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体育场馆焕新:让城市“动起来”
青岛已建成的30余座大型体育场馆成为市民健身、观赛的主阵地,老场馆改造升级、新场馆开工建设、规划中的场馆开启“加速模式”——
体育场馆焕新:让城市“动起来”
“在青岛,观看比赛和健身,你首先想到哪儿?”
“当然是国信体育中心。”
“在青岛,体育赛事今年最火热的打卡地是哪儿?”
“青春足球场。”
一次简单的随机街访问出了青岛人心目中“最燃”的体育场馆。
据统计,青岛目前已拥有30余座大型体育场馆,它们是市民开展体育锻炼和比赛的主要场所,是体育赛事运营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供给公共体育服务、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和改善民生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更新建设,体育大有可为。不久后,多个新建、改建的体育场馆将应需而生,青岛建设全球知名体育城市、国家体育中心城市的基石将越来越坚实。
3座“10万+”
近期,青岛市体育场馆协会给出的一份数据显示,在目前青岛的30余座大型体育场馆中,有3座总建筑面积超过了10万平方米。其中,30万平方米的国信体育中心位居榜首;其次是位于红岛的市民健身中心,总建筑面积为21.8万平方米;而今年刚刚投入使用的青春足球场位列第三,总建筑面积为19.6万平方米。
对于普通的青岛市民来说,国信体育中心无疑是再熟悉不过的。经过第十一届全运会的改扩建,该中心从当年单一的体育场“变身”为拥有主体育场及辅助训练场、游泳跳水馆、综合训练馆、体育馆及篮球公园、相关配套设施的“体育综合体”,也成为汇集体育文化、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多种业态,融合竞技赛事、文化娱乐、休闲运动等多种功能的城市中央运动区。
承办CBA复赛,一度让国信体育中心汇聚全国的目光。而承接中国女足、羽毛球等“国字号”队伍集训时,国信体育中心则发挥出了综合体的优势。“国信体育中心不但满足了我们日常住宿、训练要求,而且还能为球队提供体能训练、运动康复等服务。连续两次选择在国信开展集训,我们收获很大。”女足主帅水庆霞曾这样评价。
在保障专业运动队训练场地使用的前提下,国信体育中心园区和所有场馆每天开放不少于16小时、全年无休,年均举办各类大型赛事演出活动70余场,年均接待各类全民健身爱好者超过150万人次,成为岛城市民健身运动的首选之地。国信体育中心自营场馆年综合收入从开放之初的1500万元增长至近两亿元,每年拉动园区内关联产业收入突破3亿元。
而作为2018年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的主场馆,位于红岛的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主要包括能容纳6万名观众的“海之沙”体育场和拥有1.5万观众座席的“云之贝”体育馆。在今年举办的东亚U15足球赛中,青岛市民健身中心良好的设施得到了包括东亚足联、各参赛队的一致好评。此外,高标准建造的“云之贝”体育馆,也曾承办中国男女篮国际邀请赛等赛事。
今年,能够容纳5万人的青春足球场投入使用,并借助中超这个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职业赛事IP,走进了全国球迷的视野。
青春足球场将打造成为以足球为主题,集竞训、展演、运动、健康、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体商综合体。王雷 摄
自本赛季中超联赛开始后,青春足球场的上座率屡创新高。除了海牛时隔十年重返顶级联赛激发了球迷热情外,很多观众也希望能够亲身感受专业足球场带来的震撼。在今年的15个主场比赛中,共有269391人次来到现场观看比赛,场均人数达到1.8万人次。
在顺利承接本赛季海牛队中超主场赛事后,青春足球场将持续按照高规格、高标准继续推进项目运营工作:计划引进一系列国际、国内高端赛事及演艺活动,进一步搭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标准化场馆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开发场馆商业资源,形成“以商养体、以体促商”的良好发展路径,将青春足球场打造成为以足球为主题,集竞训、展演、运动、健康、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体商综合体。
十区市全覆盖
除了3座大型体育场馆外,在岛城市民身边也不乏设施先进的体育场馆。青岛十个区市已实现大型体育场馆全覆盖。
市南区拥有历史悠久的天泰体育场,市北区分布着第二体育场、中联(市北)运动公园、全民健身体育中心等,李沧区配置了中联运动公园、工人文化宫等,崂山区有国信体育中心、深圳路体育公园等,城阳区有青春足球场和市民健身中心这样的“巨无霸”,即墨区有创智新区体育中心。西海岸新区的体育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布局着西海岸新区体育场、在建的西海岸新区奥体中心等众多场馆。此外,莱西市体育中心、胶州市体育中心、平度市奥体中心等综合性场馆也能满足各县区大型赛事的举办和群众日常健身活动的开展。
“大型体育场馆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了充足的健身场地,还提供了大众健身等服务,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为居民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可以提高城乡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延长劳动力的工作年限,并降低国家医疗支出,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市体育局相关人士表示。
数据显示,2022年青岛市人均体育消费支出3118.79元,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322.5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2021年的2.23%提升到2.26%。
这份数据的背后,是健身热潮的异军突起,是场馆布局的硬件加持,更是城市活力的激荡迸发。
在健身日趋变为“刚需”的背景之下,市体育局等相关部门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能力。在创新场馆建设运营模式方面,探索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体育场馆管理新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场馆运营,在保证公益性前提下,充分发挥公共体育场馆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协调各方力量,努力推进体育场馆数字化提档升级,加快发展体育服务综合体,引导和鼓励体育场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提高时尚化、智慧型、便捷式运动场馆设施的服务供给。
新场馆新期待
大型体育场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城市社会、经济等有密切联系。合理的场馆布局往往能够使场馆成为驱动其所在地区发展的核心之一,在相当大程度上引起资源要素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移动,进而引起场馆周边人口集中和相关产业集聚,最终使得城市的空间结构更为合理。
始建于1997年的弘诚体育场,虽然在2008年开展过大规模整修,但目前仍存在外观陈旧、场地设施破损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群众公共体育需求,再加上老四方区域没有规模较大、符合现代化标准的全民健身场馆,因此,弘诚体育场的升级改造迫在眉睫。作为2023年青岛“市办实事”项目之一,弘诚体育场功能优化提升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封顶,2024年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新弘诚体育场”将由田径场、足球场、游泳馆、篮球馆、健身馆、乒羽馆、室外运动场等组成,不仅可以大大改善老四方区域全民健身运动条件、有效填补区域赛事活动场地缺口,还将新增数百个地下停车位服务周边居民,缓解老城区的“停车难”问题。
在10月举行的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总投资约3亿美元的永保文体中心项目顺利签约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该项目计划用地296亩,主要规划建设体育竞技及衍生、新文化传媒两大板块。其中,体育板块包含足球俱乐部基地、青少年培训中心、电竞馆、水上运动基地等;新文化传媒板块包含传媒基地、AI数字足球明星、创意娱乐及配套等。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举办大型足球赛事不少于30场次,形成各类赛事引流不低于100万人次。
同样是在10月,中国羽毛球协会青岛训练比赛基地开工仪式在西海岸新区举行。该基地预计2025年年底交付使用,届时,将成为国家羽毛球队的重要训练场所。该项目总投资额约4.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项目建设训练馆、宿舍、科研办公区三大功能区,设有64片标准羽毛球训练场地,可满足360名运动员、教练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入住训练,成为集训练、科研、医疗康复、教学、会议、全民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训练基地。
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张军表示,羽毛球基地将为国家队提供更好的训练和比赛场馆,有助于提升我国羽毛球运动综合实力,同时也为广大羽毛球爱好者提供更好的锻炼和交流平台。
按照计划,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引入羽毛球各类高端集训、比赛等优质资源,不断增强西海岸新区在国内国际体坛的吸引力。在保障国家队专业训练之余,基地还将面向社会开放,刺激和拉动体育消费,推动西海岸新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青岛国家体育中心城市和西海岸体育之城的崭新名片。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许诺)