,并由城发集团按“建管一体化”智能管理模式实施后续运营管理工作;重庆路快速路项目当年开工并将于年底实现主线及9对匝道全要素通车;重庆路周边地下管廊项目将于年底同步完工;承担的中山路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顺利竣工;福州南路改造项目克服调流难度大、管线复杂等难题,提前1个月实现通车;山东路-鞍山路东北象限匝道及地下停车场项目预计明年5月实现匝道通车,年底全部完工;福州北路与重庆路打通项目正全力推进;浮山全民健身中心已于今年10月开工,并将于2025年5月向市民开放,届时将向市民提供一处集健身、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
二是以科技创新为牵引赋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助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围绕重点项目和产业全面实施“数字城发”战略,构建起涵盖智能建造、智慧制造、智慧物管等数字赋能的全链条生态体系,形成了“建管一体化”智能运营管理模式。其中,国内领先的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建管平台成功发布,并率先在重庆路快速路项目建设中应用成功。太平山智慧景区、重庆路智慧交通系统即将竣工。加之其它应用系统同步推进,“数字城发”将于年底建设完成。我们还投资控股全市工艺最先进的装配式智能建造工厂,为我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同时,将在其它重点项目建设上做好成果复制转化工作,助推我市市政建设从“现场建造”向“工业化智造”转型。
三是深耕民生领域服务保障,践行国企社会责任。近年来,城发集团主动落实减租政策,累计为我市中小企业减免房租5000余万元。积极助力“人才强青”计划,山大人才住房二期年底主体封顶,海尔路人才住房年底开工。
今年,城发集团组织实施的太平山改造提升工程荣获市委“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高质量发展项目”称号,城发城市更新公司荣获市委“争先创优”团队和青岛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下一步,集团将继续发挥主业优势,聚焦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切实履行好国企的社会责任,扎实推进省市级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积极担当作为,为青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青岛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市域集中供热“煤改气”项目,清洁供暖水平明显提高。请问,结合“煤改气”工作,青岛能源集团在保障城市供热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赵海滨:青岛市集中供热事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从区域保障到全域覆盖、从燃煤供热到清洁取暖的历史跨越。目前,我市集中供热面积超过3.36亿平方米,居民用户达316万户,主城区热化率达到100%。青岛能源集团作为唯一的市属能源企业,承担着青岛市主城区85%以上供热业务和主城区以外区域一半以上的供热业务,供热面积达1.43亿平方米。
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2021年,市政府召开“清洁取暖专题会议”,明确提出“三年时间完成市域‘煤改气’项目”的要求,并在随后两年将该项工作列入“市办实事”。
2021年至2023年10月,青岛能源集团实施了省内规模最大的“煤改气”工程,关停44台燃煤锅炉、建成27台燃气锅炉,热源供应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40%,同时每年压减煤炭消耗量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万吨、为招商引资贡献碳排放替代指标84万吨,并腾出327亩可用于开发的低效土地资源。“煤改气”使青岛成为继北京之后,中国北方第二个实现清洁取暖的城市,也成为首批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的城市。“煤改气”首个采暖季,市区冬季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了20%,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以来最优水平;今年,由“煤改气”后闲置煤库改建而成的全市首个社区文体中心也已经试运营。我市集中供热走出了一条由“保障型”到“低碳化”的“青岛路径”。
以“煤改气”为契机,青岛能源集团正在围绕五大体系建设,全力推动集中供热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打造安全、高效、绿色、智慧、暖心的集中供热新模式。
一是着力打造更加安全的气热保障体系。燃气方面,国内涉海距离最长的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历时两年正式通气,总投资130亿元、以青岛市LNG战略储备库及配套出线工程为主的“一库两线三级”燃气保障格局加快形成;供热方面,2022年开始实施了青岛市集中供热史上规模最大的老旧管网改造,计划投资5.85亿元改造管网278公里,目前已完成130公里,为安全供热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着力打造更加高效的节能运行体系。集团全面贯彻系统节能理念,连续三年投资5亿元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集中供热综合能效跻身全国前列,集团多年被评为“全国供热行业能效领跑者”。
三是着力打造更加绿色的清洁供能体系。深度参与青岛市特色功能区建设,先后打造了国内首个零碳社区项目和既有建筑光储直柔项目,空气源、污水源、光伏等综合供能业务实现大幅增长,预计至“十四五”末,集团分布式清洁供能面积将过千万平方米,能源清洁化利用率将达到100%。
四是着力打造更加智慧的气热调度体系。加快“智慧能源”的路径探索,建成了涵盖源网户全过程的供热能耗管理平台,实现了气温与室温联动调节,做到了既温暖又节能。该系统作为全国50个项目之一入选国家“企业双化”典型案例。
五是着力打造更加便捷的品牌服务体系。以“暖到家”品牌建设为抓手,打造了国内同行业首个“服务管家网格”,建成了“24小时不打烊”的“半小时服务圈”,集团服务进社区覆盖率和服务管家覆盖率实现两个“百分百”。
下一步,集团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青岛能源,让生活更美好”的承诺,以国企担当扛牢保暖保供责任、引领能源结构转型,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能源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