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人数连涨8年后首降,“考研热”降温或因学生更“务实”?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6日讯 “考研热”降温了。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12月23日至24日举行。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较2023年减少36万人。这是2015年考研人数逐年递增以来的首次下降。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驻青高校考研报名人数也有相应的下降趋势。考生更务实、考研竞争激烈等则是考生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考研有“高考化”的趋势。从2015年的165万人,到2023年的474万人,全国考研人数实现了连续8年增长,其中2022年增幅最为明显,报名人数增加了80万人,增长率高达21%。2023年增速开始放缓,全国报名人数仅增加了17万人,增长率为3.72%。2024年,报名人数减少了36万。不过,全国对应年份本科录取人数一直在增长,2016年约为405万、2017年约为410万、2018年约为422万人、2019年约为431万人、2020年约为443万人。全国本科生录取人数增加了,对应年份的毕业生考研人数却没有随之增长,一定程度说明“考研热”出现了拐点,有所降温。
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生备战考研。
记者采访了解到,驻青高校硕士研究生报名情况有所差异,部分高校的报考趋势与全国一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学校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报名结束后就做了调查统计,有近70%的本科生报了名,比2023年下降了约8个百分点,跟全国的整体趋势非常相近。”青岛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于江波表示。
也有一些驻青高校统计的数据显示,考研率与去年基本一致,比如青岛理工大学的报名人数与往年保持稳定。但这些高校的负责人也表示,从学校的调查情况看,有部分学生虽然报名了硕士研究生考试,却仍在考研和就业之间摇摆不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较为多元。大学生对于考研形势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是造成报名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当前形势下,更多学生对就业的价值追求要高于考研,同时部分学生也开始认识到,考研对日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如果计算一下时间成本与费用成本的话,不如放弃考研,先去就业。不过,在他看来,尽管考研人数有所下滑,但报考人数依旧保持在超过400万的体量。“仅有部分人出现了观念转变,大多数学生依旧选择考研。”
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生备战考研。
“针对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现象,我们专门做了调查。前几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学生走出校园的机会较少,企业入校与学生直接面对面的机会也比较少,很多学生感觉可以先考研、再就业。现在进入校园的企业多了,学生走出校园的机会多了,见识更广了,对就业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也更加务实,他们中很多人认为就业更适合自己。”于江波介绍。
从研究生招录政策看,部分高校招生计划的调整影响了考生报考的热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相对稳定,但很多高校的保研名额增幅更为明显,这就意味着考研名额会被挤占,考研竞争更加激烈,考入理想高校的难度增加。”青岛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四学生小张告诉记者,他备考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目标院校相关专业的考研名额被压缩,竞争过于激烈,便放弃了考研,选择了就业。经过努力,他已于10月份与一家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生备战考研。
还有部分高校学制延长也影响了考研报名热度。长期以来,“学硕重学术、科研,专硕重就业、实践”“专硕学制2-2.5年、学硕学制3年”是公众的普遍印象,学硕旨在培养研究型人才,学制更长,学费更便宜,容易调剂;专硕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学制较短,学费更贵,不容易调剂。近年来,这种现象正在改变,部分学校增加了专硕招生计划,缩减了学硕招生计划,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延长了专硕学制,还有部分高校提高了专硕的学费。以上因素增加了读研的成本,“劝退”了部分计划考研的学生。
此外,面对考研“高考化”的趋势,部分计划考研的学生将赛道转向了“考公、考编”、出国留学等。种种因素叠加,也就促成了今年考研的“降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文 韩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