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保护古树名木,留下城市“年轮”
保护古树名木,留下城市“年轮”
青岛通过建设古树公园等方式探索打造“覆盖全过程、全要素,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保护模式
如今,保护树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如何为城市留下大树、留下城市年轮是一件需要不弃微末、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
来自市园林和林业局的数据显示,青岛共有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2575株,根据省绿委办最新普查认定结果,其中一级古树86株、二级古树291株。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探索“一树一景”“古树公园”的建设。16项市级重点建设示范项目中,一级古树名木复壮项目在列。《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也同样明确,在市域文化遗产保护中,保护古树名木等自然景观要素。
建设古树公园,打造讲好城市故事的重要载体
据《青岛古树名木志》记载,全市古树名木主要树种有银杏、圆柏、侧柏、酸枣、柘树、国槐等,大多分布于崂山风景区、中山公园、海滨风景区等地。其中,多不乏耳熟能详的“寿星树”,如崂山的汉柏凌霄、龙头榆,天后宫的古银杏树等。
位于崂山区的“汉柏凌霄”是青岛市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一棵古树,已存活2100多年。
如今,越来越多的古树正在被市民所熟知。去年,青岛市首个古树公园——胶州市柏园古树公园落成。为保护复壮后的数十株古柏,整个公园没有硬化,园路采用与古树群和谐一体的草坪砖铺装,增加透气性,保护古树的健康生长,目前长势良好。
“作为古树公园,公园更多的创新设计是基于对古树的生态保护,将数字化信息管理动态贯穿整个古树公园。”参与古树公园设计的古树医生张晓军继而解释道,公园四角设计有古树立地条件监测系统、小气候系统、生态实时监控系统、动态监测系统、虫害防控专用产品以及集古树景观、防护于一体的杀虫灯等仪器设备,这样就能随时随地动态了解古树情况,做好古树的保护工作。
今年9月,青岛再添古树公园,位置在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的北寨村。园内,一棵500余年树龄的古银杏树重新焕发生机。同时,公园还配套增设座椅、休闲设施和文化景观墙等,营造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良好氛围,让村民有更多绿色获得感。
在西海岸新区古树公园内,一棵500余年树龄的古银杏树重新焕发生机。
仅有一棵古树,缘何要打造一个公园?据了解,在复壮过程中,经区自然资源局申请,市绿委办充分调研,考虑到这棵银杏树历史悠久,承载着一代代北寨村村民的乡愁记忆,加之周边空间足够,于是制定设计方案,既让古树“老有所依”,又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
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少见。在上海的泾南公园里有一座园中园——千年古银杏园,“住”着的是市区内唯一一株千年古树,古树编号为“0003”,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三姐”。
有专家认为,打造古树公园,是古树保护理念的一种创新。古树是了解社会历史进程的“活档案”,专门为它们建公园,是城市温度的体现,彰显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对历史文脉、乡土文化的尊重。同时,古树公园既能增进人们与古树的情感,让老人把古树故事讲给年轻人听,又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增进邻里交流。
放眼全国,多地正在积极探索古树保护新模式。北京推进古树主题公园、保护小区、古树街巷、古树社区、古树村庄等保护试点建设。成都通过挖掘历史内涵,推进古树小游园、古树主题公园、古树群落公园建设,提高公众知晓度,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留下一份独属于古树的印记。
目光拉回青岛,我市积极推行市县镇街四级联动,形成包含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一树一芯、一树一景、一树一文化等内容的“十个一”运营机制,打造“覆盖全过程、全要素,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古树名木保护“青岛模式”,实现“留住青山古树,守护绿色乡愁”。
担当“树管家”,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管护水平
今年4月,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森林公园正式对市民开放。市级公园管理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吕勐介绍,太平山中央公园现有古树名木209株,其中树龄最大的一棵是槐树,已有218岁,而在小西湖东侧生长有市区比较少见的紫薇树,已有118岁。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复壮的古树名册中,有一部分就是太平山中央公园中山公园园区的古树及古树群。
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是自然和人文之根。今年8月,太平山中央公园“上新”了“物业管家”。“我们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定养护计划,专人专管,一树一策,定期巡视检查,针对长势不佳的树木会邀请专家会诊。”青岛城发智慧城市服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太平山项目负责人魏猛介绍,公园还建立了古树名木监测系统,将养护、施肥、打药、复壮等全过程养护流程录入智慧化管理平台中,及时掌握古树名木的变化。下一步,将建立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实现基础数据信息化、档案管理智能化、业务监管精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树木保护”这项漫长又冗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市民身份正在发生着改变——从城市管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此前,市南区徐州路浮山所的“青岛01号古树”,通过古树认养办法找到了“树管家”。“树管家”负责这棵518岁银杏树的日常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日常巡护等保护管理工作。
图右侧为位于天后宫的两棵古银杏树。
此外,结合“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挑选出50株历史悠久、有故事、有重要意义的古树,由个人自愿捐款认养,并开通捐款通道,市民可线上认养古树,为古树保护贡献力量。
目前,我市还在积极就民间林长工作进行探索,制定了优秀民间林长奖励激励办法,各区市共发展民间林长253名,志愿林长20名。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在浮山森林公园等重点区域建立一线生态警务站,城阳区创新发展了志愿林长和志愿林长工作站,为林木保驾护航。
爱护树木是城市温度的体现,彰显了人们骨子里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对历史文脉、乡土文化的尊重。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让乡土树种成为参天大树,“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美好图景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